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塔克演奏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


这片CD入选美国TAS发烧天书榜单!

曲目:

1-3 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
4 布鲁赫:晚祷(Kol Nidrei op. 47)
5 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论演奏,富尼埃版与罗斯特罗波维奇版皆占有重要地位,不过若论起录音,则非斯塔克莫属。这个版本的大提琴凝聚而又真实的擦弦质感令人着迷,另外伴奏乐团的层次亦非常清晰······。刘汉盛]反正您看到了就只管拿下就对了。

斯塔克的两次录音,以第一次颠峰时期与多拉蒂指挥伦敦交响的组合较出名Mercury1962年7月在伦敦的录音,录音总监为Wilma Cozart、录音师为C. Robert Fine。此版从第一主题出现就相当紧凑富有张力,可说相当注重乐句的节奏性,斯塔克的琴音极具破坏力,而多拉蒂也不是省油的灯,两个人拼得火花四溅,尤其许多自由乐句时两人更是暗自加劲听得令人大呼过瘾,不过对平和派、或是追求绝对均衡的人可能认同度就差一些。哈瑞尔的两版一版在RCA(列文)、一版在Decca(阿诗肯纳吉),Decca这版已经出了2CD低价版,这是1982年9月在Kingsway Hall的录音,制作人是Paul Myers、录音师则是Stanley Goodall。哈瑞尔与阿诗肯纳吉多年的合作默契在此产生发酵作用,乐团的齐奏相当整齐尤其弦乐群的表现,不过在木管独奏时则显得舒缓浪漫,乐句快慢的对比相当大,主奏的旋律线尤其被刻意凸显,相当适合初听此曲的人。哈瑞尔对自己的信心以及乐团的信赖度都相当高,因此经常放胆地大量灌注情绪,造成此版演出长度可与麦斯基/伯恩斯坦版一较高下。生气勃勃的演出虽相当吸引人,但第三乐章就显得有些粗野(巧的是,这就是作曲家的要求)。

大提琴的声音接近人声,不少发烧友喜欢它声音的温暖厚实。不过作曲家为大提琴谱写协奏曲的原本就不多,海顿的两首、波切里尼、舒曼、德沃夏克、艾尔加、圣桑、拉罗、米亚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罗可可变奏曲)等等。其中最容易入耳的当属海顿的两首,而演奏难度最高的应该是艾尔加,不过说起知名度还是德沃夏克的这首《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04最为出名。

德沃夏克一生为大提琴与管弦乐团所写的曲子有限,除了作品94《g小调回旋曲》、作品68《寂静的森林》外,就是两首大提琴协奏曲。两首?你或许怀疑我写错,没错!德沃夏克曾写过两首大提琴协奏曲,只不过1865年写的第一首A大调,包括管弦乐部份以及作品编号都没有完成,因此不算是完整的作品。因此世人熟知的b小调其实是他的第二首大提琴协奏曲,更是少数大提琴协奏曲中的杰作。

德沃夏克虽然传承了斯美塔纳的民族精神,他的音乐却更具有国际观,处境有点像是柴可夫斯基在俄国音乐的地位。身处浪漫乐派却憧憬古典的雅致的特质,又有着不少布拉姆斯的影子。有趣的是,德沃夏克传颂后世的作品都与美国扯上关系,例如他的“新世界”交响曲、“美国”弦乐四重奏,以及这首大提琴协奏曲,可见赴美的生活对他影响之深远。德沃夏克创作这首大提琴协奏曲时,正值他旅居美国的最后一年,一如他最受欢迎的作品“新世界”、“美国”一样,此曲融合了波西米亚民俗音乐与美国印地安、黑人灵歌的素材。当年布拉姆斯听到这首作品便羡慕地说:“早知道大提琴协奏曲能写得这么优美动听,我早就提笔写一首。”可是您知道吗?这位在布拉姆斯口中形容:“他字纸篓中拣出来的旋律,都足以让我写一首交响曲。”的旋律天才,当年在创作这杰作时也犹豫延宕多时。

主要原因在于德沃夏克虽然喜欢大提琴,但是却讨厌这种乐器高音域的浓浓鼻音与低音域的混沌不清,因此他一直没有为大提琴写协奏曲的打算。可是他的波西米亚同胞大提琴家哈努斯维汉(Hanus Wihan),却不断要求德沃夏克为他写一首大提琴协奏曲。

这位哈努斯维汉可不是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他是捷克布拉格嫡系相承的大提琴家海根巴特(F. Hegenbarth)的高徒,13岁进布拉格音乐院与海根巴特学习,18岁成为萨尔兹堡莫扎特学校教授,虽然是波西米亚人却曾有机缘与有“大提琴的沙皇”之称的俄国大提琴家大卫朵夫(K. Davidov)学琴。同时因为经常在德国音乐圈演出,因此与李斯特、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等人关系良好,理查·施特劳斯还写浪漫曲献给他,他并且在团龄有40多年之久的捷克四重奏里担任过大提琴手。德沃夏克的作品94回旋曲,以及悲歌(Dumky)钢琴三重奏中的大提琴部份都是为他所写。

虽然,德沃夏克与哈努斯维汉私交甚笃,两人还曾一同在波西米亚境内旅行演出。然而一直到前往美国之前,德沃夏克依然多所顾虑而没为挚友提笔。1892年作曲家离开波西米亚前往美国,1894年在纽约布鲁克林听了轻歌剧作曲家维克多赫伯特(Victor Herbert)的第二号大提琴协奏曲后,受到莫大的激励让他兴起写作大提琴协奏曲的信心。1894年11月8日晚秋开始提笔写这首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并迅速地在1895年2月9日完成该曲。期间哈努斯维汉扮演相当重要的咨询角色,在创作上提出许多建议,尤其是大提琴表现部份,相当类似约阿西姆之于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的角色。

此曲在1896年3月19日的首演摆了个乌龙!既然德沃夏克是在哈努斯维汉的催促与协助下完成这首作品,首演的大提琴主奏理当由他担任,因此德沃夏克指定由哈努斯维汉担任首演。但是造化弄人,由于委托创作的伦敦爱乐协会演出日期协调失当,竟然导致哈努斯维汉赶不及从捷克到伦敦,因此首演的荣誉落到英国大提琴家里奥·斯特恩(Leo Stern)身上,首演指挥则是第九次访问伦敦、当时已经回到布拉格任教的德沃夏克亲自指挥伦敦爱乐协会乐团。可怜的哈努斯维汉白忙一场,却没能在首演的历史上记上一笔,所幸日后的演出依然是以他为首要号召。

□ 片 名:  施塔克演奏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 
□ 编 号:  Mercury 432 001-2    
□ 指 挥:   多拉蒂 
□ 演 奏:   伦敦交响乐团/斯塔克大提琴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