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注意喇叭摆位与器材搭配
本来,像S6 v.2这种体积的喇叭并不适合用在我家那么大的开放式空间中,这么大的空间一定会稀释它的低频量感。不过,为了让我更明确的了解S6 v.2的各项性能,我还是将S6 v.2载回家,放在开放式大空间中聆听。经过几天的反覆聆听与更换搭配器材,我得到以下几个经验:第一、新买回去的S6 v.2必须有够长时间的开嗓时间,才能让高频段的声音更甜润,中频段更宽松些。第二、喇叭摆位时,二喇叭之间的间隔不要太大,以我的空间而言,最好是间隔2.0-2.2公尺之间(喇叭单体中心点对中心点),这样的间隔中频段与低频段会比较饱满有劲,间隔太大时声音的密度就降低了。第三、最好搭配较柔性的器材,而且高频段比较甜美具光泽者,如Burmester平价CD唱盘或扩大机(Rondo系列)应该就很适合。假若您能够做到上述几点,S6 v.2应该能够发出让您满意的声音。
至於我自己的搭配,我认为家里现有的器材中,AS日扩大机推起来最好听,不过它的售价与S6 v.2门不当户不对,其他扩大机组合在推S6v.2时甜味与光泽又稍嫌不够,最後我决定采用Audio Valve Assistent 50。这部每声道50瓦的真空管综合扩大机虽然功率不大,而且阻尼因数只有8,但推起S6v.2来中、低频段饱满扎实的程度还是让我满意(若严苛要求,低频量感还嫌不够),我想如果是在六、七坪空间中,它的低频量感表现还会更好。话虽如此,我最中意的是Assistent 50能够让S6 v.2发出我喜欢的甜美音质,而且光泽湿润。所以,虽然以最严苛的要求来说,我不认为S6 v.2的效率适合以50瓦扩大机去驱动它(虽然规格上注明15瓦到400瓦都适合),但看在中频段与高频段的表现上,我还是欣然采用Audio Valve Assistent 50。至於数位讯源还是采用Bladelius Gondul DVD兼容机。可不要小看这部『DVD兼容机』,它的声音表现绝对可以跟许多高价CD唱盘论高低。
纯铍高音单体有股特殊韵味
S6 v.2给我的印象是高频明晰,不过份细致,也不会显得刚性,而且有一种特别的高频韵味,我认为这就是纯铍振膜的特殊味道。比起以前的铝振膜高音单体,铍高音已经显出自己的迷人味道,不过我认为仍然不离中性。您知道吗?这个纯铍高音单体在规格上可以达到45kHz,与上一代铝振膜高音单体相比,性能好上许多,难怪高频延伸会更平顺。
在中音方面,中频凝聚饱满而且爽朗,没有肥肿的嗓音与钢琴,一切都是扎实的。低频也是很扎实,不会浑浊,也不会拖泥带水,低频量感在我家算是刚好,我推断在小空间中一定很足。此外,暂态反应快,层次分明也是S6 v.2的特性。
如果要以人来比拟,我可以说S6 v.2是西方充满自信的办公室女郎,对内懂得打点自己,对外也能秀出让人钦佩的办事能力,让人一见眼睛一亮。如果我这样说您还无法想像,我还可以将S6 v.2比拟为爽脆甘甜的芭乐,果肉爽脆中还带著适当的水分,入口甘甜但又不会让人甜得发腻。在我这样的比拟之下,您应该已经可以勾勒出S6 v.2的形象了吧!
