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真实,那么反应速度能够慢吗?当然不会。来自德国的Manger测试片是让我一听惊艳的测试CD,里面的许多片段都极度考验产品的反应速度。像是第九首的低音大提琴弹奏就需要飞快的反应速度,不然听不到那种迷人的弹性与透明度。在851系统身上这些都不是问题,绝对能够让你听到琴弦震动与左手揉弦时的那种透明度,与弦身又柔又韧的弹性。用LCR851来聆听音乐,你会觉得音乐都活了过来。
各频段饱满的量感
曾经有喇叭设计者跟我表示,软半球高音单体的瞬时表现无法应付真实音乐所需。但是在LCR851身上,我听到的可完全不是这回事!「被丢弃的宝贝」中的「野台高歌」一曲,从头到尾有许多钹声,而LCR851所再生的钹声坚实而明亮,能量感与饱满的程度比起许多金属高音还显得更优秀。不只是中高频,LCR851所营造出来的是一种全频段的饱满感受,听不到任何一个频段有凹陷的,强大的能量感有人会觉得不耐听(这也就是为什么英国式中频凹陷的喇叭在市面上比比皆是),但是我反而觉得一听就上瘾。很多音响迷会在听过M&K喇叭的声音之后就无法自拔,我一点都不觉得讶异。
超低音一直是M&K最傲人的产品。送来的V-125没有用上他们最自豪的推挽式低音设计,但是能量与速度感仍然惊人。因为采取低频主动分音的结构,M&K明确的做到了全频段的能量饱满成就。在我印象中,类似价位唯一能够做到接近成就的,只有同样采取主动式超低音的NHT T5喇叭。这两套喇叭都同样有着不刻意讨好听众的真实声音,不过NHT T5较强调中高频的火热透明感,M&K则感觉整体更为平衡,气势也更强些。
近乎示范等级的多声道再生
在两声道中,M&K这种不加任何人工添加物的表现方式,容易暴露出某些录音的缺点。但是这并非喇叭设计的错,而是两声道回放系统本身的问题。而很多音响为了让这些录音也变得好听,就膨胀了中低频的量感。到底该追求真?还是该追求美?我想这是每个人的不同哲学,但是如果要分辨录音的质量,那么M&K的追求原音性能是你花上好几倍价格可能都难以达到的。
这种追求真实的特色,在聆听多声道的时候就完全没有问题了。在多声道系统中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符合现场聆听时耳朵接收四面八方信息的状况,所以除非录音有严重的偏差,不然都可以听到极为丰润饱满的声音。如果是在中低频膨胀的器材,这时中低频量感反而会过多而失去平衡。我最喜欢的DTS CD之一是Dave Grusin的西城故事,这张唱片中所有的乐器都录的非常美,而且清晰度极佳,若是系统的声音平衡不对,就无法完整体会到这些乐器所发出来的真实美感。M&K这套系统可说不偏不倚的将所有乐器该有的质感与音色平衡都重现了出来。
便宜的搭配就能够得到好声音
在搭配上,超低音加小喇叭的组合有许多搭配方式。我最建议的方式会是使用高级的环绕前级,或是直接使用环绕扩大机来驱动这套喇叭。为什么?因为环绕系统都有完整的低频管理功能。当五声道的低频都转至超低音声道再生时,其实主喇叭只需要中等的功率就可以有很好的发挥,就算一般日系的环绕扩大机如这次所使用的Marantz SA-7200,也可以听到High-End水平的声音表现。
如果要听DVD-Audio或是SACD呢?选择有低频管理功能的讯源,或者是外接个低频管理器,都能够解决主声道无法再生全频段的缺憾。另外,使用i.Link连接的Pioneer DV-S755Ai与VSX-AX10i这套组合拿来搭配这套喇叭应该是天衣无缝,因为DVD-Audio或SACD的低频管理都经由数字传输,由扩大机来处理了,对于信号的纯净程度影响应该是最低的。
该不该给予最佳推荐?在结尾前我想了很久。这套系统在使用上有其诸多限制,这套系统也无法讨好所有人。但是光凭它的两声道音乐表现,就足以胜过许多更高价位的传统音响喇叭;它在搭配扩大机上更可以省下许多预算;它的准确度少有同价位喇叭能匹敌。综合这些优点,它获得本刊的最佳推荐应该当之无愧。
焦点…动态庞大、声音精准活生、还有着全频段饱满的能量感。用中等功率环绕扩大机即可获得Hi-End的结果。
搭配建议…透明度高的优质环绕扩大机。如果房间不大,其实就用五支LCR-651也可以达到一样优秀的效果。记得扩大机或是讯源要有低频管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