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巴洛克?
历史上,无论是文学、建筑、绘画,或是音乐上的各种流派,其名称甚少有当时的参与者自己叫出来的,多半都是后代的人,将前代的某一种特殊风格归纳总结,而赋予我们今日熟知的别名。“巴洛克”这个名词也是这么来的。在音乐上,它指的是大约公元1600年到1750年间,欧洲流行的音乐风格和型态。当然,风尚的起始,很难精确地划分时间地点。这个大概的范围,只是方便研究者参考用、因为当时的交通和资讯传达和今日比起来缓慢许多,很多属于欧洲文化主流边陲地带的国家,诸如俄国、北欧、东欧等国家,以及后来才受到欧洲殖民的文化影响的中南美洲诸国,直到十九世纪初,还受到巴洛克余风所及,产生了不少明显巴洛克风格的作品、因此,大家不必对这个年代划分的精确性过分在意。那么,“巴洛克”(Baroque)这个名词的意思是什么呢?对于它的来源众说纷纭,比较,可靠的说法,是源自葡萄牙文,意指不规则,变形的珍珠。这是巴洛克之后的艺术批评家,将这一段时间的艺术、主要是建筑和绘画,和之前的文艺复兴时期相比之後产牛的感想,原来是有负面批评的意思的。因为他们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各种艺术,都达到均衡而完美的高峰。巴洛克的艺术,在他们眼中,反而是虚华矫饰的不完美。因袭沿用之下,巴洛克这个字眼,就固定指这段时间的所有艺术了,原来的戏蔑意味也下见了。
歌剧的诞生
至于巴洛克的音乐,大抵承袭了同时期其他艺术的风格c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相比,也难逃华丽、装饰、壮观等倾向。这种音乐的来源,起始于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当时以佛罗伦斯(Florence,或译翡冷翠)地方的一群文人和音乐家,根据他们研究的结果,断言古代希腊的戏剧,不是仅有对白,而是以说唱的音乐型态演出的。为了复兴这种—直被西欧奉为经典的艺术,这群人开始创作以说唱方式进行的戏剧,这就是今日我们所知歌剧之祖。这种轮流独唱的原始歌剧,当然和后来有重唱、合唱,加上大型管弦乐伴奏的歌剧很不相同。不过它为音乐内容的戏剧化,开启了一扇大门。这种歌剧的说唱,不以旋律性著称,甚至比后来歌剧中带过情节的所谓宣叙调(recitative)还要单调平淡。他们的演出和欣赏引象,仅限于当地的知识份子,—直到十七世纪初,以蒙台威尔第为首的音乐家,将歌剧的型态流行化,更夸大戏剧手法,添加各种人声和乐器组合,旋律也优美讨喜。歌剧的重心,由佛罗伦斯,栘到罗马,然後再到水都威尼斯,这个商贾云集的国际城市,向来有各种艺术表演的传统,加上居民富裕而渴求娱乐,于是歌剧院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藉由威尼斯和其他各国的商业往来,将这种新兴的音乐型态推广到欧洲其他国家。
宗教音乐的世俗化
歌剧的成功,不但吸引许多音乐家争相创作同类作品,连带的,宗教音乐,甚至纯演奏的器乐,也受到影响,在音乐内容上,添加了前所未有的戏剧化表现。在宗教音乐方面,原先是纯粹合唱,没有伴奏清唱的经文歌(motet)、弥撒曲(Mass),不但加上剧中的独唱、重唱,更把乐团带进其中,成为不可分割的必要部份。这种宗教音乐世俗化的结果不仅彻底修饰了传统的音乐类型,还创造出前所未见的作品种类,包括清唱剧(Cantata)、神剧(Oratorio)、受难曲(Passion)等等。最早的意大利式清唱剧,是以独唱为表现方式。但是日后反而德国人将其发扬光大,而且也加入他们独特的喜好,例如德国奉行的路德教派,宗教仪式都以德文进行。因此德国式的经文歌就以本国支为歌词,而且经常安插了礼拜大众可以一起合唱的众赞曲(Chorale),以缓慢的简单和音方式进行,妤让大家跟随齐唱,早期的布克斯泰乌德(Ddietric Buxtehude)和巴赫的清唱剧,可为其中代表。神剧简单说来,就是歌剧的内容宗教化,除了没有动作、布景外,其音乐内容几乎就是世俗歌剧的翻版。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卡里西米(Giacomo Carissimi)是最早创作这类曲子的作曲家之一;不过晚期的亨德尔是这种神剧作品的代表人物,大家熟知的弥赛亚就属此类。至于受难曲,其实可以算作神剧的一种。只是它的情节围绕在耶稣受难相复活的故事上。之所以有各种不同名称的受难曲、如马太、约翰等),是因为歌词采自圣经中耶稣门徒们对耶稣受难过程描述的下同章篇而来,舒茨(Heinrich Schutz)是这类作品的始祖,当然巴赫的受难曲,在今日有下可动摇的经典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