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钢琴的朋友一定听过「俄罗斯学派」,从这个名词很容易联想到力度强劲、同时要带有歌唱性的音乐演绎,当然,这些形容词没办法把音乐讲清楚,同样的,关於音乐的「法国风情」同样一言难尽,或者说,我们根本不能用文字清楚把这些音乐的表情说得明白,这张「印象法兰西」Transart精选集,用音乐直接和听眾沟通,搜罗16首古典经典曲目,展现纯粹的「法式观点」。
Transart引进台湾的时间不算久,金革唱片慧眼识「品牌」,从诸多欧洲独立唱片品牌中挑出来,引介给台湾的听眾。Transart这家唱片公司的特色就是「现场录音」,创办人哈维.柯尔.维梅特(Herve Corre de Valmalete)原本经营艺术经纪公司,安排音乐会之餘,开始构思有计划地為旗下音乐家的演出录音,打头阵的是乔治.普鲁德马谢尔(Georges Pludermacher),录製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引起极大的迴响,此后Transart便开始了一系列的唱片专辑问世。乔治.普鲁德马谢尔这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不久前也已经引进台湾,如果您习惯了德奥厚重扎实的詮释,乔治.普鲁德马谢尔尊重原谱但音色独特的詮释,很容易与德奥钢琴演奏家做区隔。
Transart演而优则录,一边办演奏会,一边同时录音,或许感觉有点「双轨并行」,好像老板精打细算,演奏会收门票要赚,还要录音起来卖唱片赚钱,不过现场演出原本就是无可取代的经验,而现场或录音这两个议题多年来也在音乐界有许多话题。譬如钢琴家鲁普很早就放弃录音,他认為只有现场才是王道,而任何录音都不能重现他的演出,而且现场本身也不能复製,每一次现场都是演奏者与现场互动的成果,就算同样的曲目,不同场地、不同的钢琴、不同的听眾,都会让现场演奏具备「独一无二」的性格,所以鲁普拒绝任何形式的录音,早年他留下的少数录音或唱片则水涨船高,成為绝响。想听鲁普,请提早订票预约现场。
可是Transart则期望用现代录音技术把音乐会现场「独一无二」的特性,忠实地纪录下来,并且「复製」到每一位爱乐者手上。这个「忠实」代表唱片不会听起来一点瑕疵都没有,甚至我们会被现场的咳嗽声所干扰,就像我们在音乐厅听现场一样,有人不小心咳嗽,我们也只能赶紧忘记那些噪音,专注在音乐上。当然,演奏会结束那如雷的掌声,也在终乐章浮现,听得入神,彷彿我们跟著所有的听眾一起鼓掌一般。Transart的想法是「纪录现场」,他们要做的像是声音的摄影师,一点一滴纪录音乐会的现况。
难道其他的古典录音不是这样吗?有些录製现场的唱片公司追求的也是真实的「现场纪录」,但许多录音室的作品则精雕细琢,透过录音的手法让演奏「完美」。用录音手段调整?咦?那不是作假吗?唉,发烧友推崇钢琴怪杰顾尔德的「郭德堡变奏曲」,但是弹钢琴的人可恨死顾尔德了,有这麼「完美」的录音,世界上有几个人可以在整场音乐会把郭德堡变奏曲弹得那般「完美」?真是要把练琴的人操到头髮白了,还是达不到录音那般完美。可是「完美」重要吗?反覆在录音室剪辑操弄,把每一个音符都切开来,一颗颗雕琢,代表一种坚持与完美,但演奏会那真实的感动,不仅是演奏者与聆听者共同参与塑造的气氛,即便是瑕疵,也代表真实的「人味」,而不是靠机器反覆操弄的完美。
究竟是听反覆修改、以臻完美的录音好,还是听充满现场真实感的录音好?我想每一位爱乐者唱片听多了,自然有答案,这个答案不必你我都一样,不需要放诸四海皆準,可是Transart的录音属於追求现场真实的那一类,现场直接录音,录音室当然有后製,可是不刻意修改剪接,保留了现场的音乐,也保留了现场的骚动、咳嗽、残响,还有很专心听纔会听出来的些许瑕疵。您越专心听,越会感受到Transart做「现场录音」唱片的诚意与用心。
因為是精选集,所以「印象法兰西」曲目挑得广泛,但為了「印象」这两个字,唱片开场由德布西与拉威尔打头阵,不单是「印象」,同样有「法兰西」的意涵。德布西由Transart开山演奏家乔治.普鲁德马谢尔担纲演出,不过别忘了,乔治.普鲁德马谢尔在Transart最出名的还是全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有机会另外买全集来听听。接下来的拉威尔「水之嬉戏」由保罗.巴杜拉-史寇达担纲,但他在Transart的一系列莫札特钢琴协奏曲也是爱乐者应该修炼的好片。我还很喜欢第六轨海顿大提琴协奏曲慢板乐章,这也是Strad杂誌推荐好片之一。第十一轨由布拉格室内管弦乐团演奏的「费加洛婚礼序曲」,一边听一边可以感受没有指挥的乐团,怎麼靠默契堆出和谐圆满?
最后,「印象法兰西」收尾搬出了莫札特,选了竖笛协奏曲的第二乐章,这是莫札特最后一首作品(不算没写完的「安魂曲」),我不禁拿来和莎宾梅耶的版本,法国派的詮释确实不同,但是很抱歉,那藏在音乐中的七情六欲,我很难跳脱音乐本身讲清楚,看官买回来听,找一套好音响拿几个版本比一比,那德奥与法系的差别,不需要文字,您自然可以从音乐中发现细腻的情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