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介绍完雨果的“发烧金碟八”后以为雨果已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料”可以review。岂知雨果的老总易有伍在2001年12月返回新加坡时却带来一片“发烧金碟九”的拷贝,让“视听艺术”的谭老编与小弟先听为快。
雨果过往出版的“发烧金碟”系列多数是把先前出版过的普通铝版CD改制为24K金版。选录的曲子多数是录音特集,歌曲动听和容易接受的音乐和歌曲。不过,这张“金碟九”却一反常规,很有创意和特色,这也是让小弟萌起推荐这张CD的兴趣。
严格说来“金碟九”还是脱不了“杂锦”CD的风格。所录的17首曲子(应该说成15首,因为有两首曲子重复),大多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在曲风演奏方面不以统一调协为目标,这颇有“加浓牛奶”(南洋土语,指收买旧货者)的特色。
不过,再认真查阅CD的选曲后,却发现有几首曲子从未在雨果的其他CD上出现过,例如:“兰花草”(第一首和第二首)、“望春风”(第三首)、Again(第四首)和“初次尝到寂寞”(第五和第六首)。其它的曲子则是从雨果九张CD中抽选出来的精华。因此,这张“雨果发烧金碟九”并非新瓶装旧酒那么简单。
“雨果金碟九”最大的卖点除了一贯高水平的录音效果之外,就是第一、第二、第五和第六首曲子虽同属一首歌,却用不同的Microphone录音,因此产生了不同的录音效果。
第一和第二首是“兰花草”,而第五和第六首则是“初次尝到寂寞”。前者的演唱者是台湾美女张杏月,而后者则是中国女歌唱家黄红英。
“兰花草”是张杏月在2001年10月25日于新加坡大会堂举行音乐会的现场实况录音。小弟向来“鸡婆”(主编按:强烈同意!),自然不会放过任何刺探八卦新闻的机会,因此早早便到新加坡大会堂埋伏,侦察老易的录音准备工作。
老易这次的录音使出怪招,把两支不同类型的Microphone装置在架子上,同时同步录下张杏月的演唱会。因此,“兰花草”虽然在“雨果金碟九”以第一首和第二首的形式出现,但事实上它们都是在同一时间内录下的。张杏月的歌艺如何,熟读“视听艺术”的发烧友早有公论,这里所探讨的是用不同的Microphone同步录下同一首歌究竟有何不同。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先了解一下录音时所用的Microphone为何方神圣!
老易使用两支不同厂、不同年代的灯胆话筒(Vacuum Tube Microphone)。第一首用的是德国名厂Neumann的CMV 563 + M7胆咪,第二首则用奥地利名厂AKG的The Tube胆咪。
对门外汉而言,这两支胆咪“似乎没什么”?但是,当天参与录音工作的其中一位资深本地录音师Mr Bob Scheerder看到这两支胆咪之后大吞口水,向小弟表示这些都是“天咪”级数的珍品,人间难得几回见,据他估计每一支胆咪“应该”价值$5000-$6000美元之间。用到如此昂贵稀罕的古董胆咪来录音,老易也算是用心良苦,非常对得起拥护雨果的发烧友矣。
第一首“兰花草”用的胆咪是Neumann CMV 563( 咪身真空管话筒放大)+ M7(心型指向咪头)。这 是40到50年代出产的古董咪。小弟先用家中三楼的小型音响系统聆听第一首的“兰花草”,发现CMV 563 + M7的特点是音色自然从容颇为潇洒,但声音的质感方面却较为瘦削单薄。后来小弟改用一楼的大型系统聆听,把音量扭大时,才发现原来这首曲子(或者说这支Neumann CMV 563 + M7胆咪)要“大声听”才过瘾。用较大的音量在大房间里听“兰花草”(第一首),便会发现CMV 563+M7的音质不再单薄。此时不论人声或是伴奏的Sax,其声音质感都非常强烈鲜明,而且歌手与乐队之间的空间感和层次更加宽广舒畅,曲末观众的鼓掌声和现场感非常地立体真实。小弟当时有出席张杏月的音乐会,也
“有份鼓掌”,因此从CD中听到观众的鼓掌颇有感触。
第二首的“兰花草”是用AKG “The Tube”胆咪录音。这支胆咪“年纪较轻”,是80年代的产品。乍听之下,便已发现AKG“The Tube”胆咪与Neumann CMV 563 + M7的不同之处。AKG“The Tube”的声底较厚实丰满而音色较暖和。用胆机推Rogers LS 3/5a播唱AKG“The Tube”录下的“兰花草”效果超卓。不论是张杏月的歌声或是伴奏的Sax都带有一股初夏懒洋洋的暖意。但是,一旦用大型系统开大音量来聆听时,AKG“The Tube”的人声形象会较为大些和浓郁些,因此在定位上就不如CMV 563 + M7在大音量时那么的准确。
