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两款现场录音版套片


  水星公司的“Living Presence”录音
  
  “Living Presence”早已成为环球水星公司的一大招牌。然而其来历却出于偶然:一次《纽约时报》在报道由录音师Robert Fine录制的唱片后,给了一个“Living Presence”、即“如临现场”的评语。此后,这个评语便成了“水星”该系列唱片的正式名称。

  “Living Presence系列”最大的成就,在于三只麦克风三轨录音,采用35mm影片底片进行母带录音等等。尤其是三支麦克风摆在乐团正面,讯息直接汇入录音机的做法,更是考验着录音师对于麦克风摆位的技术,也成为“Living Presence系列”最大的亮点。可想而知,在单声道时代就能够开发这样的技术,是多么难能可贵。当然,即便是到了模拟立体声时代,老的LP系统也只能重现两声道讯息,所以在刻片时也只能将这三声道讯息混入两声道中进行刻制。不过,录音中所呈现出的这种浓郁现场感与逼真的音乐气息,却成为了爱乐友最喜爱的艺术典藏之一,它也是“水星”产品中的一个最靓色的品牌标志。

  近来,“水星”为再现“Living Presence”雄风,推出了“4CD SET”,即4张CD一套的系列纪念版录音集。我手中这两款,是今年新版,内容是库贝利克、芬聂尔两位指挥家的现场演录作品集萃,值得推介。

  库贝利克现场演录专辑(水星 475 6862,4CD)
  
  拉斐尔·库贝利克(Rafael Kubelik)于1914年出生在捷克皮霍里的一个典型的音乐世家。父亲扬·库贝利克曾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库贝利克从14岁开始进入布拉格音乐学院中学习钢琴、小提琴、指挥和作曲,19岁从音乐学院毕业,翌年便与捷克爱乐乐团合作进行了首次登台指挥,1941年成为了该乐团的首席指挥。

  在这以后,库贝利克又先后在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英国皇家科文特花园歌剧院、德国慕尼黑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等担任过指挥。20世纪的70年代,库贝利克又重返美国,于1971年到1974年间担任了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常任指挥。

  库贝利克是20世纪极具活力与影响力的著名指挥家。除了担任上述一流乐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以外,他还是一位异常繁忙的世界性客席指挥,在他的指挥生涯中,曾经担任过包括欧美各国和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交响乐团的客席指挥,足迹遍布之广是使很多人都望尘莫及的。他有着过人的精力、高度的艺术鉴赏力、敏锐的音乐感受力以及清晰明快、自然稳健的风格和特点。库贝利克还是一位集指挥家和作曲家为一身的双料艺术大师。他指挥的作品范围很广,既能指挥歌剧,也能指挥交响乐和其它体裁的音乐作品,从曲目的时代和风格上来看,他更善于指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作品,其中特别擅长指挥戏剧性较强的作品。而这其中,对于他的祖国—捷克的作曲家的作品方面,他的演释就更具有权威性。

  从总体上来看,库贝利克对贝多芬、柴科夫斯基、斯美塔那、德沃夏克、雅那切克和马勒等人的作品,有着更加精湛的理解和诠释。因此他留下的录音作品中,最有影响力和最受爱乐者青睐的也是这类作品。“水星”的这套库贝利克专辑,CDⅠ和CDⅡ上面,除了莫扎特的第38号交响曲“布拉格”,就收录了德沃夏克的“九交”(自新大陆)和斯美塔纳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但在CDⅢ和CDⅣ上,除穆索尔斯基的“基辅大门”以外,却收录的是近现代作曲家巴托克、欣德米特、勋伯格和科达伊等人的作品。因此,这是一套非常难得的、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的纪念套碟。

  对于“我的祖国”,爱乐友最熟悉的,莫过于库贝利克1990年指挥捷克爱乐的那个名版录音(企鹅三星碟)。其实,这之前,他对该作已有多次出色的演录。如1971年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的版本。现在“水星”的这款录音,是更早的一款,即1952年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的版本。虽然这是单声道录音,但这款现场录音,却展露了38岁的库贝利克驾驭乐团的超常能力。这里,黑胶木的原汁味与亲和力显得格外强烈。质感、清晰度、层次,甚至冲击力还保留得如此好,使人不敢相信,上世纪50年代初的录音,现在听来还具有这样强的魅力。
  
