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欣赏指导:浪漫主义时期(6)


浪漫主义音乐欣赏(六)

在这次讨论中,我将介绍浪漫主义音乐中的交响乐。

交响乐是为管弦乐队而作的大型作品,分为几个部分,或者几个乐章。一般有三个或四个乐章组成,按快—慢—快或快—慢—中速—快的顺序排列(但也有很多作品并不按这个型式排列)。这些乐章在特性和情绪上有对比,它们一起组成一个有一定结构的统一体,成为绝对音乐中的最高形式——交响乐乐章就是指较大的音乐作品中完整而又有相当独立性的部分。

在本次讨论中,我们先搞清交响套曲中的第一乐章的特点。第一乐章采用大型曲式,有三个基础部分——呈示部,发展部和再现部,有时在乐章本身前加上一个慢板引子。有呈示部中通常展现两个对比的主题——一个带有强烈的节奏,另一个带有抒情性,这两个主题扩展成对比性的乐段,由过渡段将第一主题组引向第二主题组。Codetta(小结尾)结束呈示部。紧张度的极大增强是发展部的特点。在发展部中,作曲家可以把主题分解成片断,并以新的型式重新结合,从新的侧面来揭示主题。作曲家这样做主要为了动力的增长和发展,并探索主题材料的各种可能性。斗争性和戏剧性是发展部的本质。在再现部中,我们又能听到呈示部的主题,它们或多或少带有原来的样子,然而经过乐章的发展过程,它们展现了大量的新意义。然后是尾声,它的作用就是圆满地结束主题的活动,将第一乐章引向预定的结束。第一乐章一般是几个乐章中最具戏剧性的,它的曲式叫做奏鸣曲式或奏鸣曲快板曲式(因为这个乐章的速度几乎总是快板),这种曲式也可用在独立的乐曲中,例如序曲。我们可能在《仲夏认夜之梦序曲》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序曲》中碰到的都是奏鸣曲快板曲式。

在十九世纪的交响乐中,第二乐章一般是慢板,带有温柔的抒情性质,作为与第一乐章的对比。但它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从怪诞的、幽默滑稽的到悲伤和热情的。大多数第二乐章的速度标记是行板,柔板或广极。这个乐章可以采用三部曲式(A—B—A),有时也可用主题变奏。

在浪漫主义时期的交响乐中,第三乐章是节奏强烈的快速谐谑曲,有幽默感、突然性和奇特的手法,或者是民间舞曲。速度标记是活跃的速度——快板、很快、活泼的等等。第三乐章一般采用大型的A—B—A曲式;中段——叫作trio——带有比较安静的性质。在一些交响乐中,也有把谐谑曲放在第二乐章的。

交响乐中的第四个,也是最后的一个乐章,其规模和特性与第一乐章相仿。第四乐章可能以胜利的音符来结束一部交响乐。这个乐章一般是令人振奋的快板。

十九世纪的交响乐在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中占有一席显赫的地位,它仍为公众喜爱,以音乐中浪漫主义精神的令人注目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存在。

欣赏(参考)曲目:
1、        门德尔松:《意大利交响曲》
2、        德沃夏克:《新大陆交响曲》
3、        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