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一生都在为马勒的音乐而奋斗,无论在马勒活着的时候还是去世以后都如此。他所留下的马勒第一、第二、第四、第五和第九交响曲,包括《大地之歌》等声乐套曲皆为丰碑之作。除了马勒的作品以外,他所喜爱和擅长的主要还是德奥作曲家的作品。在20世纪20至30年代,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瓦格纳等人的作品经常出现在他的保留曲目上。
在EMI和几家唱片公司联合推出的这套《20世纪伟大指挥家系列》中,我们终于看到了瓦尔特专集的出版(唱片编号:EMl 7243 5 751332)。其中就有贝多芬第六交响曲,是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录制的,其珍贵之处有二点:首先这是瓦尔特为贝多芬系列所做的第一个录音,其次又是他最为钟爱的“田园”。这个30年代的录音从胶木唱片转成CD以后,仍然流泻出甜美的声音,让人想到他和乐团之间那种亲密融合的关系。在市面上可以看到的瓦尔特的“田园”有3个版本,这个制作是他商业化录音的第一个,另外两个,一个是1946年和爱乐乐团,一个是1958年和哥伦比亚乐团录制的(大多喜爱瓦尔特的人手里保存的是这张唱片。)虽然年代和乐团不同,但这张还是很有特点的。维也纳版的第一乐章明显更轻快活泼,声音清脆,采用了30年代比较常见的自由速度,更随意些。“来到乡村喜悦的心情”和“乡民的欢聚”的舞曲生机勃勃,接下来的雷声也十分猛烈,而最后的乐章热情地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恩的心情”。那是乐观向上的生命力的体现。

瓦尔特是伴随着勃拉姆斯“成长”起来的。作为一名钢琴家,每有勃拉姆斯的新作品发表他就会加以演奏。他前后录过两套勃拉姆斯的交响曲:一套是大名鼎鼎的与哥伦比亚合作版,另外一套是和纽约爱乐乐团合作录制的单声道版,由于年深日久,往往被人遗忘。其实这是个超水平的录音。瓦尔特曾经对这套录音担心过,包括他其他的单声道录音,担心在立体声时代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这个套装收入的是其中的第二交响曲,你可以感觉到指挥与乐队之间的默契。呼吸自然,节拍韵律就像芭蕾一样优雅。无论是加速还是放慢都是自然而然,高度的戏剧性与抒情性相互交替。在第四乐章的开头的地方,加强的音符突然跃动起来,相当震撼。狂喜欢乐的尾声,铜管乐的音响可谓是欢腾雀跃,乐队的齐奏斩钉截铁一般。人们总是记得哪个慈祥的“歌唱”的瓦尔特老人,忘记了他的精神矍铄。此时的他就像是加足了油的马达,一往无前,强悍而又动力十足。这是最有张力的勃拉姆斯第二的版本之一,谁能想到这时的瓦尔特已经是77岁的高龄。
在他活跃的那个年代,瓦尔特指挥的莫扎特作品是颇有名望的。1921年他访问慕尼黑时,年轻的英国指挥家鲍尔特曾听过他的《费加罗的婚礼》。多年后他回忆说,“我想我从来没有听过各方面都这么完美的莫扎特的演出。当然,以后也再没有听到过。”本辑虽然只收了短短的《费加罗的婚礼序曲》,但也能感受到瓦尔特当年的兴奋状态。开始的时候速度很快,但抒情的第二主题比现代人的审美趣味所能接受的要慢一些,唯此也才更有味道,快慢转换的连接也非常奸。
在过去出版发行的唱片中,我们很少看到瓦尔特有关指挥瓦格纳音乐的情况,只是在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有过一段《齐格弗里德的牧歌》。实际上,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就是瓦格纳音乐的解析高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拜罗伊特音乐节停止了,之后的9到10年中,慕尼黑成了瓦格纳作品演出的中心。在这个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瓦尔特一直是这里的音乐指导,指挥了很多瓦格纳的歌剧。其他的活动还包括:1924年,瓦尔特率领德国歌剧院重返科文特花园(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这里就没上演过瓦格纳的歌剧);1924年德国音乐季的开幕式指指挥》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在伦敦,他还与英国交响乐团录制了一些瓦格纳歌剧中的片段。这张唱片选了他们合作的《纽伦堡的名歌手》第一幕中的前奏曲,1930年录制于威斯敏斯特中心音乐厅,毫无疑问,这给了科文特花园一个有益的尝试。另外一段是1935年他和维也纳爱乐录制的《女武神》第二幕的终场,正是他刚刚重返维也纳爱乐的时候。丹麦男高音劳里茨·梅尔基奥尔饰演齐格蒙德,他是那个时代瓦格纳英雄男高音的代表人物之一。而老资格的罗特·勒曼无疑是瓦尔特中意的齐格琳德的扮演者。俩人被指挥的激情驱策得近乎疯狂,紧张的戏剧性,强健的自由速度,锐度锋利的乐队演奏,这一切令我们不得不改变对温情主义的瓦尔特的看法。
可喜的是,2006年,EMI公司在《20世纪伟大历史录音》系列中最新推出了瓦尔特指挥的瓦格纳《女武神》选辑(编号:0946 3 45835 27),与《20世自己伟大指挥家系列》是同一场录音。包括前奏曲,第一幕第一场、第二场和第三场的片段,第二幕第三场和第五场片段。演员阵容在当时是最强大的,除了两位过硬的主角以外,洪丁的扮演者艾曼纽尔·李斯特,沃坦的扮演者耶格都是上选。瓦尔特从头至尾让歌剧台本和音乐达到平衡的极至,那种戏剧紧张度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每个片段。除了1928年穆克的帅自西法尔》,瓦尔特的这个《女武神》是当时最出色的瓦格纳戏剧录音。
更有价值的是,唱片的最后收入了马勒的第五交响曲的叫、柔板》。叫、柔板》虽然是1938年的录音,却成了这个乐章所有录音中最有意义的一个:从容宽广,荡气回肠。女低音费丽尔演唱的《亡儿悼歌》的片段也收在这里。其实值得收藏的是收在《20世纪伟大历史录音》系列中的费丽尔的专集,里面有她在1949年和瓦尔特合作的《亡儿悼歌》的全本(编号:7243 5 66963 27)。费丽尔深得瓦尔特的厚爱,他盛赞这位歌唱家具有“最美妙的歌喉”,自然天成的声音让她成为一个“表达温情的天才。”其实我们听到的是“两个”表达温情的天才的经典合作,不仅让人想起马勒在攸忽之间对生命的期待,还激起我们对天才指挥家和歌唱家的深切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