回归纯粹的古典音色-Norrington的「白辽士幻想交响曲」


我知道发烧友手上的白辽士「幻想交响曲」已经有很多张了,那幕「赴刑场的进行曲」不知道考倒了多少音响系统,可是在这麼多「幻想交响曲」的版本中,Sir Roger Norrington的两个版本一定要听听看,这位学究型的指挥家,耗费许多精神与努力,以「忠於原味」的方式表现白辽士,以实际的行动对这位交响配器大师致敬。

1830年,白辽士写下幻想交响曲,描写一位艺术家的生涯插曲,故事讲述一位想像力丰富的艺术家,因為对爱情的渴望无法满足,感到绝望,因此吞食鸦片自杀,可是求死不成,倒是在恍恍惚惚中產生许多幻觉。这位艺术家是谁?白辽士怎麼会写下这一连串的音乐故事?原来主角就是他自己,因為爱上爱尔兰籍的女演员哈丽叶.史密森寧,当年白辽士尚未成名,哈丽叶自然看不上眼,白辽士的爱情梦碎,成就了「幻想交响曲」。几年之后,哈丽叶事业走下坡,知道白辽士写下「幻想交响曲」的初衷,终於嫁给了作曲家,可是结果不怎麼圆满,俩人婚姻搞成了另一场歹戏拖棚的三流连续剧,不堪入目,但无论这段爱情与婚姻怎麼折磨白辽士,世人却得到了「幻想交响曲」。 

作為浪漫时期的大将,白辽士勇於创新形式,传统交响曲的四个乐章已经不能满足他,於是「幻想交响曲」写了五个乐章,而且每一个乐章前面都有标题,开创了「标题音乐」的先声。第一乐章是「梦与热情」,音乐从虚幻之中开始,描写青年艺术家吸食鸦片自杀,恍恍惚惚的情境,然后「固定乐念」的女主角主题开始,进入热烈的音乐。第二乐章是「一场舞会」,我们可以猜想青年艺术家是在舞会上认识女主角,「固定乐念」翩然起舞,白辽士用音乐让我们「听」见故事的主角。第三乐章是「乡间景色」,曲终一呼一应,最后几次呼唤没了回答,暗示剧情」急转直下,第四乐章成了「赴断头台的进行曲」,代表青年艺术家要被砍头了,原因呢?当然是艺术家因爱生恨,失手杀了爱人(应该是不爱他的爱人),可是在断头台刀锋落下时,却听见代表女主角的固定乐念。女主角死而復生?是的,别忘了,这是吸食鸦片过量之间的恍惚幻觉,第五乐章进入「女巫安息日之梦」,断头入地狱的艺术家,竟然看到自己的爱人是女巫,跳著妖魔之舞,最后正邪对立,邪不胜正,第五乐章在「神怒之日」与群魔乱舞交替中,壮丽地结束。 

从古典到浪漫,白辽士不仅在形式上创新,交响配器更是有别以往,乐团规麼更為庞大。不过从白辽士到现代,乐器製作进步了不少,响度也提升许多,使得「幻想交响曲」的音响效果更显杰出。在诸多录音版本中,无不想发挥高度音乐张力与对比,强化音响效果,但Norrington爵士却不这麼想,这位指挥家不仅回归原始乐谱,更希望回归当年的音响效果,所以1989年他在EMI录製的「幻想交响曲」,回归了白辽士时代所使用的羊肠弦,音準调整在435kHz,不只如此,他还要求弦乐演出要求尽可能不揉弦,以符合白辽士的时代现况。当时的竖琴的尺寸比较小,音色相对较暗,而且那时候的铜管没有音栓,音高都靠口唇吹气变化控制,乐团的座位当年白辽士也有指示,Norrington一一照办,但首演时乐团有130人,可能Norrington凑不到那麼多古乐器(或是愿意演奏的乐手),所以EMI版只有82人。 

1989年的EMI版,Norrington首度「回归古意」,邀集古乐团演奏「幻想交响曲」,重现白辽士当年演出的面貌。

相隔14年,Norrington再度尝试「幻想交响曲」的录音,不过这次与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的版本用的却是现代乐器。Norrington自己在唱片内页写著:「14年前我试图用古乐器,并尽可能遵循白辽士的要求重现当年演奏的面貌,当时我以為如果不使用古乐器,无法重现原始风貌,但这次我发现只要重视演奏细节,现代乐器也可重现『古老』的音乐面貌。」古老在哪裡?弦乐尽可能不揉弦!这样弦乐部听起来不觉得生硬吗?还是生硬就是古老味?不揉弦并不代表弦乐的音色没有变化,只是抖音的感受不同,但肯定和其他「幻想交响曲」听起来很不一样!

比对老EMI版,新的Hansller版发烧许多,音乐动态更大,但质地依然古朴。当然,Norrington所谓的「古味」,在新的录音还是淡了一点,古乐音色较暗,现代乐器更显明亮,可是Norrington的两次努力,彷彿带我们穿越了时光隧道,窥见白辽士创作的原貌。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