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的音乐爱好者,知道夏韶声大都是缘于罗大佑音乐工厂的《皇后大道东》与《首都》专辑,笔者也是被这两张专辑中夏演唱的“出走”与“新闻报道”两首歌曲所深深吸引才开始回头留意他的唱片。随着手中收藏一张张地增加,对夏韶声的了解也慢慢多起 来。1994年音乐工厂解散后,夏韶声潜心于爵士音乐, 1998年推出兼具发烧与“致敬”概念的《谙》专辑,让他被更多的人所接受。随之又发行了另两张出色的翻唱作品《Change is gonna come》和《谙2》,进一步扩大了影响,也使不少发烧友成为了他的忠实拥趸,可能这一点倒是夏本人无心插柳所获的回报了。
自夏韶声出道以来,他的歌路确实和大部份香港歌手有着明显的区别。拿音乐的风格类型来说,我们都知道自70年代中以许冠杰创作“铁塔凌云”为标志,香港歌坛便进入以本土创作为主的粤语歌时代,那么在整个70、80年代,香港本土的创作其中一个重要的元素便是粤曲民歌小调,这里面老一辈的代表人物有顾嘉辉、黄、黎小田和陈永良,年轻一点的有蔡国权、卢冠庭和林子祥;而80年代出道的许多创作人如陈百强、刘以达等也从中吸取了大量的养分,因此我们经常能够在粤语原创中发现小调式风格。不过奇怪的是夏韶声的唱片里却基本没有此类元素,现在看来只能把这理解是夏有意为之,刻意要走一条与大众歌手不同的路向,他选定的是一条偏重于摇滚、呐喊,兼容蓝调怨曲风味的独特歌路,因此在同时期的香港歌手中显得卓尔不群。而在创作上,幕后人员也尽量按夏的要求向这方面靠拢,如长期与他合作的才女林敏怡,为其它歌手作曲时写出了不少小调式作品,而为夏而作的均是蓝调味相当浓愈的歌曲,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收录在《Danny Summer》中由文井一填词的“迷惘”,夏韶声宽厚低沉的嗓音演绎得出人意料的到位,歌中烘托的那种迷惘无助的氛围呼之欲出,很难让人相信是出自香港本土的原创作品。另外Black box乐队成员林建华所作的“担忧”及与台湾女歌手苏芮合作的“车站”等也可以看作是这类风格的代表。除了蓝调风味外,“永不放弃”、“摇摆心窝”和夏亲自创作的“Rock番一晚”等则代表了他在摇滚、呐喊歌路上的执着追求,但在配器方面则摒弃了当时世界乐坛盛行的重金属风格,大大减少了敲击乐器的份量,取而代之以电声键盘与结它为主的“Soft Rock”味道,相信这一点听过他唱片的朋友都有很深的体会。夏韶声音乐中另一重要的组成元素,就是曾风靡一时的乡谣。在1980年发行的《天堂梦》中,他便将台湾叶佳修的乡谣作品“这是美丽时”改编为粤语版,其后周启生与李寿全也为他写了“烦恼丝”与“说不出的未来”等脍炙人口的乡谣歌曲,而“结它低泣时”更是保留了乡谣元素后揉入浓烈的Blues味道,成为将两种音乐风格完美结合的作品。夏对乡谣的偏爱,从后来发行的《Change is gonna come》中也可以明显地看出,如其中的“People get ready”就是一个典型。应该说在音乐风格上结合了乡谣、蓝调、摇滚元素的夏韶声80年代中还是为香港歌坛奉献了不少佳作,象由林敏怡与林振强合写的“空凳”,把那种痛失父爱,悔忆往昔的心情刻划得入木三分,夏韶声略带哭腔的深情呐喊也把这份珍贵的亲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永不放弃”则表达了他对自己所走道路的执着追求,听者完全能够从中体会出那份掩盖不了的赤子之心,而“迷惘”贴切地反映了个人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彷惶无助中如何去坚持理想的复杂情感,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原来我灰暗心底里,也闪过这一丝光辉”,这恐怕也一定程度上是夏当时真实的心路写照。
