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赫、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品碟录之三十五)


布鲁赫、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TELDEC,1993年)

文格洛夫演奏

马祖尔指挥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协奏

       当年我买这张碟的时候,不是冲着演奏者,而是冲着作曲者去的。

       门德尔松是古典主义里的浪漫派,他的《仲夏夜之梦》、《无词歌》以及艺术歌曲,都是人们所普遍喜爱的,他比严肃的贝多芬多了些柔和,比忧郁的勃拉姆斯多了些明朗,他的作品旋律比莫扎特更富有歌唱性,清雅而委婉,活泼而不失庄重。这样的作曲家,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呢?

       很早就听过门德尔松小协的第二乐章,那是由德国James Last乐队改编的,不过瘾。后来又听了第一乐章,仍不过瘾。如此美妙的作品,不听全原汁原味的简直就是折磨人嘛!于是一直在寻寻觅觅门德尔松小协的唱片。偶然的机会,得到了这张。

       当时并不知道演奏者文格洛夫是何许人也。从封面上看,这位演奏家很年轻,我想,肯定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后起之秀吧。然而,从唱片放进唱机的一刹那开始,我完全被那乐曲迷住了,准确地说,是被那演奏迷住了。布鲁赫和门德尔松的这两部小协都以抒情见长,我曾经说过,门氏的那首美则美矣,器局却不是很大,其实布鲁赫的同样如此。但是,在文格洛夫手里,作品被注入了一股难得的阳刚之气,然而,在布鲁赫的柔板和门氏的行板乐章里,演奏家对于细节的刻画和表现真到了毫发毕现的境地,甚至可以说完全是女性化的处理。小提琴上细若游丝的声响,再现了作曲家内心最细腻柔弱的情感世界。在快板乐章里,文格洛夫又好像换了个人似的,那声音像极了海菲兹啊。这哪里是什么后起之秀,分明是大师嘛!可是大师大都七老八十,这位仁兄怎么就这么年轻呢?

       后来我才知道,自己真是犯了一回经验主义的错误。这位1974年出生的小提琴演奏家,既是神童,又是当今古典乐坛公认的大师。他生于新西伯利亚,父亲是乐团的双簧管演奏员,母亲是合唱指挥,从小在音乐氛围里成长。四岁学琴,15岁在国际比赛中得奖,这样算来,他出这张唱片是才只有19岁。如今,文格洛夫每年要开130场演奏会,出了不少唱片,我以前介绍过他和白伦鲍依姆合作的勃拉姆斯小协,认为听了他这个版本,不听海菲兹的也不觉得遗憾。毫不夸张地说,听完这张布鲁赫与门德尔松的小协,我仍是这样认为。

       有消息说文格洛夫最近又出了贝多芬的小协,而他演奏的布里顿的小协,简直要引发人们对这位作曲家重新认识了。这就是文格洛夫的魅力所在。顺便说一句,本CD中他使的琴是斯特拉蒂瓦里1727年的杰作。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