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第一、三钢琴协奏曲(EMI,1989年)
加夫里洛夫演奏
阿什肯纳齐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这原是一张错买的CD,我以为演奏者是阿什肯纳齐,岂料回来细看,身为钢琴家的他干起了指挥,演奏者是一个叫加夫里洛夫的人。
老柴的“一钢”,本是钢琴协奏曲中数一数二的名作,以老柴名字命名的国际钢琴赛里,这首是必赛的曲目。无数尚未成名的演奏者在钢琴上将它弹过无数遍,然后雄纠纠,气昂昂地去比赛。最后一举成名者当然是少之又少,这简直颇具讽刺意味。
已成名的钢琴家,当然也争相弹奏此曲,我见过的不知有多少版本,不用说鲁宾斯坦、霍洛维兹这样的老一辈大师,也不必说阿格里姬这样的中年大师,只说如今如日中天的郎朗,当年即是凭着救场演奏此曲而征服听众、闻名天下的。这样一首作品,加夫里洛夫这位老兄究竟何许人也,还能玩儿得出什么新花样呢?
加夫里洛夫1955年生于莫斯科,1974年获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第一名,同年在萨尔茨堡音乐节首次正是登台演出,到1980年,他的琴声已经传遍世界著名的音乐厅。1984年,赴英国讲演,之后这位苏联艺术家移居西方,获奖无数。我还看到过一则消息,说他患上忧郁症,不知是真是假。
他演奏的老柴“一钢”,初听一点儿也没有激动人心之处,没有通常演奏者的那种激越乖张,甚至缺乏雄浑的气象。加之此碟音质一般,在我原来那台CD机中简直是嗡嗡作响,琴声浑浊滞重。我很不满意,极少拿出来听。正欲“另觅新欢”之时,恰逢视听设备鸟枪换炮,于是,加夫里洛夫的高明之处开始显现出来。第一乐章我们熟悉的主部主题,仍感觉弹得一般化,没有什么特点,但当柔美的第二乐章响起的时候,情况完全不同了。尤其是在快速的部分,加夫里洛夫的处理是那样一丝不苟,像拿着绣花针绣花一样,又像杂技演员在走钢丝,轻轻巧巧。到了第三乐章,轻巧精细一转而为干净利落,在乐队的配合下,只听得演奏家弹出一个个优美的乐句,似白云舒卷自如。虽然我仍觉其力度不够,听了不很过瘾,但毕竟让我们听到了演奏家的特点所在。
要说对这张碟的总体评价,不妨这样讲,加夫里洛夫版的老柴“一钢”绝对不是最优秀的,相对于其他版本而言,它似乎缺乏激动人心的地方,但也不乏自身的独特之处,有机会的话,还是不妨弄来听听,作为一种参照也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