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爱上古典音乐的


    我在小学时就开始接触音乐,那时除了收音机,要听音乐就要自己会演奏某种乐器,我在老头子的指导下学过秦琴和口琴(老头子当时兼任单位工会主席,有借出工会乐器的便利),学会了读简谱;到中学时进了学校管乐队,被指派去吹低音号,这是很没劲的角色,别人吹了一大段,你只能在适当时候吹上几个音符(比如说《旱天雷》一曲,木管和小号吹6531555,我却只能吹555三下)非常没劲,于是死缠音乐老师,让他放弃指挥而把这个露脸的角色让了给我。(其实只有虚荣,那时管乐队员们都只按平时练习好的节奏音量各吹各的,指挥基本是个摆设)这段时间,我才学会看了五线谱。到了高中,社会上兴起了“吉他热”(可能这乐器比小提琴容易入门,又比钢琴便宜得多),我央求父母买到了一把凭票供应的“出厂价”红棉牌吉它(当时的前提条件是我年终考试要进全班前十名,我当时所在学校算半个重点,我又在重点班,对于我这么贪玩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少)。跟着电视自学了一年古典,弹到《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还尝试学过小提琴,但完全不成功。这时通过香港电台知道了崔健和摇滚音乐,兴趣马上就转移到摇滚音乐上了,和几个朋友玩起了乐队,学会了为单音旋律配上伴奏和弦。考上大学,乐团成员各散东西,入学几个月,用一曲《秋日私语》迷倒了当时的女朋友后,就没有再认真练习了,我的演奏历程从此告终(到大学毕业,拿到工资后,还花了600多元买了把日本进口的吉它,但只弹了不到十次)。也是从这时开始,就开始觉得流行曲不耐听,但那时限于经济能力(那时一个月大学饭堂的伙食费很“奢侈”也不过几十元),而D版CD一张就已经要20多,正版更是“天价消费”,古典音乐是个消费不起的享受,直到大学毕业,手头有了点收入,才真正开始了古典入门之路。

    --------------------------------------------------------------------------------

    闲云野鹤:

    大概是因为我生在一个热爱音乐的家庭里面,我从小就喜欢各类音乐,也包括古典音乐.小学的时候乱七八槽的买一些磁带听.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行星组曲.培尔金特.老柴的芭蕾舞等等,不过那时候还是摇滚听得多一些.限于经济能力,一只到工作以后才有能力购买正版唱片.

  有一件事每每想起来,我还很感动.母亲小的时候,家里因为热爱音乐,是中国比较早购买黑胶唱机的家庭.但黑胶唱片那时候很贵.母亲说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父母给了压岁钱,才能购买一张黑胶唱片.而且那时候是粗纹的那种,一张十几分钟.这一张就要听一年.幸好姐妹们不少,几年下来也有了一些.每次想到这些,我都觉得自己很满足.

--------------------------------------------------------------------------------

    我上中学时,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一首唐诗--白居易的《琵琶行》,上课时老师为让我们体会一下音乐的感觉来加深对诗的理解就想找点东西在课上给大来放一放,结果老师来时一脸愧疚的说:

    “琵琶曲实在找不到,给大家找了一首不错的交响曲将就一下吧。”

    那天听的东西确实不错,虽然是磁带吧,可那种感觉却令人感到愉悦而又清新,仿佛我已置身于丛林之中,小鸟在身旁鸣叫。

    后来老师还遗憾的说,其实琵琶曲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在这里是感觉不出的,而对于我自己,则已明白,我是与音乐有缘的,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虽然常常要为了它而体验一文不名的生活,但找到一张心仪的唱片的感觉相信这里的很多DX是和我相同的。

    哦,顺便说一句当时老师给我们放的是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瓦尔特的报纸版的磁带)

    --------------------------------------------------------------------------------

    一次巧遇,听广东音乐电台由赵毅敏主持节目《古典纵横》。
之前听流行、广东音乐等。

    --------------------------------------------------------------------------------

    我自小在广州市一著名大学教师宿舍区长大,文化芬围相当高。(没有人听流行,倒有人听京戏)。加上对门有一小子考上中央音乐学院一放假回家就在家里练钢琴因而对古典音乐有了兴致。真正迷上了古典。是听了老柴的天鹅湖,到现在为止老柴的作品还是我的至爱。

    --------------------------------------------------------------------------------

    在大学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音乐学院的谭冰若教授来我校作古典音乐的系列讲座,我每场必听,从此踏上古典音乐的不归路。

    --------------------------------------------------------------------------------

    记得十多年前买了一套皇家爱乐乐团的古典音乐盒带,有10张之多,其中有《四季》、《田园》、《培尔金特》、《胡桃夹子》等入门曲目,虽然那时最爱的是摇滚,但几十次反复听下来,已不知不觉爱上古典音乐。

    --------------------------------------------------------------------------------

    因为我崇洋媚外(中学时,很多公式、定理都是用欧洲人名字命名的多,总认为欧洲人很好,很先进),所以我一开就听,尽管当时也有其它音乐,但欧洲古典音乐是我的最爱。除了听收音机,零用钱的大部分都用来买唱片(0.5元的薄膜唱片),唱机买不起(206 唱机好象差不多60元),只好买个8 元的206 唱臂(连唱头)来土炮。当时没有HI-FI 的概念,完全迷在音乐里。现在倒好,有了HI-FI 的概念和器材,但没有以前那么好的感觉了。还是纯情时代最好。

    --------------------------------------------------------------------------------

    我是在石库门房子里听LP长大的,二舅回城后进了上无十七厂当技术员,呵呵,家里开起了小型作坊,外公留下来的那批胆管算全数用上了,为此,外婆把前楼(有11-12平米吧)给了他,在那时的上海,有这样的条件已很幸福了.

