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的经典歌曲,至今是各类音乐舞台以及不同表演场合上的“常客”。这些歌曲以独唱、重唱、合唱等形式被录制成的唱片也不断推出。不过,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款“普罗”新唱片《爵色苏联》,与以往的苏联歌曲唱片有很多不同点。
首先碟名取得很有意思,不用老套的“红色苏联”、“蓝色贝加尔湖”等旧名,用的是——《爵色苏联》。碟中的所有选曲,不是用正统的演唱方法演录,而是模仿爵士乐演绎。专辑封面的英文标题又为“出自克里姆林宫的摇摆”(Swing in Kremlin)。
看专辑封面上的主唱歌手,不像俄罗斯人,而像个东方女性。演唱苏俄经典歌曲虽然并非俄罗斯人的专利,不过,此次录音却选了一位年轻的蒙古姑娘,她名叫巴雅尔其其格(Bayartsetseg),倒是出人意料的。
巴雅尔其其格在专辑中演唱了13首前苏联的经典歌曲。但没想到,她是操一口纯正的俄语演唱的。如果事先不了解这些底细,只听音乐,你肯定以为这是一位俄罗斯女郎在演唱。
由于历史与政治因缘,蒙古在很长时间受前苏联的影响很大。上世纪中叶,蒙古进入了所谓的“俄风”年代。从建筑、音乐到服饰等等,都烙上了前苏联的印记。巴雅尔其其格的前辈们正是由于生长在苏俄文化背景下,才让这种文化不断浸染、遗传,也让巴雅尔其其格能够这样地道这样优美地用俄语演唱这些歌曲。
专辑选录的歌曲大致可分两类。电影插曲是其一。听众最熟悉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其实是1956年的大型文献记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的插曲。当时的反响不大,但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这首歌曲迅速走红并夺得歌曲创作比赛的金质奖章。此后,这首歌曲被译成多种语言,频繁传唱,至今不衰。在这款专辑里,巴雅尔其其格用一种完全放松的情调演唱此曲,配上摇摆节奏和爵士风格,使这首抒情歌曲明显带上了新世纪音乐的特征。可能,这样的新编配和新唱法,初听时会使一些人、尤其是老听众感到不习惯甚至产生距离。但这种“爵色”又确实使人耳目一新。时代已经变迁、生活方式也已转化,不少人的观念也有了更新,相信这样的演绎,会逐步让更多的听者适应、接受和喜欢。电影《幸福的生活》插曲“红莓花儿开”,同样也是这样的演绎,经过细嚼慢咽,我们也会慢慢品出个中滋味。影片《怎么办》中的插曲“我问那柃树”,则是平时较少见过的录音。歌词写出了歌者与柃树、杨树、秋天、秋雨、月亮、云朵等的一问一答,配上俄罗斯风的忧伤情调,表达出歌者寻找爱人的惆怅缠绵心境。此曲让人想起那首著名的格鲁吉亚民歌“苏丽柯”。不过巴雅尔其其格用爵士风格演唱的这首“柃树”,让人在轻松之中感验出一种深深的思念,更带有现代情调。影片《办公室的故事》是1977年由著名导演梁赞诺夫推出的名作,曾获得了俄罗斯国家金奖。其插曲“我心儿不能平静”也成了传唱频率最高的当代流行曲之一。此番由巴雅尔其其格将它“爵色化”,听起来更有韵味。
专辑中最多的选曲仍然是流传最广泛的那些经典歌曲,如“三套车”、“山楂树”、“纺织姑娘”、“灯光”、“遥远的地方”、“孤独的手风琴”等。这些歌曲的旋律对于广大听者来说已是耳熟能详。但最后一首“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又是平时很少听到的俄罗斯歌曲。不管怎样,在这张专辑里,最关键的是巴雅尔其其格在演绎这些歌曲时,能用她清澈润泽的年轻歌喉,以率真甚至带有即兴的爵士风,唱出一种既古老又新鲜的歌谣。当然,专辑的音乐编配也为演唱起到了特殊的烘托作用。其中,爵士钢琴、小号、手风琴以及打击乐器在歌曲的伴奏中或先声夺人,或穿针引线,或对答加花,或以和声伴衬,为歌曲的演绎锦上添花,起到重要作用。从巴雅尔其其格的演绎中,俄罗斯歌曲中的豪放与忧伤,刚阳与阴柔,粗犷与细腻被一一释放出来,在轻松摇曳中让人思念,让人感怀。
值得一提的是,碟中那首 “黑眼睛”,是一首最著名俄罗斯民歌。这首歌甚至连“三大男高音”在1990年罗马初次联袂演出时也演唱过,非常精彩。巴雅尔其其格在这里虽然是“独唱”,从头一段歌词“那双黑眼睛,炽热勾人魂,那双黑眼睛,妩媚又动人”,一唱出来就与众不同,因为她用俄语原文演唱,把歌中那种原汁原味的神韵表达得更是到位。只是,在我记忆中,此曲由叶·格列宾卡(Е.Гpебёнка)填词、由薛范译配,并非如专辑上标注的“词曲:佚名”。专辑上第三段中译文歌词是——“白色的桌布,洒落葡萄酒,所有茨冈人,都沉沉入睡。惟独有一人,独饮香槟酒,把茨冈人来思念。”而经查阅的老歌词第三段是——“我并不忧伤,我也不愁闷,命运该如此,坦然无怨恨。上天成全我,让我交好运,为你黑眼睛,一死也甘心!”专辑如果能用这段老歌词,或更能点出此曲的原韵。
总起来看,这款新专辑是很值得好好聆赏的“老歌新唱”CD。正因为有了巴雅尔其其格这类演绎,才使人更懂得音乐无国界,音乐无时限。它能穿越时空,将岁月的烙印复制、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