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第作为意大利最杰出的歌剧大师,是唯一能和德国的瓦格纳抗衡的人,论艺术成就,这两人如双峰并峙,恰逢敌手,他们的政治态度,则各有千秋。瓦格纳早年投身革命,亡命天涯,后来一旦受王室垂青,立即趋之若鹜;威尔第农民出身,从未参与暴力革命,闲时以经营农庄为乐,可晚年要被封为侯爵时,他愤然拒绝。瓦格纳的乐剧,无论如何,更适合社会精英的口味;威尔第的旋律,一经演出,往往不胫而走,街头巷尾,众口传唱。威尔第的歌剧热情、直率、通俗,而骨子里有根深蒂固的自由主义精神。尽管由于奥地利统治者严密的检查制度,不得不加以表面上的伪装。但米兰的观众,完全心领神会,人们在剧院里起立欢呼“Viva Verdi!”(威尔第万岁!)在街头到处涂写这种字样,把它变成了一句政治暗语,因为Verdi按字母拆开,就是“维克多·厄曼纽尔,意大利的国王”的字首缩写。待到这位厄曼纽尔真的被加富尔和加里波第扶上了国王的宝座,人们也给了威尔第应得的荣誉:他当选为意大利首届议会议员。
到了19世纪末,米兰已是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居民增加,商贸发展,财力雄富,市政府花了不少钱大建市政。斯卡拉剧院的内部也几经修缮,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照明用的煤气灯淘汰了蜡烛和油灯,随即又被新出现的电灯取代,舞台也经过多次改建与修饰。老一辈的大师宝刀不老,威尔第在80高龄还写出了不朽的《福尔斯塔夫》,而新人已开始崭露头角,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在托斯卡尼尼指挥下大获成功,威尔第的继承人已隐约可见。
传奇式的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从1898年开始执掌斯卡拉剧院,创造了斯卡拉历史上最辉煌的黄金时代。托斯卡尼尼之前的斯卡拉,大有娱乐与社交场所的意味。上流社会的贵族绅士,任意迟到、退场,在包厢里闲聊调笑,歌剧明星们随便改动作曲家的原作,只要观众喝彩,随时准备把一个唱段再来上几遍,甚至加唱流行歌曲。这些陋习在现代根本不可想象,当时却是根深蒂固,习以为常。托斯卡尼尼用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它们全部厉行禁止。这位秉性刚烈,动不动就火冒三丈的大师得了个绰号叫“雷神”,乐队成员对他敬畏有加,受不了他改革的贵族绅士骂他是疯子、乡巴佬,作曲家对他的才华极为倾倒,威尔第和普契尼在创作和修改作品时,常常征求他的意见。
托斯卡尼尼在斯卡拉不断推出新一代意大利大师焦尔达诺、雷斯庇基等人的作品,一面又把瓦格纳、穆索尔斯基介绍给斯卡拉的观众,像《佩丽阿斯与梅丽桑德》、《莎乐美》这样新潮的剧目,也在意大利首演。
正当剧院的艺术成就一步步迈向巅峰之时,法西斯主义的阴影却越逼越近了。1919年意大利大选,法西斯分子为笼络人心,把自己打扮成进步势力,骗取了托斯卡尼尼的信任,把他紧排在墨索里尼之后,做他们的候选人。可大师很快认清了他们的真面目:墨索里尼面求他加人法西斯党,被他一口回绝,铮铮铁骨,真能令亲纳粹的卡拉扬辈无地自容。
1926年4月25日,普契尼的绝笔之作《图兰多特》在斯卡拉剧院首演,这是一次隆重的文化盛典,墨索里尼也想出席,还要乐队演奏法西斯的颂歌。不料托斯卡尼尼毫不通融,他提出,演奏可以,要么换人,要么他辞职,在墨索里尼,自然觉得面上无光,最后只好悻悻作罢。
