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歌声的音乐精髓,纯净又无邪,一段段拔高歌颂圣母玛丽亚的旋律,XQ5在高频段的表现一点都不会紧绷,运气之际的转折,您可以注意到呼吸细微的空气摩擦声响,高频段的细节反应生动而不造作,充分展现出童稚咏赞的纯与真。
四音路五单体落地型低音反射式喇叭,使用19mm钛金属超高音一只,165mm Uni-Q中音单体一只(内含19mm铝振膜质高音),165mm低音单体两只,分频点300Hz、3kHz、15kHz,频率响应45Hz-55kHz,阻抗8Ω(最低3.2Ω),效率90dB,重量24.3公斤,尺寸1055×231×302(高×宽×深),参考售价:190,000元。进口总代理:百韵(02-25221304)
〔参考软件〕奠立起贝多芬小提琴曲目的权威地位之后,慕特的演奏生涯似乎还没掀起新的高峰,特别在经历丧夫之痛以后,一直要到前一张维瓦第「四季」才恢复正常,不过这张新出版的「浓情探戈」当中,慕特的演奏给人耳目一新的全新感受,曲目选择活泼大胆,精湛的琴艺与丰富的音乐表情,是小提琴爱好者必备的全新大碟。(DG 471 500-2 环球)
品评音响器材,最重要的评断项目莫过于声音再生的质量与性能,外型美观与否似乎并不是首要的评分标准,但是面对Hi-End等级的音响器材,我认为美观与否与喇叭的性能则足以相提并论,试问,如果您已经花费大笔金钱购买心目中声音最好的音响器材,却长得奇形怪状,放在家里面怎么看都不顺心、不顺眼,这样的音响器材如何能够顺耳?将KEF XQ5装设完毕,坐在准备聆听的位置上时,不禁要赞叹KEF精湛的工业设计能力,创造出XQ系列独特的前卫线条,同时融合设计喇叭的各种「金科玉律」。
高度现代感的气质
到底设计喇叭必须具备哪些「金科玉律」?其实经常阅读「音响论坛」的读者应该对这些原则都大致了然于心,包括优秀的单体物理性能、高刚性箱身与前障板,此外还有外观看不到的分音器与内部接线,把上述这些纲要重点掌握住,大致上设计出来的喇叭声音表现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當然,也有少數例外情況,譬如前一陣子評論B?endorfer喇叭時,他們就不認為完全抑制振動是製造好喇叭的正途,反而想要藉由振動產生共鳴,再現樂器原本共鳴發聲的純正面貌。
回头看看XQ5,KEF一点都没有脱离传统喇叭设计要诀,但是在极为传统的物理逻辑当中,KEF却为XQ5创造了绝佳的前卫造型,加上鲜艳大胆的色彩,勾勒出XQ系列洋溢着现代主义风格。要说这是Life Style似乎贬损KEF的设计,倒不如说KEF的设计人员试图站在KEF四十余年以来的历史之上,建立起当代KEF的喇叭风格,这种基于传统的创新,可不是简单以Life Style就可以道尽。
我们先来看看维持传统的部分,首先,XQ5使用KEF著名的Uni-Q单体,自1980年代开始,Uni-Q单体就是KEF高级系列喇叭划上等号;其次,分离的各音路箱室从1970年的Model 105就已经采用,不同的是当年每一个分离的箱室因为体积不同,因此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Model 105是以三个不同大小的箱体组合而成的喇叭,但是XQ5却将造型修整为瘦高细长的箱体,因此无法一眼就看出XQ5内部各音路的箱体采用分隔设计。
此外,早在Model 105时KEF便已经掌握时间差一致性的设计要领,分离的箱体并不是排列在一个平面上,而是低音单体较为前面,中音向后退一些,高音要再后退,XQ5瘦高箱身没办法像Model 105依样画葫芦设计,不过XQ5的四只脚钉两两成双,一对比较短的装在后面,比较长的一对装在前面,于是XQ5摆设起来就维持略微向后倾斜的姿势,将中高音单体与低音单体的相对位置藉此拉开,解决高、中、低音时间差的问题。前障板则以厚实的铝合金钢板提高刚性。
