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書一定要詳讀
不過,既然大家看到了這篇評論,我想讀者們也猜得到,後來問題解決了。怎麼解決的呢?這可分幾個方面來說明:
首先,我在CES時參觀了Avantgarde的展示房間。雖然使用的是較大的Duo Grosso,但是我發現它們採用的擺位方式是幾乎緊貼著後牆擺的!因為對於展場不熟悉,播放的音量也很有限,我沒有聽到「驚天動地」的Duo Grosso也並不意外,但是意外的是,這樣擺放所發出的低頻居然完全沒有我在雜誌社內聽到的那種不平順的問題。當下我就問了房內的原廠人員,他的意見是:主動式超低音喇叭的設計讓Uno Nano可以隨意擺設都能發出不錯的聲音,但是他們認為靠牆擺放可以獲得更飽滿也更討好的低頻。另外,我也發現他們把兩隻喇叭幾乎放到牆角了,心裡面就想:回到台灣我也要這樣整治Uno Nano試試看。
另外,回到台灣後,再度進行調整前,我花了一段時間把說明書仔細的讀過一遍,這才發現我對那幾個調整操作功能的觀念根本完全錯誤!那個標明「Frequency」,底下又有高中低切換的,原來是分頻點調整,而不是各個頻段的調整。而且,說明書寫得極為詳盡,清楚的告訴用家該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音色。如果你要買Uno Nano回家使用,我想花點時間參透這本說明書是省不了的功課。
對用家要求較高
調整Uno Nano有什麼訣竅呢?其實重點只有一個,那就是你要知道什麼是好的聲音。如果是那些有參加過「總編與音響迷有約」的讀者們,應該都已經聽過正常的聲音示範,只要拿那些片子,把當時聽到的印象盡量複製出來即可。如果是沒有參加過的讀者呢?我想最好的方法還是去聽聽現場的音樂,然後拿本刊推薦過的唱片來聆聽調整,最重要的就是要聽到像現場一般豐滿、活生、有彈性的聲音。我的小建議:大家不妨先把那個分頻點調整旋鈕轉到約三、四點鐘方向開始調整,慢慢的往回修正,分頻點過低的時候,聲音就會太瘦太尖銳,就要再往上調高。我認為調整到不刺耳不細瘦的臨界點最好。
那一定會有人想:簡單嘛!我就把分頻點調到最高就好,那麼聲音不會瘦,不就很完美了?嘿,世間哪有這麼不勞而獲的事情?Uno Nano的中音號角是固定的分頻點,調整這個分頻點只是決定要在號角中音內「增加哪些頻率的中低音」。如果你把分頻點調高,那麼你聽到的中頻下段全都是號角混合了錐盆低音的聲音,更何況這個錐盆低音的主要用途是「超低音」,對中頻的表現當然跟號角差一大段,這樣哪還會有號角聲音直接、開放而靈敏度高的優點?因此,找出Uno Nano在你房間中最適當的臨界點分頻位置,當為第一要務。當然,超低音喇叭的量感也很重要,原廠提供的訣竅是:當分頻點調高時,超低音的量就應該降低,反之亦然。
有四件式喇叭的魅力
為什麼我說Uno Nano的調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簡單,因為大多數的音響迷們都沒有機會聽過真正全頻段發聲的系統的正確表現。很多人一定會說:在音響展就有啊!不過就我自己的經驗,音響展會場要能把全頻段發聲搞得真正妥當的,還真是鳳毛麟角。Uno Nano的最大考驗就是在於它是一對真正全頻段發聲的喇叭,它可以毫不費力的發出直達20Hz的極低頻,這樣的低頻對於大多數的音響迷來說都是前所未聞的世界。若非筆者從事這工作,有幸聽過許多前輩、音響設計大師們所調整的一流系統,不然我想我也不會知道什麼是真正全頻段的聲音該有的表現。
Uno Nano的全頻段真的有這麼神?我得說的確是這樣。你不妨把Uno Nano想像成是那些四件式的大型喇叭,如Genesis之類的超大型產品。沒錯,我知道Uno Nano的體積連Genesis的一個門板都比不上,但是透過號角「巨聲」的威力,我聽到的聲音就一直讓我想起我多次聆聽Genesis系統的印象!
當我第一次到本刊顧問劉仁陽先生府上聆聽時,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悲傷的藍色雨衣」中的合唱曲《Joan Of Arc》。這首歌曲雄壯、沉穩、有勁的腳踩大鼓透過當時劉顧問家中的Genesis II喇叭播放出來,在我心頭是一陣痛楚,因為我很清楚的知道我從沒聽過這張唱片的低頻有如此優秀,而我更清楚的知道,我當時耳中聽到的才是這張唱片的正確表現。直到多年後的現在,每次碰到低頻表現較佳的喇叭系統,我都會把這張唱片再拿出來(沒錯,我隨身攜帶它)聽一遍,結果總是失望居多。告訴你,Uno Nano播放此曲,無論在低頻的量感與勁道方面的表現,都與我多年前聆聽的印象相符合。
主動式超低音喇叭是王道
另外一次領略Genesis系統的機會則是在本刊主筆蔡醫師家中。那次播放的是「被丟棄的寶貝」。當時我也對這張專輯中幾段優秀的低頻表現驚訝不已。同樣的,這張唱片也長期駐守在我身邊的CD包中,而每次拿出來測試喇叭中低頻表現,也總沒辦法得到我當時在蔡醫師家中的聆聽印象。告訴你,Uno Nano也成功的重現了我當時的震撼!我不得不說:看來主動式超低音喇叭系統,才是這種全頻段表現唯一的解決方案!
Uno Nano的低頻在調整妥當時,表現權威、綿密而有勁,幾乎已經無可挑剔。一定很多讀者不耐煩了:我們在看的是一篇號角喇叭評論沒錯吧?怎麼講了大半還是盡講低頻表現?快給我們中高頻!別急,好酒沉甕底,Uno Nano是個以號角擔任中高音的「喇叭系統」,若只稱它為號角喇叭還真有點委屈它了。當然,號角是Avantgarde喇叭的視覺焦點,但是平心而論,真正讓我驚訝的,是Uno Nano的低頻段表現。
號角一定有音染?
難道Uno Nano的中高頻表現就不如低頻段嗎?不!我得說Avantgarde的號角的確有一套。只要擺設妥當,它也可以發出充塞整個試聽空間的飽滿中高頻。而這種「大聲公」的個性也是讓它聽起來像是四件式大喇叭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Uno Nano播放歌唱錄音時,歌手的形體一定比一般喇叭大上一些,不過我認為它的音像表現仍然是比例正確的,不會把每個歌手都變成血盆大口,你仍然可以聽到某些錄音中口型特別大,某些錄音則有很正確的、真人尺寸大小的形體。比起來,絕大多數的錐盆喇叭聽起來就像是「聲音的模型」,所有東西都縮小了一些。
想到號角,除了「大聲」外,許多人還有一個印象就是「音染」。沒錯,號角的放大特性會將一切東西都放大,當然包括音染在內,因此設計不佳的號角系統,聲音很可能會讓人難以忍受。不過我所聽過的優秀號角系統都不會有這個問題,這當然也包括Uno Nano在內。當唱起「希伯來的遺產」時,無論是小提琴與鋼琴的聲音都恰如其分,小提琴拉到高把位不會變薄或變瘦,仍然帶有極佳的擦弦質感;鋼琴充滿內斂的木頭味道,而且光澤、顆粒感照樣不缺。在播放小提琴的表現上,我認為Uno Nano的表現與我所聽過的優質動圈單體喇叭一樣的好,甚至可能在音質上的表現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