就为着托斯卡尼尼声望崇高,又敢直言不讳,法西斯把他恨入骨髓。米兰的法西斯党徒示威,任意谩骂、骚扰、殴打托斯卡尼尼,甚至声称,非枪毙他不足以解恨。1929年,托斯卡尼尼离开斯卡拉剧院,到二战爆发前夕的1939年,更被迫以72岁的高龄,背井离乡,远赴美国。
等托斯卡尼尼一走,墨索里尼便使尽招数,力捧罗马歌剧院,想使它成为意大利的歌剧中心,取斯卡拉而代之。不过斯卡拉剧院在继任的大师萨巴塔诸人的率领下,声望和水准,都保持不坠。到了1943年8月,斯卡拉剧院也没能躲过战争的劫难,15日夜里的一场轰炸,毁掉了剧院的内部设施。重建的工作非常麻烦,别的不说,单是那具豪华的大吊灯,就让工程人员大费周折,因为不但吊灯和图纸都已被毁,连当初制作它的工厂,也在战火中化为灰烬了。幸好后来在一本杂志上发现了吊灯的图片,才将它按原样复制好。
墨索里尼垮台不久,剧院修复已大功告成。1946年5月11日,一座能容纳3 600人的新剧院,举行了隆重的重建落成仪式。意大利人像对待凯旋的英雄一样,欢迎从纽约回来的托斯卡尼尼。美国也派出了20多名特派记者,专门跟踪采访。当天晚上,剧院外矗立着达·芬奇纪念碑的斯卡拉广场上,人山人海,听众通过扩音喇叭来欣赏演出,据说这一晚全意大利有100万人收听了实况转播。演出当然大获成功,不过最让托斯卡尼尼高兴的是,剧院恢复了原貌,无论是优美的声效,还是现场热烈的气氛,都和原来一样,令他十分满意。
50年代中期,剧院内又建成了一座小斯卡拉剧院,大约能容纳600人,用来上演当代的作品。70年代剧院的音乐指导是阿巴多,这期间,剧院的形象有所改变,管理也更民主化了。按以往的规矩,到斯卡拉剧院看戏,如果男士不穿礼服,女士不佩珠宝,就根本不让进门;而这时已放宽了许多。至于这样做的目的,不言而喻,是想吸引年轻一代的兴趣,使观众更加广泛。按著名指挥家马泽尔的评论,就是“衣着华丽者少了,而真行家增多,是个让人高兴的变化”。
斯卡拉剧院的乐队,技艺高超,享誉世界,乐团、合唱团加上舞团,总共有300余人。这些意大利的艺术家们,演奏起威尔第等人的作品来,得心应手,世界上其它地方的剧院,都难以企及。
在托斯卡尼尼的时代,指挥俨然就是高高在上,独断独行的王者,而如今卡拉扬诸人都已先后凋零,指挥家也是风光难再。托斯卡尼尼当年在米兰,因为用断琴弓戳伤了乐队首席的脑袋,而遭到起诉,今天可很难想象阿巴多、慕蒂这些人会冲着乐队咆哮如雷,更别说拿指挥棒敲他们的脑袋了。倒是乐队,靠着工会的组织,不时向院方发起冲击。1995年夏天,斯卡拉剧院在时隔多年之后,重新上演威尔第的《茶花女》,这是一次盛事,票价贵得惊人。可就在演出开幕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乐队宣布罢工!工会摆出了充足的理由:能进剧院乐队的,全是顶尖的音乐家,可挣的工资,还不如管子工,或是出租车司机多。从剧院总监到歌唱家,都被这精心策划的闪电式袭击,打了个措手不及。幸亏指挥里卡尔多·慕蒂多才多艺而又急智非凡,他临时找了一架钢琴,独力为全剧作了精彩的伴奏,结果竟使观众从叫骂起哄,转为欢呼喝彩。慕蒂的风度才智,可圈可点,不过从中不难察觉,指挥威势的一落千丈。假如换了托斯卡尼尼,……
不久的将来,斯卡拉歌剧院将和另一座久负盛名的欧洲剧院——英国伦敦皇家科文特花园剧院一样,装修得焕然一新,新的斯卡拉剧院是何模样,能不能在21世纪保持它的辉煌,肯定会是人们关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