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变换输入端口看看差异。我自己有一台36寸CRT显示器,在色差输入的时候,亮度这块调节很困难,但如果用D-SUB输入,亮度三块的差异就很容易调节出。
由于对比度和亮度的调节是最重要的,是一切的基础,所以再给大家再介绍一些调节的测试图。
这个图选自AVIA,也是用来调节对比度和亮度的。
这张图的背景颜色就是标准的黑色,左半部分有三个不同亮度的竖条,中间一条和背景亮度是一样的,也是标准的黑色;右面竖条比黑色的亮度稍高,而左面的竖条的亮度则是“比黑更黑”。(由于拍摄的原因,可能最左边这条线看不出来)右半部分是四个不同亮度的矩形,代表画面中的灰度等级。其中最上面的一个就是亮度为100%的白色,即峰值白色。
调试的时候,先把对比度和亮度关小,接下来慢慢开大亮度,使得在画面尽可能暗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看出左面的三个竖条。接下来应该逐渐开大对比度,当对比度开得很多时,你会发现右侧最上面的矩形大了一些,这种现象称为“开花”(blooming)”,表明峰值亮度超过了允许值,应该关下对比度,即减下峰值亮度,使所有的方格看上去都一样大。对比度和亮度是会相互影响的,减小对比度常常会使画面的黑色水平降低,再次用亮度控制器调高黑色水平又会使峰值白色电平升高,需要将对比度再次减小。两者需反复调整若干次才能达到最佳值。
在“VideoEssentials”的使用上,我们知道这个NeedlePulses(针状脉冲)测试图示用来调整对比值的,我们要看的是黑与白交界处的线条有没有弯曲。为何要用大块的黑与白呢?我们都知道,CRT电视屏幕上出现全黑就等于是映像管没有发出光束,那是最低的电压值。而屏幕上出现最亮的白色时,就是光束最强时,也就是映像管电压最高的时候。这个测试图就利用最高与最低的电压来测试显像器是否还能在这二个极端值上保持不失真。因此,当我们看到黑现与白线交界处有扭曲时,就要把对比值往下调,一直到交界处恢复直线为止。
在“Avia”里,这个测试图加上了二条会左右摇晃的亮条。这是做什么用的呢?原来这是给非CRT显像器调整对比值用的。因为液晶或等离子并非靠电压提高、增强电子束的光点来增加亮度,所以如果您测等离子或液晶显像器,无论怎么增减对比值,左右二边那二条直线(VideoEssentials里只有左边一条直线)都不会弯曲。“Avia”提供的方式很简单,它利用到原来用于调整亮度值的二条亮条,只要把对比值调高到看不到左边那条晃动的亮条(右边那条还是要看得到),就表示对比值已经太过分了,此时您必须把对比值减下来。至于要减到什么程度?这必须以实际观看影片做参考。
在测试对比值的针状脉冲图(NeedlePulses)上为何还要加五个灰阶块呢?这是给CRT显像器对照对比值是否过度的辅助图形。我们都知道CRT显像器的亮度是靠电子枪激发光束而来。假若供应电子枪的电压越高,光束就越强,画面亮度也就越高。问题是,光束不能过强,否则光束就会无法集中而晕开,这样反而降低了影像的解像度,同时也会因为电压太高而降低了CRT的寿命。
为了辅助检测光束是否过强,所以安排了五个灰阶方块叠在一起。理论上这五个灰阶方块的面积都要一样大才对,假若最上方那个白色方块的面积大过底下那几个灰方块,就表示光束已经强过头了,也就是对比值已经高过头了,必须把对比值降低才行。
因此,当您在调整对比值时,必须注意看那几个灰阶方块,尤其最上面那个白色方块。方块的边缘不能晕开,也不能白糊成一片,一定要看到很实体很清楚的白方块才对,这就是对比值的最上限。
接下来是颜色(color)和色浓度(Hue或Tint)的调整。
对于一台既定的显示器,要想获得准确的色彩还原,色饱和读和平衡的正确调整点只有一个,不能根据所谓个人爱好而随意设置,但是,单纯依靠普通的节目源和我们的个人判断很难找到这个唯一的正确点。不仅节目本身会有制作偏差,创作人员也会有自己的偏好,我们并不知道原始节目的颜色,也就无法判断自己的电视机还原出来的颜色是否正确。为此,专业界制定了一些彩色测试图就可以方便而精确地调整饱和度和色平衡调整,只要你的显示设备没有毛病,就可以保证色彩还原是正确的(但是不保证符合你的个人偏好)
这个时候就要使用到滤光片,HIVI-CAST只提供了蓝色滤光片。
这是提供色浓度的测试图形。
以上三张是同一个图,通过调节色浓度,画面明显的就不同,我们要做的是通过滤光片,使得画面看起来尽量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