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杂的V-I转换再做I-V转换
话题要从C-2800的AAVA开始讲。Accuphase的设计是把左右声道的输入先送入输入级(Buffer),这裡也是Accuphase的独家技术,称为MCS+,然后送入16组电压电流转换器(V-I Converter),把电压讯号转换为电流,但却不是单纯的转换,而是装置了16个V-I转换器,再把这16个V-I转换器对应16个电流切换器,16x16就构成了65,536个电流大小阶调,送入音量控制与平衡调整的中央处理器(CPU),音量控制的旋钮接的就是这个CPU。由CPU控制输入级大小的电流,达成音量调整的目的,可是电流还要经过电流电压转换器(I-V Converter),才能输出给后级的电压。
电路板
从AAVA的处理流程,可以想像线路有多複杂,但是2002年问世的C-2800只做了非平衡版的AAVA,到了2010年的C-3800,所有的设计都要加倍,譬如书日籍的MCS+电流回馈放大,左右声道各需要两组,等于输入端就要4组,然后对应的V-I转换器,每一个声道本来是16个,为了全平衡也要加倍,16x2就是32个,但最前面两组V-I转换器必须要併联,所以一个声道就要36个V-I转换器,两个声道加起来总共72个V-I转换器。这麽複杂的设计是为了什麽?当然是为了好声,从技术上而言,AAVA没有任何电阻数值的改变,过程当中完全是类比转换,纯粹是电压-电流的两度转换,最能维持讯号的纯淨度。而且两个声道完全独立,左右声道完全消除了串音的可能。Accuphase原厂还强调AAVA比起传统电阻有更高的耐用度,使用多年之后也不会产生误差(我想是因为靠CPU运算的好处),而且讯噪比(S/N Ratio)超优。铃木雅臣毕竟是技术人,他说从C-2800到C-3800,从非平衡到全平衡AAVA,讯噪比进步了将近3dB。我知道一般人看起来3dB好像不是很大的差异,但C-2800即使在音量开到最大的情况下,讯噪比高达111dB,已经是很惊人的数据了,没想到C-3800还进步了将近3dB。
当然,Accuphase为C-3800的改进不仅是AAVA从非平衡变为全平衡,更让这部前级彻头彻尾地「全平衡」。为了好声的努力,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设计出全模组化、平衡架构、双单声道的优秀前级,那是前一代旗舰C-2800,再花了8年的时间研究全平衡的AAVA,彻底地全平衡,累积37年才造就了C-3800。有许多设计传承Accuphase的传统,譬如封装隔离的特製环形变压器,譬如大量超额供应的电容群(10,000μf),提供充沛的工作馀裕度。过去C-2800已经使用铁弗龙电路板,C-3800则选用玻璃纤维布面氟碳树脂(glass fluorocarbon resin)电路板,两种材料都着眼于绝缘特性。
滤波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