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ssler的金牌录音-贝多芬大提琴与钢琴曲全集


我常以为,认识作曲家最好的方法就是透过聆听,而不是阅读,但身为书写音乐与音响的文字工作者,撰文推介却是工作常态,似乎有些矛盾。不久前收到金革唱片寄来一系列德国Hansller在国内的新发行,选片之精,品质之好,不仅竖起大拇指夸「讚」,「类比」式私下叫好还不够,这年头还要上脸书给一个数位式的「讚」。Hansller其实很早就引进台湾,但近几年进口数量有些青黄不接,大抵和唱片业景气不佳有关,金革唱片于2009年接手,引介动作越趋积极,也是国内乐友之福。

大提琴演奏DavidGeringas是1970年柴可夫斯基音乐大赛金牌得主

这张「贝多芬大提琴与钢琴曲全集」,找来1989年鲁宾斯坦钢琴大赛金牌得主IanFountain演奏钢琴,搭配1970年柴可夫斯基大赛金牌得主DavidGeringas负责大提琴,名副其实的「金牌大作」。找国际音乐大赛金牌搭档录音,看似行销意味浓厚,但这两位金牌得主还有各自的「超级」之处。IanFountain在1989年得奖,当时他才19岁,创下鲁宾斯坦钢琴大赛史上最年轻的冠军得主纪录,而DavidGeringas出生于立陶宛,就读莫斯科音乐院,音乐资历完整,师事罗斯托波维奇,更可说是「大师嫡传」。本片录音时间在2008~2010年之间,在这三年之间找了三次机会让两人搭在一起,录音地点则是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KammermusikstudiodesSWR,由于是在录音室完成的作品,录音乾淨通透,背景澄淨清明,适当的残响时间兼顾了室内乐的亲暱感与空间感。如果读者想要比较,不妨找慕特前不久在DG推出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来比较,很容易听出Hanssler在乐器形体、空间比例上的高明之处,相较之下,DG就稍嫌庞大,少了一些「距离所产生的美感」。

IanFountain演奏钢琴,他是1989年鲁彬斯坦钢琴大赛首奖,也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金牌得主,获奖当年他才19岁。

Hanssler这套CD一共有三张,收录10首贝多芬为钢琴与大提琴合奏所写的曲子,不过这和我印象中的「全集」略有不同。贝多芬「直接」为钢琴与大提琴所写的奏鸣曲总共有5首,分别是Op.5No.1第一号F大调奏鸣曲、Op.5No.2第二号g小调奏鸣曲、Op.69第三号A大调奏鸣曲、Op.102No.1第四号C大调奏鸣曲与Op.102No.2第五号D大调奏鸣曲。另外贝多芬还写了三首变奏曲,分别是Op.66F大调「魔笛」主题十二段变奏曲、WoO.46降E大调「魔笛」主题七段变奏曲与WoO.45G大调韩德尔「犹大马加比」主题十二段变奏曲,加起来一共8首。本以为这样该是齐了,但Hanssler这套3CD更「全」,另外加上了Op.64降E大调双奏鸣曲与Op.17F大调钢琴与铜管奏鸣曲,加起来总共10首曲子。Op.64的双奏鸣曲加进来还有道理,因为一样是为钢琴和大提琴写作的曲子,但Op.17那首为钢琴与铜管所写作的奏鸣曲看来有些奇怪,其实原本贝多芬写作的时候,另外撰写了钢琴与大提琴合奏的版本,所以这首曲子算是追本溯源,把原本8首就「全」的作品推到了10首之多。

我很少在唱片评论写这些作品编号,但因为是全集,有必要把作品的齐全与否说个清楚。其中Op是Opus的缩写,代表正是的作品编号,按照乐谱出版顺序编码,但未必就是乐曲的写作顺序。另外还标示了WoO这个缩写,一般人比较少注意到,中文翻译大约也都写作「编号」,意义和Opus相当。这个WoO其实也是编号,但代表「没有编号的作品」,奇怪,作曲家没有编号,那怎么又来个编号?这代表曲子可能当年没发乐谱,或者作曲家身后才被发现的曲谱,没办法摆进正常的乐谱出版编号,所以另外用WoO来代表。

录音地点在德国斯图加特的KammermusikstudiodesSWR,由于是录音室作品,声底背景乾淨通透、清亮晶莹

听音乐其实不需要管那么多编号的事,这些对研究音乐的人比较重要,不过既然我们在挑「全集」,自然得提一些「全或不全」的理由。Hanssler这套金牌製作,自然是搜全了,增添其收藏价值。另一个值得收藏的价值,自然是录音本身了!Hanssler清爽通透的录音,衬托出两位音乐家演奏与诠释的气质,而贝多芬将大提琴与钢琴配成对,并没有谁是主角的问题,两者相互辉映,不管是大提琴或钢琴,都发挥了相当的份量。

我其实很想针对每一首乐曲都写一些背景介绍,但这一写下去恐怕没完没了,。简单讲,这十首钢琴与大提琴曲目,横跨了贝多芬一生创作的各个时期,一路听下来,可以感受到完整贝多芬室内乐曲目的变化,透过反覆聆听如果能感受到这些风格差异,大约就已经掌握了全套曲目的旨趣。如果您是初入门贝多芬室内乐曲者,我建议从第三张CD的28~40轨来聆听,那是F大调「魔笛」变奏曲,用的是捕鸟人帕帕基诺的乐句写成十二段变奏,主题清晰易懂,也很容易让人理解什么叫做「变奏曲」。

如果您对贝多芬大提琴与钢琴乐曲还有兴趣,台湾音乐家欧阳伶宜与廖皎含也有一套双CD全集,收录8首相关曲目,演录俱佳,可以和Hanssler的金牌大作来个超级比一比

喔!我听见了,有人在问什么是变奏曲?变奏曲是用一段主题作为基础,变化出许许多多不同的音乐,每一段音乐都和主题相关,却又各自模样不同,表现出音乐丰富的内容。变奏考验作曲家的功力,主题好听固然重要,但变奏要能风貌变化万千,却又和主题环环相扣,必须听的出与主题的相同之处,但又要表现出延伸自主题的变化,作曲家必须熟悉各种技巧,才能表现出相同音乐的各种姿态样貌。用心听,帕帕基诺唱的那段音乐很简单,很容易朗朗上口,但贝多芬却巧妙地变化出12段变奏,各有各的样貌,却紧紧地扣住帕帕基诺的主题。越是仔细品味这段音乐,越能瞭解莫札特对贝多芬的影响,也越能瞭解贝多芬从古典出发,却超越古典、迈向浪漫的时代意义。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