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 802D—新钻石800系列中最超值的音箱(2)


水滴型箱体大有学问
        表面上看,802D与802没什么不同,实际上内部的改变至少也有90%以上,可说只有造型没变而巳。为何造型没变呢?功能决定型式,鹦鹉螺800系列的造型有如保时捷911,足最佳表现的必要条件,无法再进—步。对于外行人而言,802D的高音单体箱室与中音单体箱看起来就像是艺术家的雕塑,那圆顺柔美的曲线有如美女的胴体。不过,对于内行的音响迷来说,由大渐小的的水滴型箱室不仅让单体背波得以和缓的衰减能量,降低背波对单体活塞运动的影响,同时也对室内的声波产生良好扩散作用。而无论是高音或中音箱室的体积更考虑到声波绕射问题,而将其体积设计到极小化。
 
        802D的水滴型高音与中音箱室好处还不仅于上述而已,请注意高音水滴箱体是金属制造的,而中间那根铝棒也是金属,这代表什么意义呢?代表可以将高音单体磁铁的高热很快散发出来,让高音单体不至于因为长时间大功率的输入而导致高温,高音单体一旦出现高温(温度由线圈而来),马上就会出现动态压缩现象,接着可能就是音圈熔毁。现在藉由高音箱室的导热散热,让802D的高音单体可以承受极大的输入功率。除了让高音单体不至于损毁之外,还可以提供宽松不紧绷的高频段表现。
   
        再来看水滴型中音箱室,这个箱室并非金属制成,而是以一种称为Marian的材料制成。水滴型箱体造型有效的让中音单体的背波往后反射,不会对中音单体的活塞运动产生反向压力。此外,这个FST中音单体框架的粗细程度也已经变细,磁铁也因为改用铍磁铁而减少体积,这些作法无非是想减少框架与磁铁总成的声波反射面积,让能量充足的中音单体背波不至于影响到单体运动。
 
        到底水滴型中音箱室的好处是纯用文字掰出来的呢?还是有科学实验数据佐证?当然有科学实验数据佐证。B&W曾做过模拟实验,以没有装箱的单体反应、装在四方箱体内的单体反应以及装在水滴型箱体内的单体反应做比较,发现装在四方箱体的中音单体在较高频段就会开始产生共振而不当增强能量,事实上那就是音染。而装在水滴型箱体内的中音单体即使到了较高频段,其频率响应曲线还是跟没装箱的对照组一样,呈现平直的曲线,并没有共振产生。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喇叭单体最好是不装箱,但不装箱就不成喇叭,所以一定要装箱。既然一定要装箱,就要避免把单体装在四方形箱内,最好的箱体就是水滴型。否则也要不规则型。

中音单体从后面顶紧
        写到这里,找还没有写到中音单体如何散热的?难道就只靠单体本身的金属框架来散热吗?不仅如此而已!假若您曾用过802以上系列,就会知道使用前要把中音箱室后面的一个铝环卸下,要搬运时再锁上铝环。当我们将铝环卸下之后,可以看到里面还有一组可以锁紧的设计,这是什么作用呢?其实这是用来把中音单体『顶住』的设计。如果您从前面观察中音单体,就会发现前面并没有固定单体的螺丝。既然如此,中音单体如何固定在水滴箱体上呢?就是从后面紧紧顶住。而这个顶住中音单体的东西也是金属制成,顶在磁铁总成上,除了固定中音单体之外,连带也成了中音单体的辅助散热器。
   
        再来说到802D的低音箱体,这个箱体采用厚达35mm的夹板层积而成。为了避免方形箱体,B&W把夹板慢慢挤进箱体的U型模子中,等箱体成型之后在取出,加上面板,这样才算完成U型箱体。或许您要问:前面不是说过水滴型箱体足最理想的吗?为何802D的低音箱体不采用水滴型而用U型呢?其实低音箱体最好的设计方式并不是水滴型,而足鹦鹉螺型,但这样一来岂不是每型喇叭长得部跟鹦鹉螺一模一样?这样一来,B&W的每一对喇叭售价都跟鹦鹉螺看齐,怎么做行销?

U型低音箱体效果佳
        为了有别于鹦鹉螺,因此800系列的低音箱体改采U型箱体,然后在U型箱体内装上B&W著名的Matrix补强结构。这样一来,箱体本身的振动低至几乎不可测,自然不会有箱体振动而产生的音染问题。此外,在低音箱体内还有吸音棉与低音反射孔,藉由吸音棉的吸收声波作用,以及低音反射孔的『泄流』作用来降低强劲低频背波对低音单体活塞运动的负面影响。您知道制造一个B&W的U型箱体与一个传统方形箱体的成本差多少吗?一个
  
        U型箱体要花好几天来完成,而一个传统方形箱体如果采用V Cut自动生产,一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这二者之间成本差距多少,您自己去猜吧!

        802D的任何一个细节都是经过层层考虑而成,甚至连相位锥的材质都考虑到了。在一般使用状态下,B&W建议中音网罩不要拆下。假若一定要拆下中音网罩,B&W另外附了一个相位锥,请用家一定要换下原来的相位锥。这二个相位锥有什么不同呢?原来的相位锥是塑胶材质,去除网罩之后所使用的相位锥是铝质。为何连相位锥的材质都要有所差异呢?我不清楚。不过我相信B&W一定也经过实验之后才做决定的,否则何必这么费事?

        为了让用家便于移动超重的箱体,802D底座下面设有四个轮子,方便用家调整喇叭摆位。由于底座是金属制成(分音器在里面),十分坚固,底座与低音箱体之间还有金属柱支撑,因此装在底座下的轮子并不影响低音箱体的声音表现,请放心。假若您怕低音箱体的振动会经由轮子传到地板上,可以用小块工业避震胶垫在轮子底下就可以了。说到避震胶,您知道802D的高音箱室与中音箱室之间、中音箱室与低音箱室之间部施加了避震材料,一方面衔接箱体固定,另一方面也阻止箱体振动(万一有漏网振动)的相互于扰,其周到的设计思维让人无话可说。

用什么推都好听
        好吧!该来说说802D的声音表现了。聆听空间在我家开放式空间,搭配的数位讯源为Meridian 808 CD唱盘,扩大机用了二套,一套是MBL6010与Linear AcousticLAl50.2,另一套为Jeff Rowland Concerto前级与Model501后级。这二套系统的差别在那里?前者推力比较强,中频段与低频段比较饱满,暂态反应比较快。而后者则比较柔和,中频段与低频段量感也足够,不过凝聚的程度与重量感没有前者那么强。最后定稿二者的表现都采纳进去,因为这二套扩大机系统推802D都好听。至于802D能否以75W的Tenor 75Wp来推动?低频段量感够不够?当然可以!而且低频段量感也足够。既然如此,为何我不以Tenor 75wp为定稿?没有其他原因,只是想换个口味来撰写评论而已。试想,如果我连搭配的扩大机都跟写800D评论时一样,您教我怎么写!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