  这套专辑里,巴托克的“为弦乐器、打击乐器和钢片琴写的音乐”,欣德米特的“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勋伯格的“五首管弦乐曲”,则为我们揭开了一幅幅另类的音乐风景线。总的来说,库贝利克的这个纪念套碟中,所收录的作品是比较完整的管弦乐“大部头”。它为爱乐友提供了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库贝利克的指挥艺术的资料、特别是大师早期和年富力强时的演录。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惟有“单声道”录音是为遗憾。
  
  芬聂尔现场演录专辑(水星 475 6851,4CD)
  
  弗雷德里克·芬聂尔(Frederick Fennell)是“水星”旗下的一员最得力也是最负盛名的老将。我国爱乐友对此公并不陌生。他曾使用真资格的大炮来与管弦乐团一起“现场演释”柴科夫斯基的“1812”,成为了录音史上的传奇佳话。现在,“水星”的这个4 张CD版套片,收录的是芬聂尔指挥伦敦通俗管弦乐团、伊斯特曼·罗契斯特通俗管弦乐团以及管乐合奏团演录的作品汇集。与库贝利克的那套纪念录音相比,这个套装里的内容要“零碎”得多。当然,作品的涵盖面也宽得多,也适合更广泛的听众群体享用。

  这套专辑收录了大量作曲家的作品,是以英美作曲家的作品为主。其中重点人物有几位。一是美国作曲家、军乐教父约翰·菲利普·索萨(John Philip Sousa,1854~1932)。收录作品是他最著名的一些进行曲,如“水手过洋”、“船长”、“华盛顿邮报”、“棉花大王”、“星条旗永不落”等。二是澳大利亚出生的美籍作曲家奥尔德里奇·珀西·格兰杰(Aldridge Percy Grainger,1882~1961),专辑收有他的多首管弦乐曲,如“乡村花园”、“牧人之舞”、“殖民之歌”、“儿童进行曲”、“莫克·莫瑞斯”、“亨德尔在海滨”、“莫利在岸上”,还有那首脍炙人口的“德里郡的爱尔兰曲调”(即“伦敦德里小调”)等。三是英国作曲家埃里克·科茨(Eric Coates,1886~1957),收录的是他的几部管弦乐曲,如“骑士桥牌进行曲”、“三个伊丽莎白”、“伦敦”等。四是美国轻音乐作曲家勒鲁瓦·安德森(Leroy Anderson,1908~1975),专辑也是选录了他的一些组曲,如“爱尔兰组曲”、“遗忘的梦”,以及“欢乐组曲”片段等。

  还有一些英国作曲家的选曲也被收编在册,但每人只有一部“代表作”。如戈登·雅各布(Gordon Jacob,1895~1984)的“威廉·伯德组曲”、威廉·沃尔顿(William Walton,1902~1983)的加冕进行曲“至尊的皇冠”、理查·罗德尼·班尼特(Richard Bodney Bennett,1894~1976)的“为乐队写的交响人声”、克利夫顿·威廉斯(Clifton Williams,1923~1976)的“快乐章的号角花彩”、古斯塔夫·霍尔斯特(Gustav Holst,1874~1934)的那部相对冷门的录音—军乐队或管弦乐队的前奏曲与谐谑曲“哈默史密斯”。专辑中出现的英美以外的作曲家的作品较少见,只有些“点缀”。如法国作曲家古斯塔夫·路易·加纳(Gustave louis Ganne,1862~1923)、俄国作曲家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的两个管弦乐进行曲的小段子。

  芬聂尔的这套录音,俨然是芬聂尔的一部录音小百科!它们集中反映出这位指挥家兼录音色彩大师的艺术风范。即使有的录音“出生年月”也算久远,但所幸都是立体声录音。声音极靓,节目极精彩,它们也是水星“iving Presence”录音艺术的一个见证。的确,除了“如临现场”外,没有更贴切的言词可以形容这个系列唱片的伟大之处。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