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喜欢欧美音乐的人推荐这本书:
《欧美流行音乐指南》
A GUIDE TO OCCIDENTAL POPULAR MUSIC
主编:王晓峰 章雷 出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序 言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是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欧美音乐的;在浩繁杂乱的欧美音乐中,你不知道该听什么;你总是希望能有谁来告诉你什么音乐可以听;你经常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煤体的介绍不由自主地选择了他们推荐的“产品”;你身边的朋友把某某的音乐说得天花乱坠,于是你也信以为真;很多时候你听到的音乐并不像别人说的或自己最初想象的那样;有时你不惜一切代价买下你喜欢的唱片;有一段时间你失去了判断音乐的标准;你突然发现,你真正喜欢的音乐在你唱片架上并不多......
如果你有过这些经历,那么证明年是一个很投入的乐迷,同时也很盲目。你选择听欧美音乐,是因为它给你带来了快乐,而很少想过是你主动去选择还是被动去选择。同样是选择,主动与被动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就像一首歌里唱的一样:“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这是我们的选择。”这话说得多么海枯石烂、地老天荒,可听音乐和选择恋人是不同的,选择音乐除了“情投意合”之外,还有一些商业上的伎俩,迫使你“言听计从”。换句话说,如果你的恋人跟你耍这些花招的话,你觉得这样的选择还会瓷实吗?每个人都希望听到最哈的音乐,而在商业社会里,想听到最好的音乐已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
独立主见
除非你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否则你就无法摆脱商业的影响。在什么都可以当成商品来出售的社会里,你处处都得小心,音乐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此时,独立的主见就显得非常重要。你要自己学会选择音乐,在各种圈套、噱头和花招的诱惑下,学会分辨。
一张唱片上市了,在乐评人和吹鼓手的叫嚣下,很多人在没有听到之前就产生了先入为主的好印象,当你听到之后,多少会产生一种错觉,“好象和他们说的差不多。”这时你说不定就中计了。当然这很难说就是你的错,现在有很多乐评人本身就失去了立场,在商业的制约下失去(确切地说是放弃)了独立的主见,成为被利用的附庸。另外,还有一些穿着乐评人外衣的吹鼓手四处鼓噪,制造三人成虎的家乡。多数情况下,你听到、看到的都是这些人玩弄的把戏。在一阵叫嚣之后,那张本该扔到垃圾堆里的唱片粉墨登场了,也爬上了你的唱片架。
商业的力量已使人逐渐失去了审美情趣,审美变成了简单的商品流通,这是现代人的可悲之处。商业操纵者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你按照他们的意图步调一致。你最初还不不为所动,最后却也不得不说上一句:“皇帝的新装确实好看。”
你的独立主见哪里去了?去买乐评人推荐的唱片了。那些乐评人哪里去了?去唱片公司领钱去了。唱片公司的人哪里去了?他们数你的钱去了。
那么,什么是独立主见?简单地讲,就是不受外在因素影响去分析判断一件事情。对音乐的选择,独立主见很重要地体现在对它的审美上。现在的年轻人看上去都很独立、自主,个性都很强,但他们的审美、个性都很相似,原因就是这些所谓的个性并非来自自我意识的独立,而是来自商业化社会消费力量的影响。当个性都变得一样时,也便没了个性,更不用说独立主见了。所以,我们走过的是一个从没有个性到压抑个性,直到现在的相同个性的过程。从对音乐这一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流行文化的消费过程就能看出,知识一个逐渐放弃独立主见的时代。
在积累中确立独立主见
独立主见不是与生俱来的, 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后逐渐形成的。尤其是对欧美的流行音乐来说,由于我们无法身临其境地感受它的存在与发展,感受它的文化背景,很多时候仅仅感觉到的是它的表层想象而已。特别是流行音乐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脉络,各种风格、形式交错在一起,这种复杂,有时连西方人自己都搞不清楚,所以积累就显得十分重要。
对流行音乐的积累,绝不是简单地让所收藏的唱片数字增大,而是从你所收藏的有限唱片中获得更多启发及对音乐和音乐之外内容的理解。当然,你不可能把所有音乐类型的来龙去脉都搞清楚,但至少你应该掌握你喜欢的音乐发展脉络。比如,你是一个重金属音乐爱好者,在你沉浸在它的嗓音和吉他独奏中时,你是否给自己提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有重金属这样的音乐?它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它现在有多少风格?每种风格之间有什么异同?这些问题,有时你不可能一下解释清楚,但这没关系,只要你抱着疑问去听音乐,会越来越明白的。
积累源自对音乐的理解,想理解音乐,就得思考。在听音乐过程中,思考是件很快乐的事,从音乐中感悟出美、哲理、人生,很多感性的东西让你的成长变得不再那么枯燥。从另一方面讲,更多的积累是在音乐的背后,如果你对唱片业这个庞大的体系在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所了解的话,你就会知道很多音乐是怎么出来的,这样或那样的风格是怎样形成的,今天为什么会流行这个,明天为什么会流行哪个,等等。知道这些,即使身在此山中,也能识得庐山真面目。你就更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听音乐,要听什么样的音乐了。
