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利格「皮尔金组曲」-脍炙人口的北欧经典


「皮尔金组曲」的诞生,来自大文豪易卜生的委託,请葛利格撰写诗剧的舞台音乐。

「皮尔金,作品23」是葛利格受到当时住在德勒斯登的大文豪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1906)的委託,邀请创作诗剧的舞台音乐。葛利格原先担心自己的音乐风格太多抒情,恐怕无法担任这项重责大任,但几经考虑之后还是接了这项委託。

这首「皮尔金剧乐,作品23」与他的作品46「皮尔金第一组曲」或作品55「皮尔金第二组曲」之间差异何在?事实上,从作品编号就可以看出创作的先后,作品23的剧乐音乐是原创,是为了舞台上的连续演出。「皮尔金剧乐,作品23」是套为五幕戏剧所写,由五首前奏曲、八首器乐舞曲、四首台词配乐的音乐话剧、八首附独唱或合唱的乐曲、以及一首无伴奏合唱,一共二十六首曲子所组成的大部头作品。

「皮尔金组曲」的诞生,来自大文豪易卜生的委託,请葛利格撰写诗剧的舞台音乐。

故事剧情叙述,一位挪威富农的独生子皮尔金,在父亲将财产挥霍一空过世后,一贫如洗,与寡母奥赛过着贫苦的日子,但皮尔金却不知警惕,整天空想不切实际,母亲也纵容溺爱他,而苏维琪则是皮尔金的纯情恋人。

这二十六首描述皮尔金的曲子,分别是第一幕的三首:婚礼的场面、哈林格舞曲、跳跃舞曲。第二幕的六首:抢夺新娘与英格丽特的悲叹、皮尔金与牧羊女、皮尔金与绿衣女、皮尔金说从马鞍即可看出身分、在山魔王宫中、魔王女儿之舞、皮尔金被精灵追杀、皮尔金与贝格。第三幕的一首:奥塞之死。第四幕的八首:清晨、土匪与走私犯、阿拉伯之舞、安妮塔之舞、皮尔金小夜曲、皮尔金与安妮塔、苏维琪之歌、在梅姆农像前的皮尔金。以及第五幕的六首:皮尔金返乡与海上暴风雨的黄昏、触礁遇难、苏维琪的茅屋之歌、夜的情景、万圣节的讚美歌—受祝福的清晨、苏维琪的摇篮曲等等。

1896年皮尔金组曲在巴黎演出时的宣传海报。

而作品46、55这两套「组曲」,则是葛利格分别在1888、1892年重新编写的,也是现今我们在多数唱片或音乐会上听到的「皮尔金组曲」版本。

先前我们说到,葛利格起先并不愿意接下易卜生的「皮尔金」委託,「皮尔金」是易卜生1867年39岁时的作品,他採集挪威民间故事得到灵感创作了皮尔金这个传奇人物,皮尔金是个不切实际的幻想者,因此被称为挪威的「浮士德」、「狄尔的恶作剧」。

但最后葛利格终于还是写下「皮尔金」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他心中已经燃起民族音乐的热情,因为1869年他认识了致力蒐集挪威民谣的林德曼(Ludvig Mathias Lindeman),1870年又认识了挪威诗人也是挪威四大文豪之一的毕约森(Bjornstjerne Bjornson,1832-1910),所以有更多准备与情绪接下易卜生的委託。第二个主因,当然是为了家计为了钱,毕竟养家活口还是很重要的。

挪威四大文豪之一的毕约森(Bjornstjerne Bjornson,1832-1910),原本和葛利格交情不错,但葛利格答应为易卜生撰写「皮尔金」,却中断了为毕约森歌剧「Olav Trygvason」的谱曲,两人因此交恶。

不过,创作「皮尔金」还是有个插曲,葛利格答应易卜生之后,还惹得毕约森吃味,认为自己的歌剧作品「Olav Trygvason」受到中断冷落,因此跟葛利格交恶吵架。

1885年葛利格在挪威特洛豪根别墅与布拉姆斯相遇,1887年他到德国旅行,认识戴流士。1888年在莱比锡会见布拉姆斯与柴可夫斯基,并且前往英国旅行,这一年更完成了「皮尔金第一号组曲,作品46」的管絃乐编写完成。「皮尔金第一号组曲」包括有四曲,这四首作品的组合,就调性或主题动机来说都显得有些随兴,所幸各曲主题清晰明确,生动的音乐吸引了观众而大受欢迎。

第一曲「清晨」(第四幕),原本就是前奏曲,木管乐器以清晰动人、充满歌唱性的吹奏展现出摩洛哥撒哈拉沙漠日出的情景与早晨的爽朗。

第二曲「奥塞之死」(第三幕),溺爱儿子的老母奥塞,一边看着久违的皮尔金,一边听着儿子吹嘘自己的丰功伟业,在满足的表情中嚥下最后一口气,弦乐精緻细腻的描绘了母亲的心境。

第三曲「安妮塔之舞」(第四幕),这是一首有着马厝卡速度的阿拉伯舞,贝德温族的酋长女儿安妮塔用她过人的舞姿跳着,深深地迷惑了皮尔金。

第四曲「在山魔王宫中」(第二幕),粗旷、低沉、浑厚、诡异的管絃语法,呈现山魔王的模样与气势,是段高潮迭起、华丽辉煌的描绘。

1891年葛利格进一步完成「皮尔金第二号组曲,作品55」,跟「皮尔金第一号组曲」一样,也是四首各有标题的曲子组成,也同样如「第一号组曲」有着鲜明充满歌唱性的旋律,同时在配器上更强调长笛、单簧管、法国号、竖琴与弦乐群的表现。

第一曲「英格丽特的悲叹」(第二幕),第一首是狂暴的快板,描述皮尔金野蛮粗鲁的抢婚行为,让新娘英格丽特因而哭泣。

葛利格音乐中传达的挪威乡土意境,呈现与德奥系统的管絃作品相当不同的美感。

第二曲「阿拉伯舞」(第四幕),其中充满媚惑之感的「阿拉伯舞」,描述着故事主角皮尔金在阿拉伯沙漠裡看见少女跳舞的场面,露出追求女色的痴迷。

第三曲「皮尔金返乡」(第五幕),闯荡江湖数年的皮尔金,终于厌倦了冒险漂泊的生活,决定乘船回到故乡挪威。音乐呈现一种归乡,浪子回头的情怀。

第四曲「苏维琪之歌」(第四幕),清纯且痴情的苏维琪,痴痴地等着皮尔金的归来,她一边纺着纱一边在竖琴模彷织布机的乐声中唱着:「冬天不久留,春天要离开,夏天花会枯,冬天叶要衰。任时间无情,我相信你会回来。」

1891年葛利格先完成「皮尔金第二号组曲,作品55」的钢琴谱,1892年再完成管絃谱。葛利格音乐中传达的挪威乡土意境,给我们的印象,更胜于他的管絃结构,因此呈现与德奥系统的管絃作品相当不同的美感。

1891年葛利格先完成「皮尔金第二号组曲,作品55」的钢琴谱,1892年再完成管絃谱。葛利格音乐中传达的挪威乡土意境,给我们的印象,更胜于他的管絃结构,因此呈现与德奥系统的管絃作品相当不同的美感。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