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士塔高维契是一个相当喜爱声乐的作曲家,假如您听过他的全套交响曲,必然会发现他在第二、第三、第十三,以及这次要谈的第十四号交响曲中都用了人声,或许说这些都是「为了人声与管弦乐团的交响曲」不可否认的,萧士塔高维契的这种加了人声的交响曲的理念来自贝多芬的第九号交响曲。贝多芬之后,有白辽土的「浮士德交响曲」也是用了人声,白辽士之后当然就是马勒,他在第二、三、五、八号交响曲中也用了人声,如果加上「大地之歌」的话就是五首。单以交响曲而论,萧士塔高维契在使用声乐上是与马勒不相上下的。在这首第十四号交响曲中,萧士塔高维契选了西班牙、法国、俄国、德国等四位诗人的诗来谱曲,这些诗的内容大多是与死亡有关。您是否记得,马勒也描述死亡的。似乎这「生、死」二字在千古风流人物中都是超脱不了的死结。我想「生、死」二字是想不得的事,住您是天纵英才,百般聪明也祇有愈想愈煳涂的份,所以,把「生、死」二关忘掉的最好办法就是不看歌词来听这首第十四号交响曲。
小编制、好录音
这首曲子的编制其实并不大,萧士塔高维契所写的配器祇要一个小型室内管弦乐团即可应付,倒是内中用了鞭子,木鱼、铃鼓、管钟、木琴、钢片琴……以及一种瘦长型的套鼓(三个一组)才是比较罕见的编制。您注意到没,全曲中没有木管及铜管,因此,弦乐的地位变得极为重要。也由于弦乐总共才约二十人而已,录音师刻意将它们录得非常鲜明。这鲜明中带有非常清楚的弦乐质感,那是这张唱片的迷人要素之一。那弦乐的感觉实在美极、自然极了,您先听听第八及第九乐章。我几乎都快被那麽真实的弦乐感动得停笔不写(事实上早已停下来听了)。费雪狄斯考的歌声再美我都觉得不如弦乐的美。
听完第八、九乐章后您再回过头来听第三乐章。当那鞭子一抽、唯的一声,整个空间感就这样无意间被洩露出来了。您听,在那男、女的对口唱中,低音大提琴那麽泼辣的在吸引您的注意力:那木鱼一敲起,又是极佳空间感的展现、铃鼓、木琴、钢片琴的质感是多麽的结实啊!最后那几声钟更是迷人。我想音响迷要试音响的话用第三乐章是最好不过了。
第十乐章「诗人之死」最为感人,请不要放过仔细聆赏的机会。整个音乐中,由于萧士塔高维契极巧妙的配器,使得通篇之中充满着音响效果。严格来说,这首曲子一点都不爆棚,但是空间感、深度感,定位感却是极为惊人,如果以数位录音的标准而言,这张唱片的录音效果已然达到示范级的标准。我想, Decca的录音工程师无疑已把阿姆斯特丹音乐厅大会堂的极佳音响效果完全表露无遗。
同张CD中还有Tsvetaetva的六首诗,此处的乐团编制与十四号差不多。而且以全曲的气氛而言,真可以说是第十四号交响曲的续篇。较粗心的乐迷恐怕还会以为这整张CD都是第十四号交响曲呢!
海汀克二十载有成
海汀克从二十二岁(1961年)开始指挥这个乐团起,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这其中海汀克在约夫姆的阴影下过了好几年,从他指挥马勒,布鲁克纳开始,到这一套萧士塔高维契交响曲,这位荷兰的指挥家已被肯定具有大将的气质,尤其是在这被称许为世界三大绝佳音乐厅之一中演奏,更是如虎添翼(其馀二个是维也纳乐友协会爱乐厅,以及波士顿交响厅)。我们希望Dacca继续不断的与这个乐团签约,利用Decca的录音技术,让我们在遥远的东方也可享受到一流的乐团、一流音乐厅的音响效果。我竭诚推荐所有的乐迷都要买这张CD。唱片编号Decca 417514。
海汀克的杰作
接下来这张是萧士塔高维契的交响曲。它是第二及第三交响曲,还有一首「黄金时代」。虽然这张CD也是Decca所出,也同为海江克指挥,但乐团却换了伦敦爱乐管弦乐团。录音年代虽然相近(郃在1981─83年间),录音师也相同,不过录音地点却改为伦敦的Kingsway Hall'这是众所週知,音效绝佳的录音场所,与上一张相较,这二个录音的场所有何不同?很明显的, Kingswaa Hall比较小,因此残响较短,这可在录音中清楚的听出来。很奇怪的,与第十四号那张相比,这张King sway Hall的录音变得比较乾一点,我记得这个Hall在K.E.Wilkinson手中应该是不会这麽乾的。读者们不要被这「乾」字所吓,以为这张CD录音不好,错了!这张CD的录音很好,否则我提它作啥?我所谓的「乾」是与阿姆斯特丹音乐厅大会堂那很长的残响相比。何况这二首交响曲有很激烈的速度及强弱的变化,应该较适合在残响较短的厅中录音,如此才不会失去鲜明的个性。
第二号交响曲副标题为「献给十月革命」,第三号交响曲副标题为「劳动节」。二首曲子虽然都有人声,但是个性上却有不同之处,第二号交响曲常常从阴沉处转为激烈的情绪发洩,而第三号则在明的快板中掺着极美的田园风味,像三号交响曲第一乐章开始那段单簧管的独奏及二重奏也令人心旷神绐,彷复置身清晨的田野中。不过,当曲子进行到第三乐章时,萧士塔高维契那惯有的张力就慢慢显露出来,给人相当强的压迫感;尤其到第四乐章,庞大的合唱及管弦乐造成了极强的声势,让人不禁联想起第十一号交响曲。
黄金时代极为动听
「黄金时代」是萧士塔高维契在1930年左右所写的芭蕾舞曲,也是他的第一部芭聚舞曲。各位当然知道,柴可夫斯基的芭聚舞曲是无可比拟的,但奇怪的是,萧士塔高维契这首芭蕾舞曲动听的程度不输给柴可夫斯基,莫非苏俄人都有芭蕾舞曲的天赋?
以录音效果而言,我最喜爱这「黄金时代」组曲,因为它的弦乐有一种甜美的光泽是前二首比较欠缺的,我一看资料,原来这首曲子是由另外一个录音师Peter Cook参与,而且比前二首要早二年录的。不仅是弦乐较有甜美的光泽,连木管、铜管都表现得比较柔美,听来颇有澄和谧静之美。
这张CD中充满着极宽大的音场、深度感,而层次感与定位感等优秀的特质自不在话下。尤其是「黄金时代」的空间感更是高人一等。整体来说是一张好录音,但是有一事我不瞭解:为何在第二、三号交响曲中那大鼓的声音竟是如此的坚硬而不低沉,听起来倒像是大鼓被什麽东西蒙住般,这与Telarc所录的大鼓真是差得十万八千里,难道乐谱上有记载需要这种效果吗?唱片编号Decca 42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