对音乐的积累最终会使你减少非音乐因素的干扰,使你能更集中地关注音乐本身。渐渐地,你就会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你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判断出音乐的优劣,不至于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无聊的音乐上。在你选择音乐变得越来越主动时,你就有了主见。
走出音乐盲点
你往往会羡慕欧美国家的歌迷,他们可以到现场看演出,他们可以听到很多的音乐,可以买到任何一张他们想听的唱片......这种望洋兴叹的心理似乎会发生在每一个歌迷的身上。不过,我倒认为,保持一段距离也会有些好处的。如果你身处那种狂轰滥炸的煤体攻势面前,会不停地冲进唱片店,最后被人牵着鼻子走。所以,离商业宣传远一点,能安静地欣赏音乐,却是件好事。
你是凭什么认同一种音乐、一位歌手或一张唱片?你的回答可能是:朋友的推介、煤体的介绍、歌手的名气、歌手的形象、歌手相关的新闻事件、排行榜上的成绩或其中的歌曲打动了你。在上述的种种因素中,你会发现,真正促使你听音乐的动机大都是非音乐因素,这就是音乐上的盲点。这些盲点导致了人们在听音乐时会很盲目。那么是不是可以摆脱这些非音乐因素的干扰呢?不能。首先,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回避这些因素的影响,如果回避了这些,等于失去了信息来源。其次,无论是好音乐还是差音乐,都要通过这些非音乐因素来传播,你只能通过这些渠道来选择你喜欢的音乐。再者,这些非音乐因素恰恰给你提供了对音乐的分析和判断的“证据”,当年听到了音乐后,再反过来看看这些“证据”,是真是假,心里总会有个数的,时间长了,也许你能从中发现一些规律,甚至你会逐渐发现在音乐背后的操作动机。当了解到这一步时,你就会轻易发现这些非音乐因素中的虚假成分,而不会跟着感觉走了。
如果你做到了能轻易辨别真伪,那么你也会逐渐从非音乐因素的干扰中走出来,从音乐自身的角度来判断音乐的好坏。
在比较中发现创新
俗话讲:不比不知道。欧美的流行音乐太杂乱了,上百种风格,上千个艺人,上万种唱片......那些是你需要的呢?有时,你很难明确自己的标准,也许百分之九十九的唱片并不是你需要的,但你又不知道那百分之一是什么,这时,比较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比较中,会慢慢发现音乐的优劣,逐渐排除那些平庸的音乐。
这里可以介绍给你一个“五维比较法”,从五条脉络去对音乐做出比较。
你可以按照年代的发展去比较。这是一个相对比较粗的比较方法,从50年代,60年代与70年代,甚至50年代与90年代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如果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脑子里能有一个历史的概念,那么你很快就会清楚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融合、分支以及音乐变化过程中的逻辑和规律,这对你从整体上了解音乐是很有帮助的。很多人对几十年前的音乐不感兴趣,觉得是老掉牙了,但现在任何一种新的音乐都不忘从过去的音乐中汲取营养,尤其是90年代以来,音乐上的创新越来越难,很多音乐家开始进行新一轮的音乐融合尝试,力图搞出点新名堂,他们的做法就是“废物利用”。美国的贝克(Beck)或是更新的英国乐队The Beta Band往往在他们的音乐中混合进几十种音乐风格。如果缺乏对过去音乐的了解,那么想理解今天的音乐也是件困难的事,是所谓温故知新。在这种纵向的比较中,你也许会发现,有些音乐确实有了创新,而有些音乐不过是在重复过去,换汤不换药。
如果你觉得按年代发展去比较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才能理出个头绪而不太适合你的话,那么更简单的一种方法是,你直接拿一个歌手的演唱生涯做一个纵向比较,如果你对某一个歌手感兴趣,可以听听他的第一张唱片,这张唱片可能是20年或30年前的,然后再听听他现在的唱片,这期间有什么变化?变化在什么地方?你更喜欢哪一张?为什么?作为歌手(乐队),他们不可能一致保持创作的最佳状态,总有江郎才尽的时候,尤其是面对商业的压力时,往往还会出现水货。由于歌手在创作、演唱等方面有自己的习惯,所以即便相差几十年,也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就算是“变色龙”戴维.鲍伊(Bavid Bowie),他的每一张唱片的风格都不尽相同,但整体上还是统一的,因此对歌手的自身发展的比较就显得容易得多。60年代的鲍勃.迪伦(Bob Dylan)音乐中闪烁着睿智的火花,但到了80年代就逐渐伦为平庸,前后的反差巨大,稍微比较一下就能看出来。
如果以历史的纵向做比较会有一些麻烦的话,那么同期横向比较会容易一些。你可以以某一时期为断面,比较出那些音乐是你最喜欢的,这是很多刚刚听欧美音乐的人习惯采用的一种方式。比如,最近两年来的音乐中年喜欢的是什么。但由于缺乏历史的角度,而且横向比较缺少的音乐自身的判断标准,并且,很多同一时期的音乐缺乏可比性,比较的标准往往很含糊,有时只能掺杂进一些非音乐因素的标准(比如谁的名气大、谁的唱片热销等),因此很难听出个所以然。听音乐就是这样,先有了横向的概念,就会向纵深发展。因而,横向断面比较只能是暂时的。
听欧美音乐,不可避免的就是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风格、流派,繁多的音乐风格说明了欧美国家在流行音乐表现方面十分活跃,可这些繁杂的风格有时会搞得我们摸不着头脑。最初,你可能只知道摇滚乐、爵士乐、布鲁斯、民歌、重金属,但随着你不断了解,会发现还有几十种爵士、布鲁斯和重金属分支,这些种类之间有什么不同,每种风格又各自有什么特点,不是一两天就能搞清楚的。但了解这些“门派”对你更进一步了解音乐的本质与规律是有很大帮助的。当你对欧美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不妨冲音乐风格上入手,做更进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