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键琴的古调今曲-穿梭时光四百年的CD


录製唱片要怎麼选曲?音符早已写在乐谱上,可是选曲的人却可以有无限想像。Turtle Records 这张大键琴录音,收录曲目从巴赫开始,一路跳到Hugo Distler,相隔四百年,简直就想把古典音乐史全都收录再一张唱片当中。

当然,看书不是看完封面,在翻到封底,那就算看完一本书了,这张唱片虽然从17世纪的巴赫开始,到20世纪的Hugo Distler结束,当中自然跳过了许许多多内容,可是对大键琴而言,巴赫之后倒是经营者少,一直到现代才有演奏家主张许多巴赫的曲子,不应该使用钢琴演奏,而应回归大键琴。奇怪,用钢琴演奏和大键琴演奏不一样吗?是的,很不一样。 

大键琴大约已经有六百年的歷史,虽然是键盘乐器,但发声原理和钢琴并不一样,钢琴靠的是琴鎚敲击钢琴弦,可是大键琴却是靠内中的拨子来拨弦,因為靠拨弦发声,所以大键琴的声响比较清脆,带有华丽感,可是大键琴的音量有限,而且音量大小差异不大,后来钢琴问世,称為Piano Forte,意思是说钢琴可以表现弱音与强音对比,用音响的术语来说,钢琴的「动态范围」很大,更容易在抑扬顿挫的对比当中表现音符裡面的情感,而大键琴缺乏钢琴的动态范围,对比很小,而且音域也比钢琴小,因此到了古典时期与浪漫时期,作曲家把注意力转向钢琴,而忽视了大键琴。可是在巴洛克时代,尤其是巴赫的时代,大键琴可是在欧洲最流行的乐器,当时数字低音几乎都由大键琴担纲,协奏曲自然少不了它,而巴赫写作诸多独奏曲,也树立了大键琴的歷史地位。虽然钢琴发明之后,逐渐取代了大键琴,可是在1860年代时,音乐学者开始注意大键琴曲目改由钢琴演奏不合适之处,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逐渐因為「考古」而追本溯源。

Turtle Records这张大键琴演奏CD,收录的三位作曲家,前后两位相互呼应,CPE巴赫是巴赫的儿子(很多儿子之一),虽然他写作许多大键琴曲目,可是这位CPE巴赫也算是大键琴的终结者,1768年他在伦敦举办独奏会,弹的还是大键琴曲目,但乐器却换上了当时非常新颖的钢琴,更丰富的声响对比,马上风靡了欧洲。片尾三轨则是巴赫爸爸的协奏曲,编号是BWV 1061a,唱片内页特别说明使用的是「原始」乐谱,如果您手上有其他相同曲目的录音,不妨仔细比对,听听看原始乐谱有哪裡不一样。

唱片中间Hugo Distler这位作曲家德国则是现代人,生卒為1908~1942,本身也是管风琴演奏家,这首大键琴协奏曲写作於1935~36年,Hugo擅长写作復古音乐,利用五声音阶与古调式音阶,重新创作,写出既现代又復古的曲子。不过因為他写作的曲子优美,又精於和声对位,被纳粹归类在「颓废艺术」(degenerate art)当中,他又是德国人,想必在纳粹统治下不好过,也难怪英年早逝,只活了34岁。 

虽然唱片仅收录三位作曲家各一首曲目,但内中分轨总共有23轨,奇怪,怎麼会这麼多呢?第一首CPE Bach的大键琴独奏组曲,一共五首,佔去5轨很正常,最后一首巴赫的协奏曲,分成快慢快三个乐章,总共3轨,还是正常,前后加起来8轨,相加相减,中间那首Hugo Distler的曲子怎麼佔了15轨?这可是唱片公司「用心」之处!Hugo Distler这首曲子算古调新唱,选择16世纪德国作曲家Samuel Scheidt(1587~1654)的曲子「Ei du feiner Reiter」作主题,写出14段变奏,加上主题总共是15段音乐,一般唱片公司為了省事,变奏曲总是合在一起,就那麼一轨,可是变奏曲其实要先把主题听熟,然后再来听变奏,这些变奏会从很像到不像,可是每一段变奏都会扣紧主题。Turtle Records可真用心,仔细地把主题与14段变奏全部分开来,我们轻鬆切换音轨,就能比较各个变奏的差异,唱片公司的用心,我们可别辜负了。

Turtle Records在欧洲算是发烧小厂,选曲能力一流,这张大键琴作品跨越古典四百年,确实选得漂亮。内中CPE Bach与爸爸Bach的曲子,唱片应该相对比较好找,不过Hugo Distler的曲子就比较困难了,这首变奏曲演录俱佳,加上唱片公司处理变奏曲编排仔细,反覆聆听,熟记了,再来比较14段变奏的各种变化,一定可以深入体会变奏曲如千面女郎一般的魅力。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