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名称:鉴赏大师系列《罗斯卓波维奇演奏大提琴三重奏作品精选》2CD
出版:DG
编号:477 7476
演奏:埃米尔.吉列尔斯∕钢琴
列昂尼德.柯岗∕小提琴
梅斯特拉夫.罗斯卓波维奇∕大提琴
鲁道夫.巴什汉∕中提琴(演奏CD2第8-11首"福列"的四重奏)
在现今的大提琴演奏家里,罗斯卓波维奇可说是泰斗级的人物。当罗斯卓波维奇在2007年四月逝世时,不只是个人的生命,同时也代表一个时代完全结束。1970年代抵达西方世界之后,罗斯卓波维奇录下数量相当庞大的唱片,但是对于资深爱乐者来说,罗斯卓波维奇早年在俄罗斯录制的唱片更让人好奇。因为在这一段期间里,年轻的罗斯卓波维奇与多位俄罗斯音乐大师都有往来,并且在录音室里留下合作的记录。这一套唱片是罗斯卓波维奇1950年代的录音,与当时的室内乐伙伴吉利尔斯、柯冈录下了海登两首钢琴三重奏、贝多芬E大调钢琴三重奏与《大公》钢琴三重奏、舒曼第一号琴三重奏以及佛瑞第一号钢琴四重奏(巴尔沙伊,中提琴)。所有的录音都重新经过母带后制处理,比起市面上由其它厂牌出版的同一录音更多了聆听时的舒适感。
简介:"一个难忘出色的音乐家小组:吉列尔斯、柯岗、罗斯卓波维奇"。2007年4月27日罗斯卓波维奇以80高龄逝世,面为吉列尔斯、柯岗、罗斯卓波维奇钢琴三重奏组最后谢世的一位演奏家。其他两位在自己专长的器乐领域里都是非常杰出的演奏家,他们组合成了一个出色的音乐家小组。在罗斯卓波维奇逝世一周年之际,这张精选的三重奏合辑恰当其时,呼之欲出,伴随对照着他们一生精彩丰富的独奏艺术生涯。
小提琴家列昂尼德.柯岗在1924年出生于乌克兰;大提琴家罗斯卓波维奇三年后出生于阿塞拜疆;钢琴家埃米尔.吉列尔斯1916年出生于奥德萨。1945年三位20岁相当的年青人组成了一个音乐家小组,并成功首演。当时,吉列尔斯刚开始在母校莫斯科国立音乐学院得到一份教学工作,担任钢琴助教,而柯岗和罗斯卓波维奇正开始大学时代的第一学期的生活。而吉列尔斯已经完成了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八年的学业,赢得几个钢琴比赛的大奖,开始了他的国际职业生涯。
柯岗和罗斯卓波维奇,当时也开始在欧洲赢得了几个重要的器乐比赛大奖。除了独奏音乐事业的成功之外,他们也不想放弃他们室内乐组合的生涯。这促成了1950年至1958年之间他们在录音棚合作演奏录制的系列作品的诞生。首要的作品就是约瑟夫.海顿早期的D大调、G小调钢琴三重奏、贝多芬降E大调钢琴三重奏。
和早期维也纳乐派作曲家大量出现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不同,他们早期的钢琴三重奏不常在音乐厅里或唱片中听到。例如:海顿的作品,他大量采用的是模进音型的弦乐演奏技法,这个时期音乐风格有更多情感对比与音色色彩的对比。这些钢琴三重奏作品,来源于巴洛克早期的三重奏鸣曲,质朴感人的钢琴篇章与弦乐合奏、小提琴双音合奏、大提琴双声部合奏或持续的低音线条构成了创作的结构线条。
毫无疑问,三位年轻的苏联音乐家对两部D大调和G小调的钢琴三重奏名作投入了很大的兴趣:天衣无缝的配合与钢琴主奏交相辉映。在1950至51年的录音中,吉列尔斯主奏的色彩是音画,精力充沛的演奏出丰富的音乐性。另一方面,大提琴主奏出难以想象的数字低音曲调,没有见缝插针的音乐竞争,演奏出了自帕布罗.卡萨尔斯以来从未出现过的高超大提琴技巧,相较于晚期巴洛克音乐作品严谨的限制,罗斯卓波维奇更倾向于小提琴、钢琴区别开来。柯岗更多倾向于旋律性合奏部分,他的演奏让人难忘,甚至提升到发烧火热的力度,有时甚至冲破固定的限制。在“贝多芬降E大调钢琴三重奏”中,钢琴更是一件独立的乐器,创作于1791年,是在他跟随海顿学习之前。
虽然是单声道录音时代的唱片录音,但从作品、演奏者的知名度和演奏水平、以及唱片整体的音乐审美价值来讲,这是一张在当代“音乐表演”领域有重大学术参考价值的“有声文献”!这是三位后来在国际乐坛最具威望和艺术水平的一张合作精品录音。以维也纳早期乐派作曲家的思维、角度去排练、研究,演奏家们热情、青春的风格,给“钢琴三重奏”表演,在当代的复兴做出了极有意义的付出和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