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纯看封面,可能许多人不会特别注意这张Turtle Records的唱片,封面是位小提琴演奏家站在码头上,独自拉奏,码头与远方的房屋看不出在哪裡拍摄的,但水面上的贡都拉船透露了讯息,这张封面应该是在威尼斯拍摄的,但為何选择威尼斯拍摄封面?
我想最直接的理由,就是唱片录製的作品,作曲家是义大利人。Pietro Antonio Locatelli罗卡特里,出生於1695年,卒於1764年,当年罗卡特里可是技术超绝的小提琴演奏家,据称演奏技巧直追塔替尼(Giuseppe Tartini,1692~1770),不过数百年之后名气倒不及塔替尼,因此,关於他的生平留下的资料也不多。从音乐史的记载,我们知道罗卡特里出生於义大利北部的贝加摩,老师却是赫赫有名,师事柯列里(Arcangelo Corelli,1653~1713),老师过世之后,罗卡特里停留在义大利一段时间,之后搬到荷兰,定居在阿姆斯特丹,毕生致力於演奏与作曲。本片收录三闕小提琴协奏曲,而罗卡特里总共写了12闕小提琴协奏曲,出版时间是1733年,作品编号全是Op.3,按照唱片的顺序,收录了第十一、第五与第十二首小提琴协奏曲。
在罗卡特里所处的时代,协奏曲的形式与后来古典时期的协奏曲并不太一样,那个时代在老师柯列里的推动下,奠定了合奏协奏曲(Concerto Grosso)的形式,在协奏曲裡面区分為大合奏群与小合奏群,创造出音乐对比的效果。不过那时候乐谱上会标示合奏协奏曲或是单纯的小提琴(器乐)协奏曲,罗卡特里这12首小提琴协奏曲属单纯的器乐协奏,性质比较接近韦瓦第的「四季」。差别在哪裡?这大哉问也,很难简单带过,不过我们现在聆听协奏曲三个乐章分别是快、慢、快的形式,大约这时候奠定下来。
因為和塔替尼同一时代,罗卡特里的曲子对小提琴技巧的拓展也贡献良多,再往后一些,帕格尼尼就把技巧推向巔峰了!如果您熟悉塔替尼「魔鬼的颤音」,那麼大概可以想像罗卡特里的音乐长相如何。这三首协奏曲当中,表现技巧最绚丽的要数第十二手的第三乐章,也就是唱片第九轨的「Capriccio, N.24, Cadenza-Tutti」,中文称為「24段小提琴綺想曲」,骨干是数字低音,Tutti乐团合奏与小提琴Solo交替,小提琴的语法和塔替尼相近,但罗卡特里的句子相对温和些,没有那麼庞大的音阶跳跃,技巧的运用则与塔替尼不相上下。
写到这裡,我不禁要為Turtle Records喊个「讚」,像罗卡特里这样的作曲家,音符算不上热,可是Turtle Records还真有心,愿意发行这样的唱片,拓展爱乐者的聆听视野。我Google了一下,罗卡特里的「专辑」大约只找到Hyperion唱片有发行,其他如Naxos大多收录在巴洛克音乐的合辑裡,所以Turtle Records这张罗卡特里的专辑更显弥足珍贵。
担纲小提琴演奏的是Sandrine Cantoreggi,应该就是封面上独自站在码头拉奏的主角,不过照片距离拉得远,身穿西装的Sandrine虽然留著长髮,远看却是男女莫辨,翻开唱片内页看到本尊,才知道是為美女。Sandrine是比利时人,在卢森堡音乐院接受正统教育,之后毕业於英国伊利莎白音乐院,此后迈向职业演奏之路,是欧洲诸多音乐节的常客,目前也是卢森堡音乐院与布鲁塞尔皇家音乐院的教授。合奏的乐团则是拉托维亚爱乐室内乐团,由Carlo Jans领军,率领12名成员。
以录音来说,Turtle Records擅长音场的营造,空间感很好,虽然乐室内团成员不多,但Tutti与Solo的对比录得很漂亮,不会相互掩盖。可能是為了增添温暖的音色,录音时使用Neumann KM-140真空管麦克风,而且是Turtle Records自家工程师修改的版本,数位类比转换系统全部使用dCS,SACD版另外使用Merging Technology的Pyramix。录音效果通透自然,弦乐群的融合很好,虽然小提琴炫技乐段很多,但拔尖之处不显得刺激,音色上扬很漂亮。
或许罗卡特里对您来说并不熟悉,不过巴洛克时期的小提琴协奏曲,演奏技巧至此已是极致。从第一轨开始,小提琴Solo就有一大段都在泛音上面,手法与塔替尼不相上下。我知道,塔替尼「魔鬼的颤音」几乎是发烧友们人手一张的大曲子,不管是慕特或阿卡多的演奏版本,各种格式发行都受到发烧友们欢迎,如果您享尽一部扩张曲目,罗卡特里的这张小提琴协奏曲专辑可以让您更贴近巴洛克时期的繁华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