XQ5创新的部分包括了钛金属超高音与大胆鲜艳的色彩涂装。先来仔细看看这只超高音,看到水滴状的独立超高音,脑中联想到B&W的管状高音,不过这个超高音的尾巴并没有开口或是导管设计,因此这两者的设计原理应该有所差异。从分频点与原厂规格来看,这只超高音必须负责15kHz-55kHz的频段,音响物理性能相当优越。此外,XQ5完美无瑕的箱体涂装,我想目前能够与它相提并论、互较短长的大概只有Wilson Audio了。送测的这对XQ5使用法拉利红,鲜艳欲滴的火红,与英国喇叭的历史传统相去甚远,不过想象一下如果采用流线造型箱体设计的XQ5,贴上传统的精致木皮,我想那可更是匪夷所思。在炫丽色彩装饰下的XQ5,静静矗立之时便已散发无穷的能量感与跃动感,不禁要对KEF大胆的用色与设计功力多加赞美一番。
Uni-Q为核心的设计理念
即使XQ5具备许多新的设计元素,是过去KEF喇叭所没有的新特点,但是仔细观察XQ5所使用的单体与组成,您不难发现XQ5整个设计理念还是围绕着KEF著名的Uni-Q单体。就让我们先从Uni-Q看起,这只Uni-Q单体其实应该视为两个单体,也就是一只铝质振膜高音单体与一只中音单体合而为一的Uni-Q单体,因此XQ5是一对四音路「五」单体低音反射式设计的喇叭。接下来请注意四音路的分频点设计,三个分频点分别是15kHz、3kHz与300Hz,换句话说,这个Uni-Q单体必须负责15kHz-300Hz的频段,几乎大部分的乐器发音频段都落在这个范围当中,可见这只Uni-Q单体所肩负的责任有多大。既然我说Uni-Q分为高音与中音单体,那么这只铝质振膜高音负责的频段是3kHz-15kHz,无悬边的Uni-Q中音单体则必须再生300Hz-3kHz的频段,光是看到这样的数据,这只Uni-Q中音单体具备如此宽阔的频段,其物理特性确实惊人。
再看看Uni-Q所负责频段之外的设计,水滴状的钛金属超高音必须负责15kHz-55kHz的超高频,这一部份大部分的声音已经超过人耳所能听闻的范围,不过实际上聆听者还是能够「感觉」到泛音的尾韵变化,因此我们可以把这只钛金属水滴状超高音视为塑造泛音与空间感的利器。剩下的两只单体都是低音单体,不过从尺寸上来看似乎不太符合「低音」单体的称号,而比较像是中低音单体,实际上这两只单体所负责的频段则为45Hz-300Hz,低频下潜的程度在此一价位带的喇叭来讲略嫌保守,但是如果考虑到纯音乐多声道兼容的多功能使用,45Hz的低频已经相当足够了,对于酷嗜低频的音响迷而言,为XQ5加一只超低音也不是难事。
扩散性能表现优异
聆听XQ5主要在本刊新落成的试听室,在编辑部的争取之下,我们将原有五坪大小聆听室予以扩建,让大型喇叭可以有更充足的挥洒空间,这对XQ5正是这间聆听室落成之后第一对进驻试听的喇叭。搭配的组合我选用了Revox Exception系列的E 426 CD唱盘与E 450综合扩大机,电源线与讯号线使用Onix Grand Master,喇叭线则为Data Louis Bi-wire版本,充分暖机之后开始正式的试听。
当帕华洛第与苏沙兰合作的「饮酒歌」音乐开始,我就发现摆位错了,一开始我并没有特别的Toe-in,而是将喇叭放在同一平面排排站,「饮酒歌」的场面撑得开来,但是细部的表情却显得刻板冷漠,这与「饮酒歌」的旨意相去甚远。几度更动摆设位置,最后将喇叭摆放在聆听室前方约三分之一处,Toe-in角度大约让喇叭正面正对着耳朵聆听的位置,这样音场与空间感的表现最好。我也尝试过螺孔摆法,但是却没有令人满意的效果,因为这样我必须采取相当近的距离来聆听,细节是有了,低频却显得有点臃肿。
在摆位上花费了一番功夫,过程当中一直想着XQ5的设计旨趣,Uni-Q所要达成的目标是透过同轴单体展现「一致的Q值」,换句话说,XQ5应该已经将整体高中低频段的Q值调整到相当平均的程度,从正面倾斜角度与箱体和单体的搭配,都可以注意到强调Q值一致性的特点,为何摆位上竟然如此煞费功夫?新的聆听室特性我还没摸透是原因之一,其次是我在音像聚焦上尝试了许久。XQ5在声音扩散性上面表现相当优异,无论Toe-in与否,音场的高度与宽度都相当好,不过「饮酒歌」当中帕华洛第与苏沙兰的相对位置固然清晰,但聚焦却无法达到栩栩如生的完整形体,一直到Toe-in角度到喇叭正面对着聆听位置,才大致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