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公司百年精选——圆舞曲(DG,1998年)
诞生于1898年的德意志唱片公司,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之一,也是规模最大的古典音乐唱片公司。百余年来,出碟无数。为庆贺百年华诞,公司于1998年推出一套按乐曲体裁分类的系列唱片,名为Collection du millénaire,金黄色的封面典雅而华贵。我手头的这张Valses就是其中之一。
一般听圆舞曲总以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为主,不过这些作品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反反复复地演奏,多听了未免生厌。这张CD中圆舞曲之王的作品只有一首《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其他的都出自不同的作曲家之手,听来倒也不乏新鲜感觉。
俄苏的作品占了五首,其中哈恰图良《假面舞会》中的圆舞曲、普罗科菲耶夫《灰姑娘》中的大圆舞曲我都是第一次听,风格和奥地利圆舞曲全然不同,多了一份深沉和奇瑰。老柴的《花之圆舞曲》是《胡桃夹子》中最著名的一段音乐,记得二十年前我用一盒索尼的空白音带翻录了几首世界名曲,这是平生第一次接触古典音乐,其中就有这首《Flower Waltz》,印象极为深刻。后来看苏菲·玛索主演的电影《安娜·卡列尼娜》,一个盛大的舞会场景配的就是这首圆舞曲,更增添了视觉上的印象。《睡美人》和《天鹅湖》中的圆舞曲不用多说,本就是爱乐者的入门必听之作。
拉威尔的《圆舞曲——为管弦乐的舞蹈诗》原题《维也纳》,是给施特劳斯的致敬之作,作曲家这样描绘乐曲勾起的联想:“穿过旋转的云层,可瞥见跳华尔兹的人们。云层渐渐散去: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大厅,人群在翩翩起舞。场面逐渐的被照亮。枝型吊灯散发出灿烂的光辉……令人想起一座1855年的皇家宫殿。”李斯特的《梅菲斯特圆舞曲第1号》原是钢琴与乐队合奏的作品,这里纯用管弦乐奏出,令人耳目一新。西贝柳斯的《悲伤圆舞曲》大概是作曲家除了《芬兰颂》和小提琴协奏曲外最出名的作品了,是音乐会上演奏频率极高的曲子。
最后一曲是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的《维也纳森林的故事》,1971年的录音,起头过渡处一段小提琴独奏特别悠长,接着,主题缓缓奏出,聆听的感觉好像浑身被熨斗熨过一遍,已经由精神的愉悦化为肉体上的快感,真是难以形容……
忙忙碌碌的2005年,即将在圆舞曲优美的旋律中永远逝去啦,等待新年的到来,读着《品碟录》的人们,Happy new year!明年就是第三十张碟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