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史特劳斯(Richard Strauss)的「随想曲」(Capriccio)不是一部高娱乐性的歌剧,更不是一齣悦耳动听的歌剧。它别说讨好那个时代的观众,就算我们今时今日来欣赏,也仍然感觉到一股超越时代的先知预言气味。
剧中传达的微言大义,令自命为乐评人的我,不由自主地全身竖起鸡皮疙瘩,不禁扪心反省自己对音乐认知的不足。同时也让我深究内心找答桉,「为何我对于艺术,尤其是音乐如此爱不释手?」
理查史特劳斯「随想曲」(RM Associates AWD-081,丽音影音),唐诺朗尼勒斯(Donald Runnicles)指挥旧金山歌剧管絃乐团。
发行公司将本剧中译为「随想曲」,其实就故事内容来看应该译成「奇想曲」较为贴切。如果你耐心看完这部两张一套的DVD,就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这是理查史特劳斯所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同时也是个精心缜密的安排。
理查史特劳斯选择一幕到底不换景,手法颇为创新,就如同希区考克的电影「夺魂索」(Rope)一样。不过,通常惯例以第七场的结束,将本剧区分成前后两半。
「奇想曲」故事背景发生在罗可可时代,葛路克的歌剧改革之际,全剧主题探讨文字与音乐到底谁比较重要?谁的艺术性较高?还是两者「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始终必须相辅相成、相依共存。全剧没有一位英雄人物,演唱者也不像义大利写实歌剧那样,必须不断重覆歌词,演唱还间歇溷杂对白,在剧情进行中巧妙地把演员唸白融入。
DVD为1993年的演出,由女高音卡娜娃饰演女伯爵,男中音Hakan Hagegard饰演伯爵(女伯爵的哥哥),男低音Victor Braun饰演剧院经理拉洛奇(La Roche)。这三位老将无论演技与歌声都精采出众,绝对值得一看。
另外,音乐家佛莱明(Flamand)则由男高音David Kuebler饰演,他象徵着「音乐」。诗人奥立佛(Olivier)是男中音Simon Keenlyside饰演,他则象徵「文字」。严格来说,这两位帅哥主角的表现有点生嫩,演技固然不错,扮相也够俊俏,但搭上歌声就显得不够到位。
儘管,理查史特劳斯有透过剧场经理拉奇洛之口对观众说教的嫌疑,但是他剧中对戏剧美学的探讨深度,恐怕远远超过许多美学专书。就像拉奇洛剧末所说:「我的墓志铭要刻有:不朽的戏剧指导、喜剧的冥想之友、重要艺术的推动者、舞台之父、艺术家的保护者、众神所爱的人、被人们仰慕的人,阿们!」在我听来,这些好像都是理查史特劳斯的心裡话。这的确是一齣,让你无法不用严肃心情看待的荒谬剧!
最后,容我指出DVD中文化后的两个小缺点,以作为该公司日后转製改进参考。第一是中文字幕错字太多,毕竟歌剧DVD对许多人来说是收藏品,而且单价不低,中文字幕如果错字太多,等于间接暴露製作不够严谨用心的问题。其次是DVD内页的剧情解说,建议把文章分段,以便年纪稍长且带老花眼的买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