两支胆咪的表现风味回异,令人难以作出取舍。小弟只能较笼统地说若家中使用较小型的音响系统,用AKG“The Tube”录制的第二首“兰花草”的重播效果会较为讨好。若家中使用大型系统,则用Neumann CMV 563 + M7录制的第一首“兰花草”则会取得较佳的效果。不过,不论大型或小型系统,使用胆机来推动喇叭会更全面充分地发挥出这两支胆咪的效果。小弟用充满胆味的晶体机Gryphone的前后级,都无法取得象Marantz 7 + 9的那种暖意和胆味。因此,用胆机来播放“雨果金碟九”的人声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雨果金碟九”另一首非常考耳朵的曲子是“初次尝到寂寞”(第五和第六首)。第五首用Nuemann CMV 563 + M7而第六首则用Neumann M269。两支都是胆咪,也同样是Neumann的产品,这次兄弟阋墙,后果如何连小弟也感到好奇。CMV 563 + M7的音效如何上文已提及。M269虽然与CMV 563 + M7师出同门,但个性却不尽相同。CMV 563 + M7较为清淡理性,而M269则较为浪漫感人,音色较甜。在“初次尝到寂寞”里,在中等音量聆听时,小弟较为喜欢M269多些,原因无他,因为M269使到歌手黄红英的音色较为娇嗲一些,顺耳之极。但一旦把音量扭大,CMV 563 + M7那种较为宽广从容的气势使到黄红英的歌声听来更为流畅爽直些。
小弟与黄红英有过一面之缘,她有豪爽直率毫不造作的江湖儿女气质。睹物思人,总觉得用CMV 563 + M7似乎更能配合黄红英的豪情个性。坦白说,要在两支咪中选择其一,恐怕小弟在头发发白后还无法作出决定。不过,幸亏老易现在“大发慈悲”,于同一张CD之中把两大绝代双娇兼收并蓄,实在是造福发烧众生,阿弥陀佛。
其实,如果要小弟在“雨果发烧金碟九”挑选一首“最上镜”的歌曲,中选的不是千娇百媚的张杏月,也不是儿女情长的黄红英,而是第十七首的“黑土歌”,演唱者名为冯少先。很多朋友或许会觉得冯少先这个名字陌生,但是此君却大有来头。他是中国著名作曲家和中阮演奏家刘星的师父。据说此君嗜烟如命,听他唱歌时便可知若没有抽几十年的烟是无法“培养”出那种带有烟腔味的口音。在“黑土歌”里,冯少先又弹又唱,弹的是三弦,唱的是带有浓郁东北风味的曲子。“黑土歌”采用大型华乐团伴奏的形式,用了自制的打击乐器和打在地板上的拍板(说不定就是公堂上差役打屁股的木板),再加上乐队成员张口发出浑厚的和声,气势确是雄伟。
“黑土歌”的录音属于发烧级,有大起大落的爆棚动态,也有宽广深阔的舞台和定位鲜明的三弦演奏。华乐曲子小弟听得不少,但如此令人惊魂动魄的演奏和独树一格的乐曲却属罕见。如果独唱的歌声和口型可以再少些,则这首曲子几乎可以得一百分兮。冯少先唱歌时的口型与音象稍为大些是美中不足之处。不过,考虑到要在独唱领奏和乐队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是难如登天之事,老易能把唱和奏搞到几乎水乳交融之境,已是一种奇迹。
最后,小弟还要讲一讲这张“雨果发烧金碟九”的威水史。为了要全面考验这张CD,小弟在家中用了三套系统来试碟,用Marantz 7 + 9前后级胆机推动Rogers LS 3/5a Birdeye喇叭播放“兰花草”,那种逼真的现场感令人咋舌。用Gryphon Elektra和Antileon晶体前后级推Heco 50th Anniversary喇叭听“黑土歌”,那种跌落有致的动态和气势令对华乐有成见的人都要俯首称臣。用Tri TRV-300ST合并式300B胆机推动Rogers LS 3/5a Limited Edition听黄红英的“初次尝到寂寞”时连冰山也会溶化。如此大阵仗去“研究”一张CD,印象中好像仅此一次。
总而言之,这是一张值得令人劳师动众的发烧天碟,尤其是第十七首“黑土歌”。听完冯少先那充满烟腔味的乡土声后,小弟已决定要翻箱倒箧,寻找尘封多年的烟斗。能在烟雾缭绕之中聆听“黑土歌”当是人生快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