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极物语》:
代表歌曲:1、驿动的心
2、映山红 3、伙伴
4、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关注“雨林”公司出品的CD唱片纯属是一个偶然。首先是我发现在广州很多的音响店中都能听到“雨林”的唱片,而且很多的音响店还拿它来做“试音”用。其次是发现在广州许多的唱片店中,“雨林”制作的唱片似乎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门类品种了。
“雨林”制作的很多专辑唱片大多数是以老歌翻唱为主。本来这应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是令人不解的是:这些以老歌翻唱为主的专辑唱片为什么会引起如此之大的市场反应呢?
通过聆听“雨林”制作的一系列专辑唱片以后我发现它们大都有如下的特点:女主歌手(陈洁丽)的嗓音非常清新至纯,而男主歌手(许乐)的嗓音则又是非常厚润甜美,两种声音汇聚在一起后,再加上新的编曲和配器,总是能给人一种“至清至纯、至新至美”的感觉和享受;而对那些老歌新曲的重新诠释和演绎,又多是能给人一种“似期盼、又似憧憬”的全新美感与艺术享受。
在如今这个歌坛“喊歌”、“叫歌”肆虐横行、并逐渐呈现向“说歌”、“念歌”转型的大趋势下,雨林制作的CD唱片大多数却是以较为抒情和舒缓的“慢歌”形式出现,我认为,仅以此即已为“雨林”公司赢得了不少的市场声誉和唱片销售!
平心而论,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由陈洁丽与许乐两个人合唱为主的专辑唱片的。正是因为两个人独特的却又是平凡的嗓音音色,交融在一起时才会“反应”出“至清至纯、至新至美”的全新音色,同时,也给那些老歌翻唱注入了“似期盼、又似憧憬”的全新美感与艺术享受。
实话实说,我个人认为陈洁丽的独唱专辑则是一个“败笔”,而且我也并不看好这样的一个发展前程。因为如果是单独来听陈洁丽的独唱(或许乐的独唱),就会觉得那种嗓音音色与音乐感染力很是一般。然而,一旦把陈洁丽和许乐这两种声音结合在一起时,那种“至清至纯、至新至美”的全新音色与音乐魅力,就似乎让人无法抗拒啦!
我个人期盼会有更多、更新、更美的陈洁丽与许乐的“合唱”专辑CD唱片问世。
人类是一个非常怪异的动物。对自己拥有的东西并不知道“珍重”;然而,一旦失去时方晓得它的“珍贵”。所以说,人们总是喜欢沉湎对于美好往事的追忆;而对于眼前宛如灿烂辉煌般的现实却又总是那么不屑一顾。

马小倩《感受阳光》:
代表歌曲:1、城裹的月光 2、星语心愿 3、无耐
“录音一级棒!嗓音一级棒!”只要聆听这张CD唱片,且无论使用的音响器材档次高低或贵平,这两个“一级棒”都能很容易的呈现在听者的面前。说实在的,听过这张CD唱片之后,你一定会对现今中国大陆录音制作的CD唱片水平刮目相看的!
然而,在随后的每一次聆听欣赏当中,我却发现这张CD唱片也有着它非常致命的几个不足和缺憾。
一是无论使用我的“夜莺”音箱系统来聆听,还是使用AKG K240S耳机来欣赏,这张CD唱片都很难使我进入到歌曲的意境当中去。
平时我们或许都会有过这样的感受:当听到能让人感动和陶醉的音乐时,通常我们会越发的往“皇帝位”上去坐,会越发的不愿意离开那个“皇帝位”。然而,令我大惑不解的是,每一次聆听马小倩的这张CD唱片,刚开始时都会很有兴致地坐在“皇帝位”上去听的;但是当听过三首歌曲以后,就总有一种再也坐不下去听的感觉了。
马小倩人长得漂亮,身材性感,嗓音迷人,可以说,这些天然的“自然资源”都让她给占全了。但令人遗憾的是,马小倩就是唱不出那份“自我”、唱不出那份“自信”。自然地,也就让听者听不出她的那份“自我”和她的那份“自信”。
听邓丽君演唱“但愿人长久”这首歌曲,仿佛能使听者感触到古老久远的那个年代的生活氛围与人文气息。邓丽君的演唱不但深厚有情,而且所唱歌曲给我们的那份感觉和意境真是对味极了。好像这首歌曲已成了邓丽君本人的招牌保留曲目一样。
王菲演唱“但愿人长久”这首歌曲已不是那么很“正宗”了,但我们依然能听得出王菲演唱这首歌曲时的那份“自我”和那份“自信”;因为王菲对这首歌曲的演绎和演唱,又深深地注入进去了她自身特殊的味道和烙印。
反观马小倩演唱的“但愿人长久”这首歌曲,我认为,它应该算是马小倩这张个人专辑里面表现最差的、最没有感觉的一首歌曲了。其实,像这种没有“感觉”的演唱,在这张CD唱片的中后部分曲目中还有。
或许这种情况与马小倩本人缺乏生活、缺乏个性、缺乏自信不无关系,因为她自身的先天条件太优越了;正因为如此,或许这反而会影响到她自身个性与自信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并最终会丧失掉她自身的个性与自信的能力。
二是我对这张CD唱片一首普通话、一首广州话交替轮换上阵的歌曲演唱形式颇不以为然,听起来让人觉得很别扭,似有一种“阴阳怪气”的感觉。
我在想:既然音乐制作人与马小倩本人都认为她唱的广州话歌曲比她的普通话歌曲都要正宗和好听,那为什么不干脆出一张纯粹的、地道的广州话歌曲专辑CD唱片呢???
本来,马小倩的演唱就有点“沉”不下去,融不到歌曲的内涵和意境当中去,又这样一首普通话、一首广州话的演唱制作形式,更让人觉得这张CD唱片有故意卖弄其制作录音水准与歌者嗓音音色之嫌。
看看如今的音乐舞台,与彭丽媛、宋祖英近乎一模一样嗓音的歌手无数,但彭丽媛、宋祖英依然是舞台上的主角;而那些与彭丽媛、宋祖英嗓音近乎一模一样的歌手却似乎永远都只能去做个配角似的,根本就谈不上会对彭丽媛、宋祖英这样的实力派歌唱家构成什么威胁。
道理很简单:这些歌手所缺乏的就是作为一个歌唱家所要真正具备和拥有的那份“自我和自信”!

