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凡的细节再生能力
这次评论的Venice喇叭隶属於Zin间ali全新的Italy系列,在等级上仅次於Italy系列最大的Florence喇叭之下。在设计上,Venice最明显的改变是取消了高音单体的压缩驱动式设计,而改採一般动圈单体。我知道许多传统号角喇叭的拥护者看到这点一定难以接受,不解始终坚持号角设计的Zin间ali,為何要放弃号角中关键的压缩驱动器?对於这点,Zin间ali主事者Giuseppe Zin间ali回答的倒是坦白,他说省略压缩驱动器,无非是為了降低成本,不过Zin间ali并没有放弃号角,而是找到了效能媲美压缩驱动器的新设计,為了这项设计,Zin间ali首度打破以往坚持两音路的作法,改採三音路架构,在Venice喇叭的高音单体之外,另外增添一只中音单体,这两只单体被刻意紧密的排列在一起,并且各配备一个圆号角开口。如此一来,这两个单体的声波扩散效果就等於一个高、中音单体,而且效率也可以提升到93dB的水準。仔细想想,更宽广的频率响应与更高的效率,不就是正统号角喇叭的特徵吗!
这个高、中音组合的好处还不只於此,以往配备压缩驱动器的号角喇叭因為能量较强,所以聆听距离通常不能太近,这种新设计就没有这种问题,所以更适合在小空間中使用。既然如此,我当然不放过实际实验的机会,聆听地点首先就选在本刊4坪的小试听室,先以Exposure 3010S扩大机搭配,试听德弗札克《A大调钢琴四重奏, 茧p.5》,即使喇叭与聆听位置的距离仅约1.5公尺,但是小提琴听来依然轻鬆而无压迫感,此时不需开大音量,我就可以听到极為丰富的擦弦细节,钢琴触键极其微弱的餘韵也能充分延伸。与以往搭载压缩驱动器的Zin间ali喇叭相较,Venice的细节再生能力几乎一样优秀,不过质感较為柔和。如果真要挑剔,我必需要说Venice还是少了Zin间ali号角高音那种通透无比、毫无阻碍、彷彿可以将一切音乐细节直接送进耳朵裡的神奇重播能力。不过即使如此,Venice极度丰富的细节情报量,放眼音响界还是少有敌手。
享受调整的乐趣
Venice真的适合在小空間中使用吗?「Sonny Rollins The Impulse Story」专辑的第一曲音乐一出,我就知道情况没那麼简单,因為鼓与贝斯所带来的低频顿时充斥整个聆听空間,形体感也被扭曲得膨胀而模糊,显然Venice不但继承了Zin间ali号角的优点,也同时继承了Zin间ali那雄浑饱满的低频。我尝试将扩大机换為Pathos Classic 茧ne MKⅢ,功率虽然比3010S略小,但是低频控制力却似乎更好,低频量感也有所收敛,此时贝斯与鼓的形体终於较為稳定,但是音量却无法开大,我可以明显感受到Venice还有满腔实力尚未施展,就像一部义大利超级跑车被困在台北街头,唯有移到宽敞的大跑道,才能让Venice马力全开。
移到本刊8坪聆听室中继续试听,為了完全释放Venice的低频实力,我把扩大机再换為功率更大的Cayin A-100T管机,低频量感的确更多,但是质感却过於肥软,不似Pathos紧緻而有弹性,速度感也更為明快,显然光靠蛮力并不一定能让Venice听话,扩大机的功率当然不能太低,但是良好的音质与均衡的控制力,对Venice也同等重要。
难道把Venice移到大空間中,问题就解决了吗?不,除了扩大机搭配之外,摆位调整也马虎不得。喇叭与后墙的距离对低频延伸与扎实度影响重大,连左右喇叭的距离也会影响低频量感,必需依照不同空間特性多加尝试。其中喇叭的toe-in角度尤其必需注意,以往聆听Zin间ali喇叭时,我总喜欢用大角度toe-in,将号角正对聆听位置,如此可以欣赏到最多的录音细节,但是调整Venice时,大角度toe-in会让声音过於黏滞,鼻音太重,反而用小角度toe-in的表现更為开阔轻鬆,却不会丧失细节,由此也可发现Venice的高、中音号角扩散角度显然更為宽广,进一步解决了号角指向性过强的问题。
轻鬆自然的真实感
调整好的Venice可以展现出什麼样的风貌?聆听「希伯来遗產」(Audiofon CD72033),小提琴的音色并不特别华丽甜美,但是却能流露出自然的光泽与温润的木质韵味;琴音质感也不特别光滑油亮,但是却能真实而直接的呈现出细密微弱的擦弦沙沙声。此时我所听到的小提琴演奏,就像一位脂粉未施、丽质天生的美女,她的美感不是来自於人為刻意装扮,而是那匀称的轮廓与婀娜的体态曲线。听那演奏中微妙的旋律抑扬与飘逸的尾韵延伸,不就像是美女若有似无的一抹微笑,如此自然,却能迷倒眾生。
聆听Paco Pena的「Flamenco Puro ‘Live’」专辑,Venice顿时又摇身变為热情狂野的佛朗明哥女郎。肉感厚实的快速击掌、激昂强劲的吉他演奏与嘶吼吶喊的人声,无不让人热血沸腾。庞大的音像与层次分明的音场,宛如置身现场。当沉重猛烈的脚踏地板声响爆出,我好像真的看到舞者在面前使劲甩动头髮,尽情热舞,而此时我所感受到的一切,同样是那麼自然。这张专辑我听过无数次,却没有一次让我觉得如此真实,同时又如此耐听,可见Venice并没有刻意突显刺激的重播效果,只為追求短暂的聆听快感。
再听卡列拉斯的「歌曲集」(Philips PHCP-24081),Venice不只可以展现卡列拉斯的演唱力度与厚度,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出演唱中毫不费力、游刃有餘的轻鬆感。唱到最高亢处,歌声依然充满弹性,气势剧力万钧,却没有一丝紧绷感。随后我又听了「阿淘的歌」,那自然的胸腔共鸣与极具磁性的嗓音真是迷人。再听Cowboy Junkies的「Trinity Session」,女主唱的嗓音直接而柔和,唇齿音清晰而不刺耳。如果你喜欢欣赏人声音乐, Venice绝不会让你失望。
深不可测的低频实力
以威尔第的「安魂曲」(Decca P茧CG-90452/3)测试Venice重播大编制音乐的能力,Venice可以完整重现乐曲的庞大规模感,虽然它在解析人声合唱与管弦乐的层次感上,表现的还不够完美,但是整体气势已经超越喇叭尺寸的限制,大鼓擂击的庞大形体与强烈衝击更令人印象深刻。
為了试探Venice的低频极限,我还试听了饶舌歌手Ice Cube的「War & Peace Vol.1」专辑,Venice竟然可以毫不犹豫的重播出既沉重又凶猛的电子低频连续衝击,而且音量开得越大,Venice唱的越尽兴,彷彿没有底限一般,丝毫听不出压缩紧绷之处,真不知道Zin间ali是如何设计的,可以把低频做得如此饱满壮阔,量感源源不绝。
试听Venice真是一次奇妙的经验,我的确花了更多时間调整,但是过程中却不曾因為调不出好声而苦恼,反而是在一次次的尝试与调整中,不断发现Venice更深一层的潜能,这种惊喜,让整个调整过程变成一种享受。行笔至此,评论虽然告一段落,但是我相信Venice仍然有无穷的潜力与可能性等待被发掘,唯有亲身体验,才能体会箇中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