既然打定主意要走一条远离大众Pop主义的路线,那么曲高和寡似乎也是可以预期的,所以尽管夏韶声在音乐风格上比一般的流行歌手有所拓宽,词作方面也避开了主流歌坛一成不变、或酸或甜的爱情味道,切入社会现实的力度较深,但始终都未被主流歌坛所接受。他也好象一直与主流歌坛保持了一段若即若离的距离,人们只有在听到他沧桑、悲悯而又厚实、坚韧的歌声时,才会想起歌坛上那个孤单的背影。
在经过歌坛二十年的风雨后,夏韶声的转机终于随着《谙》的发行来到了。有了四年音乐工厂的磨炼,夏韶声于1995年适时转换歌路,潜心浸淫于爵士乐中,并在1998年网罗了结它手包以正,键盘手Roel Garcia、打击乐手 Anthony Fernandes和口琴大师Dave Packer等一流的驻港爵士乐手合作推出了粤语老歌翻唱专辑《谙》,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谙》中,他表现出了极为出色的演唱技巧,或浅吟低唱,或激情高昂,将歌曲表达得极为传神,可谓首首动听。但我的最爱还是已故歌手陈百强的那一曲“等”,以及许冠杰的“浪子心声”和“随想曲”,这几首作品特别能体现出夏韶声近年那种历尽沧桑的成熟气质,尤其是“等”中那份空茫寂廖的意境被夏看似漫不经心的演绎挥洒得淋漓尽致。这张专辑发行后得到了唱片界的诸多赞誉,夏本人也靠这张叫好又叫座的唱片焕发第二春,成为香港歌坛的活跃人物。
取得了《谙》的成功后,夏韶声自组“Shower Music”公司,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推出《Change is gonna come》和《谙2》专辑,再演一幕翻唱好戏。《谙2》沿续《谙》的粤语老歌翻唱路线,不过这次所选的都是夏韶声自己曾经唱过的代表作品,如“空凳”、“摇摆心窝”、“交叉点”与“车站”等。《Change is gonna come》则选取经典英文老歌走乡谣和蓝调怨曲路线。除了竹田和夫等一干乐手的精彩演出外,这两张专辑最吸引人的还有夏韶声那出神入化的演唱,平静而暗藏波涛,浩荡中见细腻,粗旷中显温柔,听得出他的声线控制已是收放自如。拿《Change is gonna come》来说,碟中R&B精神非常到位地表现出来,怨曲“Come in my kitchen”快速激烈,听来让人血脉偾张;而“You've lost that lovin feeling”、和“You are so beautiful”等慢板老歌由夏韶声深情磁性歌喉唱出真有一股杀死人的魅力。乡谣味道的“People get ready”是笔者的至爱,这首歌曲配器简单明快,由两把结它和伴唱合声担任,旋律异常优美感人,夏在唱法的处理上成功地突出了他嗓音明亮圆润的一面,简单的旋律加上简单的唱腔,但却难掩那一份质朴的美与真诚。每次听到这首歌曲我都会想到另一首流传已久的美国民谣“Where has followers gone?”,同样深情隽永的词作与流畅优美的曲调,体现出宁静悠远的简约之美。《谙2》中夏韶声再唱回多年前的作品,相信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担忧”与“空凳”没有了当年的激愤,换为酸楚沉痛。“永不放弃”也已不见高昂的呐喊,取代为宽容、大度中透出的点点坚忍。专辑压轴的是夏的成名作“童年时”,今天以中年成熟男子气息重新演绎,也包含了对自己二十年歌坛生涯的总结,算是一个首尾呼应。
在眼下偶像林立、快餐式歌曲盛行的香港乐坛上又再次听到夏韶声的歌声,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老一辈的歌手纷纷收山归隐,稍为活跃一点的罗文与张国荣又相继辞世,真正的实力派唱将硕果仅存的也就是夏韶声、黄耀明等二三子了。跨入新世纪后,夏韶声似乎在自己和主流歌坛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体现出深沉、稳重的成熟风格。他动人、耐听的歌声同时给人鼓舞与平静,只是觉得近年来他唯一让人遗撼之处是原创的作品太少,翻唱过多,总期待什么时候他能够出一张全新的原创专辑以飨乐迷。我想,这个要求对于夏韶声这名实力派唱将来说,应该不算是一个奢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