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DG,1981年)
卡洛斯·克莱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叫做《玉露凋伤枫树林》,作者是一位古典文学学者,我原以为肯定是写杜甫诗的,结果却是写的勃拉姆斯。文章说了些什么,我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啦,只记得最后说,勃拉姆斯的作品,只有老杜晚年《秋兴》之类的诗歌才能与之比拟。当时,我逐渐厌倦了贝多芬式的狂飙突进,刚开始对勃拉姆斯有点儿兴趣,看了文章,便留心起他的碟来。最后偶然得到这张伟大的唱片。为什么说“伟大”?容我慢慢道来。
勃拉姆斯的交响曲并不多,总共才四部。其中第一部被人们戏称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可见勃氏自己的风格还不甚明显。我以为只有第三、第四部方才体现了勃拉姆斯作品的格调,用一句古语来说,叫做“深美闳约”,不知道这样形容妥不妥当。
勃拉姆斯的生活经历非常简单,除了暗恋比自己年长十多岁的舒曼遗孀克拉拉之外,他一生中几乎没有什么可以说道说道的轶事。然而,他却是一个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甚至有些许压抑的人。你听这部“四交”,很明显的,有一种深深的愁绪迷漫其中,打个比方来说,它不像一个人的号啕大哭,而更像是欲哭无泪。满腔悲愤被巨大的自制力压制着,并不爆发出来。作为一个人来说,这是极其痛苦的。然而作为一首乐曲来说,它表现这一独特的情感状态又是非常成功的。假如将勃拉姆斯的第四交响曲和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相比较,有个明显的感觉,前者是节制的,后者是泛滥的,前者具有悲天悯人的气度和情怀,后者仍然脱不出个人得丧忧乐的范围。境界之高下,不难判分。当然,这样说绝没有贬低老柴的意思。据说,勃拉姆斯在写这部作品之前,曾阅读过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肯定从中得到过某种启示。
我格外推崇此碟,还缘于指挥卡洛斯·克莱伯。这位伟大的指挥家说,他并不喜欢指挥,只喜欢阳光、海滩以及和心爱的人儿做做爱。只有肚子饿了,迫不得已,他才偶尔指挥一下。这绝非是故作姿态。和其他指挥大师动辄灌录大家全集不同,小克莱伯指挥的乐曲极少。留下的唱片也就是贝多芬4、5、6交响曲,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和一部瓦格纳的歌剧,1989年和1992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DVD。还有就是这张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了。另外,他不担任任何乐团的常任指挥,不公开家世,不允许被人研究他的生平和生活。喜欢深居简出,晚年更是隐居在斯洛文尼亚的一个小镇上,故意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脱离了古典音乐界。
正是这样一位性情有些古怪的指挥家,受到乐界的极力推崇。卡拉扬说小克莱伯是他最崇敬的指挥家。他的每一张唱片,都堪称精品中的精品,对乐曲的理解深刻得无以复加,每一个细节都表现得清晰。听他的唱片,觉得贝多芬、勃拉姆斯好像和我们原先印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了。这样说绝非虚美,不信你去听听他的贝多芬,或者看看新年音乐会,同样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作为一代指挥大师埃里克·克莱伯的儿子,他一生都在研究乐曲本身,晚年更是花了很多功夫研究歌剧,但他那不喜张扬的个性,使他对音乐的诸多深刻理解永远随大师的仙逝而消失了。去年,他去世的消息隔了数天才被外界知晓,世界主要报刊都加以报道,就连上海的报纸也都刊登了新闻,篇幅还不小呢!
末了照例要说说CD本身。DG唱片公司曾将黑胶唱片中的一批精品翻成CD出版,其中有少数用的是黑胶唱片的母盘翻刻,音质特好。凡是用母盘的,都有大朵郁金香标志,这张唱片正有这一标志。其他的,什么也不用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