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进一步分析,我们有时候往往会用“音乐味”的多少来溢美或贬乏一部功放。可矛盾之处在于,这个音乐味究竟是你臆想中的,还是录音中原本就有的?要知道,听着顺耳的声音,未必就是“正确”的。是不是每段音乐、每一类型的音乐,都要有音乐味呢?音乐味究竟是一种什么“味”呢,它基于什么基础才能让人闻到?我想,要彻底解析出此一问题是不太可能的。按维也纳一些早期的音乐评论家的观点来说,“某个人听到的音乐感染力只是个人情感在后期聆听时的添加,用此一观点无法来分析、描述音乐,也无法给‘外行’朋友作出客观的指点。”以此思路来推敲,我们要从器材里听出什么音乐味来呢?按我的理解,先要暂时地离开这一个指标,应该建立一个由多项“本真级”指标构成的评赏标准。例如,在用类似《威尔弟合唱作品》这样的软件对器材来评测时,要考虑人声和乐器在声音上的真实性和自然性,要注意对整体结构(乐队上的)的展现能力;其次,有可能的话,还要去了解一下演绎者及作曲家在艺术上的特点,如该乐队在总体上固有的声音特点,指挥个人的偏好,录音厂牌的追求,等等。只有在对这些因素给予一一的评估后,我们才能对一件器材下个初步的判断。也许,有人会说,这哪里是在听器材啊,简直就是搞“科研”嘛!我倒不这么想,发烧本来就是建立在一定门槛上的,靠大部分人的泛听和浮光掠影的印象来作为发烧的内涵是绝对错误的。简而言之,“音乐味”是空洞的,不加分析地用这个指标去套用所有器材并不科学。
值得庆幸的是,V8i并不是一部以音乐味见长的功放,而且柯颂系的功放也不是这方面的代言人。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刚才的一些文字可能游离了此节的主题,但我必欲吐之而后快。
在《威尔弟合唱作品》CD中,有许多大场面的段落,它们的气势颇类“贝九”中的合唱,多声部的串接及合唱队在乐队庞大音压衬托下的相互配合……这些,都是听V8i出彩的要素,缺一不可。在JBL 4348的帮助下,位于中远场聆听位置的我,时时刻刻有种被声音的能量包围着的感觉,按说人一直处于这样的状态中,耳朵会受不了,但即使从头至尾地欣赏该片,也没有听得头昏眼花的精疲力竭感。这说明什么呢?优良的声压级是一个发烧友投入聆赏的关键。听着要头痛的“大动态”和“气势”越少越好。
结论
写稿时,我只描述了两个标题下的若干文字。事实上,实际试听时,我尝试的不止这些。例如,我用前不久刚刚拿到的SACD版平克·弗洛伊德《月之暗面》和一些新版的摇滚录音听了一下,感觉这是一套有活力的系统,它在还原性方面的局限度很小。看来,以前有资深人士说JBL音箱用来听摇滚乐也是很理想,这观点是很高明的,它的热情洋溢的个性和活泼的动态及恰如其分的张力是欣赏发烧级摇滚乐录音的保障。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V8i的配合和在同一主题下与JBL 4348出彩的能力让我激赏。
在云云器材中要找一两件器材是再容易不过的了,可要找到搭配合理,气味相投,表现尽可能全面的组合是颇为不易的。柯颂系的产品与JBL的音箱在组合后,经长时间聆听,我认为两者之间还是蛮“投缘”的。对于个人有着积极意义的地方在于,以柯颂产品的还可以接受的价格来说,它又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那些喜欢大功率功放的发烧友的选择范围。我无意于把V8i“上纲上线”到完美、几乎没有缺点的层次,但是它在中国大多数普通发烧友的欲配置组合中,肯定具有很大的参考级意义。拥有它,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一件事。此次试听唯一留下的缺陷是,我后来想到,该用两台V8i来一对一地推JBL 4348,那恐怕更有味道,表现力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又有提高。
二重奏这种形式,责在神似和貌合,V8i与JBL 4348之间的默契程度会让没有听过它的人有一份惊喜和新鲜感。有空的话,你该去欣赏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