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完美的二分之一-Madeleine Peyroux Half the Perfect World



第一次听到玛黛琳.蓓荷(Madeleine Peyroux),很自然地联想起比莉.哈乐戴(Billy Holiday),略带忧鬱的甜蜜嗓音,连口音腔调都神似,着实令人着迷。而这张「Half the Perfect World」,神似比莉.哈乐戴的感觉依旧,但却更能听见这位实力唱将的个性与自信。

蓓荷出生于美国乔治亚州,13岁时随母亲移居巴黎,一直到22岁才回到美国。居住在巴黎的时候,正值年少轻狂的青春期,蓓荷15岁开始跟着爵士乐团巡迴走唱两年,在丰富的舞台演出中累积演唱的经验,也为她争取到发行唱片的机会。1996年的第一张专辑「Dreamland」,让蓓荷初嚐成名滋味,时代(Time)杂志誉为年度最有潜力的新人,并受邀为莎拉.麦克劳兰(Sarah McLachlan)的演唱会热场,参与众多爵士音乐节演出。不过或许蓓荷的歌声太过神似比莉.哈乐戴,初试啼声虽获佳绩,蓓荷没有乘胜追击续出唱片,仅在巴黎固定演出,偶尔接受美国的爵士俱乐部邀请登场,低调地经营着自己的歌唱生涯,粉墨登场也是作别人的配角。

此番沉寂延续了六年,一直到2003年在独立製片Rounder Records旗下推出的「Careless Love」,成为蓓荷重返歌坛的第二张作品,至今全球销售超过百万张,2006年Rounder Records持续催促蓓荷推出「Half the Perfect World」。全片12首曲子当中,有4首是蓓荷的与製作人Larry Klein的创作,其他曲子则是由蓓荷亲自挑选,影响她歌唱最重要的作曲家,像是Tom Waits、Joni Mitchell、Leonard Cohen等人的作品。我经常觉得女歌手要演唱Tom Waits相当困难,要把原本破锣嗓子唱得传神,还要唱出新意,大概只有Richie Lee Jones有这个能耐,不过蓓荷的诠释则多了一分迷濛感。这种迷濛而慵懒的歌唱氛围,在专辑同名曲「Half the Perfect World」最为明显,带点香颂味,加上轻柔的摇摆,歌声的魅力就这麽让人听得入迷。


买下「Half the Perfect World」的朋友,记得在按下Play键之前,把习惯聆听的音量稍微调小一些,录音师刻意将电平录得稍大,显得音乐格外的饱满鲜活。全片录製的过程都在洛杉矶,最后Mastering则是在好莱坞的Bernie Grundman Mastering完成,录音风格走的是加州式的活力路线,为蓓荷略带忧鬱的嗓音,带来一丝阳光的色彩。

在第一轨「I’m All Right」当中,丰富饱满的低频与打击乐器,和电风琴的音色衬托蓓荷迷濛的嗓音,调校良好的音响系统应该能表现出饱满而有冲击力的震撼。即使在蓓荷的第三张专辑中,依然听得出那彷若比莉.哈乐戴的味道,但我们听到了更多玛黛琳.蓓荷的个性,十年来的第三张专辑,完美走到了二分之一,我们还可以在下一个时年中,继续期待完美的另一半。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