有如好吃的芭乐
到底S6 v.2怎么爽脆法呢?在此我可以举Naim唱片所出版的那张『afQ in Concert』为例。假若音响器材声音偏向硬调,这张CD就会不耐久听,好像芭乐果肉太硬,甜度不足。假若音响器材暂态反应慢,又偏向软调,整体听起来音乐活生感差,甜昧光泽又不足,听起来一点光彩都没有,就好像吃到熟透软烂的芭乐。一定要软硬适中,有光泽,有甜味,听起这张吉他演奏来才会精彩。S6 v.2就是这样,第一首钢弦吉他的独奏中,它展现出软硬适中的清脆,钢弦既带有弹性,也保有适当的刚性之美。而那演奏者刻意制造出来的拍打低频,S6 v.2也表达得相当适当,量感不过份多,也不会少到没有『肉感』。当演奏者只用左手压弦勾弦发出细微的乐音时,手指触弦的质感也都能够显现出来。老实说,以S6 v.2这样的价钱而言,如此表现已经够迷人了,我想这么迷人的钢弦吉他表现一定与纯铍高音单体有关。
第一首之後,其他乐器加入,S6 v.2展现出线条凝聚又带有思思擦弦质感的大提琴,那种凝聚的声音线条很健康。而Bass的音阶与套鼓的清脆有劲在在都显露出S6 v.2的暂态反应快速特性。总之,S6 v.2听『afQ』的表现令人感动,那是完全超值的中、高频段表现。不!应该说是几乎包含全频段的优秀表现,包括暂态反应、弹奏质感等等。
将小提琴的软硬掌握得恰恰好
既然S6 v.2具有如芭乐般爽脆的个性,听吉他演奏当然是投其所好,听古典音乐呢?小提琴会不会太硬呢:)想到此处,我要用一张软体来测试S6v.2是否会爽脆得过度,而变成生硬,那就是Philips所出、葛罗米欧领衔演奏的莫札特小提琴协奏曲K207&211,以及小提琴奏鸣曲K454&26(Philips464—723—2)。第一首音乐一出,,陕乐活泼的气氛盈盈满室,莫札特的管弦乐律动是那么的活生,低频是那么的有弹性。等小提琴出现,明晰俐落的小提琴带著甜味与光泽漂浮在管弦乐之上。演奏到较低音域时,琴腔共振的木头味依然很浓。S6 v.2将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软硬』程度掌握得恰恰好,再软可能就不够活泼,再硬就不耐久听。
来到第四轨,此处经常会出现低频砰声,S6v.2的低频砰声凝聚,形体不大,但弹性足,而且定位清楚,这也误明了S6 v.2的低频精确性。此外,这张老录音中本来就有的呼呼低频辕声也可以清楚听到,但量感不会很多。这也代表著S6 v.2在我家开放式大空间中已经能够将该有的低频表现出来。不过,如果此处低频的量感能够更多些,会更合我的胃口。当然,考虑到那么小的喇9/1在那么大的空间中,S6 v.2的低频量感没什么好嫌的了。
再往下听,即使是小提琴与钢琴的奏鸣曲,小提琴依然展现出爽甜的特性,不仅光泽够,高把位的擦弦质感也能表现出来,不会变成不知所云的高音线条。而且,钢琴的圆润凝聚音粒也充满木头味。可以这么说:S6v.2的小提琴音色比较明亮些,而钢琴的音色泽比较暗些。
整体管弦乐平衡性很棒
确定S6 v.2爽脆的个性不仅将吉他表现得很好,也能够将小提琴与钢琴掌握得恰到好处之後,我还是要更进一步的测试S6 v.2在古典音乐方面的表现,此时我用的是葛罗米欧所演奏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与布鲁赫『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创(Philips UCCP-7037)。当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音乐缓缓开展时,我发现S6 v.2能够将管弦乐各声部的细节表现得很清楚,而且高、中、低频段的量感很平衡,不会造成低频过多的现象。此外,当指挥让低频往下一沈时,S6 v.2也能显出很好的整体低频弹性,这种凝聚往下沈又有弹性的漂亮低频表现经常出现,让人不得不去注意到。
为什么S6 v.2的管弦乐能够表现得很清楚呢?聆听中,我曾靠近S6 v.2,仔细观察它的单体振膜运动情况。我发现无论是中音单体或低音单体,在大音量下它们的振膜前後运动幅度都不大。这也说明了为何S6 v.2那么小的箱体,却必须用到一个7寸中音单体与二个7寸低音单体,因为设计师只想让中音与低音单体的振膜做小幅度运动,以确保低失真。小幅度的振膜运动想要获得足够的中频与低频量感,振膜的尺寸当然就要加大了。这也是为何一般喇叭的中音单体大多只有3寸5寸,而S6 v.2却有7寸的原因。再者,那二个7寸低音单体一方面让低频暂态反应快速,另一方面也提供足够往下沈的能力。
回头来听小提琴,此处的小提琴依然是明晰中带著光泽与甜味,该有擦弦质感的地方可以听到嘶嘶沙沙声,该有琴腔共鸣处也可以感受到琴板共鸣的美感。整体而言,那是让人舒服的明朗个性,也就是我所说的有自信的欧美上班女性或好吃爽脆的芭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