    在我读一年纪的时候,二舅自制了第一台胆机,我知道了300B是什么.

    自那时起被古典包围了.

    --------------------------------------------------------------------------------

    我的开始很特别,因为上大学时学美术史时,知道绘画有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听说古典音乐也有,就找来听了。

    一听才知道音乐和绘画是一回事,仿佛回到了衣香鬓影,华丽奢华的宫廷中,看着充满雕塑和花俏的宫廷绘画,听着精致的古典,真的恍如18世纪的光景.......

    听的第一首是韩德尔的水上音乐会。

    --------------------------------------------------------------------------------

    大一时长春市搞音乐普及,用一套天价的DD在电影厅里放音乐,其中大部分是古典。惊为天音,从些一发不可收拾。

    --------------------------------------------------------------------------------

    读初中的时候,从胆AM收音机中听到了旋律优美的"蓝色的多瑙河"和"四只小天鹅",开始喜欢上了音乐,那时还不知古典是何物,因这喜欢音乐,从而喜欢上了音响,那时因物质和资金的贫缺,被迫走上了DIY之路.80年代赶时髦,也曾花一个月的工资买来一把大号红棉吉它弹曲哄女仔,偶然也吹吹口琴,如<<欢乐颂>>33455452...,不过都是些三脚猫功夫...

    --------------------------------------------------------------------------------

    本人自小就喜欢音乐,啥都听只要是音乐!

    打记事那天起,家里面就有一台收音机,在当时来说还算是不错的了。

    大概是在八四五年吧,家里有了收录机,更是高兴及了......,有一天拾到一合磁带看外观是完好的只是有些陈旧,拿回家还可以播放,太好听了但不知是啥曲子。

    一直到十多年前才知道是“英雄交响曲”,从那以后就慢慢地......

--------------------------------------------------------------------------------

    呵呵,我可不算DX(可是我姓名的简写却的的确确是DX,见笑了^-^)不过也来凑凑热闹。我是从摇滚到NewAge再到古典的,过程比较长吧?初中时开始听一些流行歌曲,到大学时为了学英语(呵呵,其实主要是为了听音乐)买了一台爱华磁带随身听,那时听涅磐,听杰克逊,听U2和亚当斯,后来没事时学口琴和吉它(这两种都没学成-_-b)开始接触一些古典曲子,比如欢乐颂。但是让我改变口味的却是ENYA,无意间买了一张她的D版碟,天籁般的音乐彻底洗涤了我的--耳朵,呵呵,还没到灵魂的地步。此后神秘园、班得瑞、森林物语、英格玛,以此类推(全是D版,但我听得也不亦乐乎)。NewAge和轻音乐越来越多,终于逐渐深入到了源头--古典音乐。记得买的最早的一张还算是正版的古典碟是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引进的NAXOS黑胶碟,维瓦尔第的四季,小提琴是西崎崇子演奏的。当时听得很受用。其实到现在我的口味也是相当的杂,古典和NewAge肯定是常买的,时不时还来些摇滚、流行和JAZZ来调节一下,但是不再听现在的中文流行歌曲了,实在是难以忍受。以前因为米不多买的是D版,现在换了CD随身听配MX500才知道那些碟音质有多差:(没办法,拣音质好些的继续听,再吐血买YLJ吧-_-b(本人到现在为止还是穷学生一个,家里的CD算上Z版D版还有YLJ也就三、四百张的样子)呵呵,网络可算帮了我大忙,现在我可以说算是下载狂,保存APE的CDR已经快上百了,吼吼!

    --------------------------------------------------------------------------------

    再细想起来,好像我也算从小就喜欢音乐吧?(呵呵,牵强附会了)记得很小的时候,家里刚买来电视,那时还是黑白的,就在电视里听过一次老贝的《命运》,刚开头的三叠音强烈地震撼了我(呵呵,肯定不是被吓坏的),听父母的交谈才知道那叫命运交响曲(知道它也是老贝的第五是2001年的事,呵呵,又见笑了。嗯?我怎么会说‘又’),从此初小的心灵中这个三叠音就留下了烙印,只不过后来没有条件(真羡慕现在的小朋友,还没出世就在听莫扎特的音乐),但每每听到这段音乐就觉得特别亲切。到最近才集齐了老贝的九大交响曲,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呵呵,也是从网上当的。这么多年了,听《命运》的感觉依然如旧。

    --------------------------------------------------------------------------------

    在中学的时期,贪玩学会吹响笛子、吉它的皮毛,那年代流行听的‘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得曼的曲子“渐渐入迷(有了初步接促),后来无意中听到音乐台的古典纵横使我全面中毒。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