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境内的黑海名港敖德萨,有一座建于1809年的歌舞剧院。乌克兰的音乐人材,在从前的俄国和前苏联,历来占有一席之地。敖德萨的音乐学院,更培养出过奥依斯特拉赫这样的一代宗师。而这座剧院,论演出水平,与一般国际上的剧院,差可比拟,并不算突出,但是建筑宏伟华丽,设施完善齐全——据说修建这座剧院时,用的是和维也纳剧院同样的图纸,所以不失为乌克兰的一处名胜。尤其它由于历史上曾经两度遭火焚毁,二战时又受到德军飞机的轰炸,所以有一套相当严格的消防管理措施。
说到火灾,在欧洲几百年剧院建筑史上,这的确是一个令人伤心的话题。所有那些古老而美丽的早期剧院建筑,几个世纪下来,早已所剩无几。19世纪以来风行的大歌剧院,也往往难逃兵火之灾,有的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焚毁。这倒不是因为所有这些剧院都不注意消防安全,而是剧院这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实在太容易引火上身了。
我们知道古希腊人崇尚自然,他们在庞大的露天剧场中表演戏剧,充足的阳光,就是天然的光源。而自从有了室内剧场之后,油灯和蜡烛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照明工具。有一个时期,欧洲的剧院在整场演出的时间里,都用明晃晃的灯烛把舞台和观众厅照得通亮。而这灯火通明的舞台之上,充斥着的是彩绘的景片、服装和道具,还有纱、布的大幕,木头的地板,几乎无一不是易燃物。结果可想而知,仅仅在19世纪这一百年里,欧洲被火烧掉的剧院就有一千一百多座!
看到这儿,有的读者或许会想,这都是陈年旧帐,现代人文明程度远高于前代,煤气灯、蜡烛早被淘汰,消防手段更是先进,这种现象,当可杜绝了吧。其实不然。代烛炬而起的照明灯具,仍然温度很高;电线还会走火,加上有一等不讲公德的观众,在剧院中随意吸烟,种种原因,使剧院的火灾仍旧无法根绝,就在1996年,还烧了一座号称世界十大歌剧院之一的威尼斯凤凰剧院。
而剧院又是人群密集的所在,一旦失火,后果不堪设想。财产损失不说,往往还酿成集体伤亡的惨剧,所以有鉴于此,国内外各家大型剧院,都各有一套严格的防火制度,配备先进的消防设备。在这方面,前苏联各地的大型剧院,措施得力,要求之严,是早已闻名于世的。
像敖德萨国立歌剧和芭蕾舞剧院,就在舞台上安装了一部巨型的防火铁幕。铁幕用坚固的钢骨架、耐火的石棉等等材料制成,一旦火起,它能迅速落下,阻止火势向观众厅蔓延——剧院的火灾,十之八九是由舞台起火的。而且舞台上易燃物多,火势迅猛,若无防火幕阻隔,很快会将大厅中的氧气抽光,结果观众不等火势波及,便已窒息。
这道大铁幕的作用,还在于阻挡观众视线。即使火灾发生,幕落下后,观众看不见火情蔓延,心理上会稳定很多,如果再能指挥有方,秩序不乱,则不难全身而退。
不过这样大型的铁幕,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失之笨重,太占地方。敖德萨歌舞剧院的舞台,主台宽29米,深19米,后舞台宽17.5米,深12.5米,高11.6米,机械化程度很高。比如台上有多块升降台,每块都能上升4米,可以布置高大远景,下降2.2米,直至观众看不见演员。而防火铁幕的设置,必然使机械设备和表演区向后移,这势必影响到演出效果和音效。
另一个缺陷,大概是要求过高造成的。按从前苏联的剧院规范,防火幕得能耐住1000度的高温,每平方米40公斤的压力。这除非是用木材加柴油,再加鼓风机助燃,才能在舞台上达到的高温,可想而知,按这样的规格设计铁幕,不但笨重,而且不经济。前苏联剧院里的防火幕大的有五六十吨重,要是升降式的,整天吊在舞台上,本身对演员就是个威胁。不过,这种规范虽然过严,但和我国大剧院防火幕只有几厘米厚,小礼堂、俱乐部只有消防栓和灭火器的现状比较起来,真该好好借鉴一下。
敖德萨歌舞剧院历史上两次毁于大火,一次在1873年,一次在192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飞机在附近狂轰滥炸,剧院虽然没直接中弹,但是震动剧烈,大为倾斜。
战争胜利后,工程人员对剧院进行了出色的修复工作,他们先往剧院周围的地基里,灌注了多吨液体玻璃,再辅之以高难度的机械工程,没拆动剧院一砖一石,就让它恢复了原貌。
剧院的外表并不引人注目,灰色的建筑,外形古朴,没有一般大剧院前常见的喷泉、花坛,晚上也没有灯火辉煌的景观。但内部真是堂皇富丽,让人目不暇给。观众大厅有池座1500余个,另有包厢,音响效果很好,舞台上轻微的声响,从大厅的每一个角落都听得到。灯光、布景、服装都十分讲究,演出风格上,注重体现作品的时代特色。
剧院的内部,从四周的墙壁到楼柱都饰有金碧辉煌的雕塑,其中有16座古希腊艺术之神的雕像,分别代表诗歌、舞蹈、悲剧、喜剧等等。大厅四壁绘着莎士比亚名著中的场景。剧院正面则有俄国诸位大剧作家、大音乐家的半身像,其中有格利鲍耶陀夫、普希金、格林卡、果戈理等人。
由于种种原因,该剧院目前经济状况欠佳,但仍坚持多种演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