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mphonic Line “Kraft 250”之二
在聊“Kraft”后级的声音前,我觉得有必要把这部机器在熟化过程中的声音变化作一纪录。如果少了这段,就像孩子突然长大,却没有成长过程的酸甜苦辣的记载,对“Kraft“来说,将是不完整的,再说我也不是音响评论员,不用急着交卷领稿费,对花时间来部落看文章的朋友来说,有点说不过去。
首先讲讲有那么多音响器材,为什么偏要买代理商从不打广告、音响店听不到的器材,更何况一样的价钱,可以买台名气响亮的机器,起码将来不想听了也容易脱手。一切都要从1995年洛杉机音响展谈起。那年和一道留学的朋友买票进去朝圣。一路上和老美闲聊,怪怪路上随便一位发烧友家中都有一堆LP唱片,几天听下来,中了一家看来很诡异的音响商的毒,没错那便是Symphonic Line。RG-4单声道后级驱动自家BelCanto S喇叭,声音真是无比透明、柔软,快速却又蕴含强大爆发力,庞大的音场,真正的3D。三天下来报到好几次。回国后因缘际会买到RG-1 MK II后级,听了很久一阵子。后来陆陆续续换了其他大厂的机器,然而心中在1995年种下的种子并不曾枯萎,直到前年有点运气地购入“Die Erleuchtung”管前级,去年购入“Reference MK II”CD机,心中唤起沉睡已久,想组装全套Symphonic Line机器的欲望,今年终于咬紧牙根买下“Kraft”。基本上我对他家的器材已有了解,自认买下“Kraft”在调整上并不会从头开始,不过后来才知道我错了。
记得刚开箱的那天(在此特别FedEx不加收费用帮我把这五十公斤的怪物抬上四楼),声音还很不错,心想:“这就对了!”不过这样的想法只维持了一天,第二天开始,声音变得很糟糕,如果要说的话,就是声音很有力,但是很粗糙,很空洞。后来几天,有时声音正常,有时却还是很肤浅的声音,真的一刻都听不下去。还好之前先买CD机的经验告诉我要有耐心,不然我真的怀疑这五十公斤里面是否装的是浆糊?
一个月后声音稍微正常些,但是低音变多,声音太软,为了能每天听,只好在机器下加装垫材。又这样过了半个月,低音正常了,把垫材拿掉,高音却又偏多,而且多刺,颗粒很严重,开始调整线材,一样是为了能每天听。到了两个月后,声音终于稳定下来,我说的稳定是指每天听到的状况相去不远,并不是指声音变好听。稳定下来几天后声音突然往好的方向走,每天都好那么一点点。老实说这整个熟化过程就像坐云霄飞车一样。当时想想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原厂可以帮点忙,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想,把这个熟化过程从消费者手中剥夺,似乎少了很多玩器材的乐趣。这个时代已有太多速食文化,速食餐,整食教育,甚至是速食爱情!你曾几何时亲手帮你的植物浇水,然后看着它慢慢发芽、长大?我很高兴亲自参与了“Kraft”长大的过程。
Symphonic Line “Kraft 250”之三
如果听音响主要的是投入音乐本身,而不太计较声音的品质的话,老实说客厅那套简单系统已能让我融入音乐,那么买12500欧元的后级又是做什么呢?
我自认听音响“同时听音乐”时,我对声音的要求很高,但还不至到吹毛求疵的地步。随着人生历练,对声音品质的要求和看法也不断在改变。早期听音响强调频宽,一定要听到定音鼓掀地板才及格,过些年又要求透明,一点箱音鼻音都无法忍受,声音游走在极度透明和失之尖锐之间。几年后又要音场,一定要前后左右,该高则高,该低则低,顺序不可乱。器材也在音响要求改变中改变,听了许多杂志上或玩家口中的“名机”,只觉尚差理想的声音仍有段距离…近些年觉得声音应该自然些,让该出来的声音自然出来,不用特意为了要求细节改变器材或空间的特性(比方加垫材,加扩散板…)。也许过些年声音品味会变,但至少目前“自然的发声”是我调整器材努力的目标。
自从Symphonic Line“Die Erleuchtung”管前级的加入,让我意识到这个目标是可能达成的。在“Reference MK II”CD机的到来一年后,心中直觉认定“Kraft”后级应该会是最后的主角。
“Kraft”高频极度类似管机的听感,中频虽不若管机忸怩,但保持了高度线性。低频则是举重若轻。事实上某些低频段尚造成木作隔间门震响!尝试在音响室中不同摆位后,终于确定摆位了。虽牺牲了点低频响应,但声音极其自然流畅。
Symphonic Line机器的到时,对系统最显而易见的改变是人声发声点的改变。发声点比较接近人站着唱歌时嘴巴的位置。之前听的扩大机比较起来位置比较低。许多时候发声点甚至是超过从聆听位置看到的喇叭高度的。另外它的声音很开,声音不像是带个铅球、沉沉的出来,而是很轻松、自然的飘过来。唱片里的细节就呈现在音场里让你捡了,完全不同张大耳朵正襟危坐地用力听。
“Kraft”后级具备敏锐的解析力,但和一般认识偏神经质又完全不同。它轻易分出设置上的变动,不同电源线,甚至电源极性的改变。不过一般高级机也都有此能耐。特别的是对频率在空间中的分布,“Kraft”具备惊人的校正能力,“Kraft”与我的喇叭摆位,略呈等腰三角形,取其音场庞大优点(Audio Physic“Virgo”的最大长处)。但“Kraft”首先侦测出即使音场宽大,音像却较散涣的缺点。经过摆位调整,声音比原先的喇叭设置点更出色。仔细量测,发现此时喇叭与聆听位置恰成完美的正三角形,而且分毫不差!调整摆位时,由最初较粗略以公分计算,到最终接近sweet spot时竟以公厘计算,小至两公厘声音竟仍存在些许变化,“Kraft”强大的解析由此可见!
Symphonic Line的机器以声音活生,带有灵性著称。“Kraft”也不例外,以前听“RG-1 MK III”时常有听小管机的错觉,“Kraft”则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纯化,把伴随在“RG-1”上一点点晶体机的僵硬去除。不是我第一部A类机。以前那一部Pass “0s”A虽有类似“Kraft”的音质,但明暗、强弱对比上显然“Kraft”较占上风。事实上我对A类机的明暗、强弱对比和音像刻划都是比较保守的,“Kraft”显然去除了我的疑虑。
和其他A类机一样,“Kraft”开机后约莫半小时声音开始稳定,散热片也只有微温。持续聆听则渐入佳境,约莫一小时完全稳定。我想如果店家有展示的话,最好确认机器状态,避免误杀忠良。如果说“Kraft”有什么缺点,就是电源的要求比较高,原厂附的电源线是给220V用的,线径不粗,相对声音比较容易紧张。花钱买电源线是免不了的。现在用的Marigo Audio Lab “Ultra”还不错,可引发这部后级的特质,唯一缺憾是中频仍不及优质管机。Kimber PK-10G改善不少,但牺牲点活生感。反正电源线慢慢玩,留点可供进步,或者是想象的空间不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