《草原的呼吸》:
代表歌曲:1、蒙古人 2、达古拉 3、赞歌 4、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这张CD唱片如果不是一位朋友送给我的话,说实在的,光是冲着“蒙古族的合唱歌曲”这个名字,能让我对它产生兴趣并掏钱购买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即使是这样,这张CD唱片被我拿回家以后,又在唱片柜子中被冷藏了有两个多月之久。至到有一天,当我把它的封套打开并放进CD唱机中以后我才惊讶发现,原来这竟是一张演录俱佳的优秀唱片。
经过“DSD”技术处理后的本张CD唱片,其呈现的录音质量相当优秀。我尤其喜欢其中的弦乐表现,弓与弦的摩擦似乎特别的有韧劲和质感,而且弦乐还散发着一种特别迷人的、清新的特殊味道。演唱水平更是一流。无论是男女声领唱、重唱及合唱等,演唱者都能表现出非常之高的专业水准与投入热情。
说句心里话,这些蒙古族歌曲要是放在二十年前让我去听,我也会与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一样是很难去“享受”的,然而,随着音响音乐阅历的增长,人们的审美能力与品味追求都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得到陶冶和提升,对于一些经典的、高雅的文化艺术作品的认识理解与鉴赏能力也就会变得容易起来,并最终会更热衷于对这些高雅文化艺术作品的欣赏。
毋庸置疑!不管这张CD唱片的演唱水平有多么得优秀、录音水准有多么的高超,我认为,它都不可能会有太大的销售量。因为去演唱蒙古族这些传统优秀的艺术作品,靠的是扎实的演唱功底与深厚的艺术审美情趣;同样,去欣赏这些传统优秀的艺术作品,也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与品味审美能力。作为蒙古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就像汉民族的“京剧”;欧洲人的“歌剧”一样,终究只能属于一个有文化、有品味、有审美能力的小众文化群体的欣赏范畴,所以,无论如何它也不可能像流行歌曲那样的得到推广和普及。
我常在想: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蒙古族的这些传统优秀歌曲在地球上彻底的消失了,那才真是我们这个人类社会的一个巨大不幸和悲哀!

《音乐会组曲——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 鱼美人》:
代表曲目:曲曲经典 首首好听
这张1997年录制的CD唱片至今仍畅销不衰,而且还大有越来越“热卖”之势。“是金子就一定会闪光”——用来形容这张经典芭蕾舞剧音乐会组曲的CD唱片是再也合适不过了。
作为一个“三弦”乐手的广州深资发烧友梁先生,曾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无数次的亲自参加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音乐会组曲的演出,所以,他对该音乐会组曲就有着一种非常特殊的感情。他现在听的这张CD唱片已经是他购买的第四张了,因前面的三张都被他给听“坏”了——由此可见,这一张CD唱片在梁先生音响系统上的“上机率”该有多么得高。
这部芭蕾舞剧诞生于1964年、停演于1976年、重演于1992年。1994年5月,我在深圳大剧院终于观看到了由乐团首席指挥、著名指挥家卞祖善先生担任指挥,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伴奏,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的这部现代经典芭蕾舞剧。
对于《红色娘子军》的音乐旋律,我已有太为深刻的印象了。但是,那天晚上观看现场演出时给我印象最为深刻、冲击力更大的反而是美不胜收的“场景美”。每当一幅幅美仑美奂的场景出现,在给我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也令我的整个身心慷慨激昂不止。
演出结束后,我久久不能平静;这样的心情让我持续了好几天。无疑,这真是一部艺术力与感染力都极强的现代经典芭蕾舞剧之作。
对于这部现代经典芭蕾舞剧,我认为,如果能去观看现场演出当是一件最完美的、最过瘾的事了,因那才是真正“视听”双享受。假如去观看DVD影碟,我想也只能再现出它原有1/3的艺术魅力;况且,现在恐怕还没有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DVD影碟上市吧!
回到现实当中,我之所以要推荐这张CD唱片,一因为它是“立体声”录音,虽然不是全剧,但是演录水平都棒极了。二因为它是音乐会组曲形式,一般的发烧友会更容易接受和听上耳。三它还有另外的一部现代经典芭蕾舞剧音乐会组曲《白毛女》以及《鱼美人》。
“品味经典、享受生活”,或许应该从这张CD唱片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