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antz是最早开始设计SACD机的厂家之一, 很多烧友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他的CD机产品, 而且都为他浓郁的音色留下深刻印象. 不过, 在录音技术大幅进步, 强调原音重现的数码时代, 现在的制品已经趋向讲求能把录音尽量忠实的还原, Marantz也不例外, 听过17S1就能充分了解Marantz的改变与创新. SA-17S1是Marantz的多声道SACD机, 也是他们现在整个产品线里纯音频具备SACD多声道功能的最顶级制品, 他的SA8260多声道SACD机在海外佳评如潮, 身为老大的SA-17S1当然不会令人失望. 不过大家有一个疑问, 买SACD机是两声道好还是多声道?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如果以兼容性来说, 多声道SACD机可以播放标准的5.1声道SACD录音, 同时也能播放2.1/2声道的SACD层, 立体声SACD机就只能播放原本SACD 里面的立體声音轨. 这样说吧, 其实大可不必太在意这个问题, 一部多声道SACD机给予日后升级多声道的空间, 另外他也能吃尽所有格式, 如CD, XRCD, 再谈到音质, 这更不用担心, 两声道与多声道可说是同气连枝, 生死与共.
在SACD与DVD Audio出现以前, 5.1多声道是Dolby与DTS才能享用, 多声道如今再也不是DVD的独家优势, 那么, 在纯音频声轨领域里, 多声道真的比传统立体声好吗? 这个疑问对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如果你是立体声忠实拥护者, 答案可能是否定, 因为立体声已经能满足大部分的需求. 但是只要听过多声道SACD或是DVD Audio, 你可能会改观. 就我而言, 我与不少人一样亲身经历这个由两声道音乐进入多声道音乐的过程, 从怀疑, 尝试, 到体验与肯定. 我拜访过的立体声资深用户里面,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曹医师, 他对我说过, 一套多声道器材能够演绎出其价值数倍的立体声器材所无法达到的境界. 大家可以参考以前我拜访他的访问纪录. 但是我们要问, 这是为甚么? 其实不难了解, SACD正因为采取多声道为其标准格式, 所以能够多出中置声道, 超低音声道与一对环绕声道, 这几个声道对于声音回放有极大的改变, 中置声道加强了结像的清晰度与定位能力, 在立体声时, 中间的结像是靠左右音箱虚拟而出, 因此很容易受到外围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左右音箱靠背墙太近, 那么就会丧失音场的深度, 如果你不坐在正中间的位置就无法听到最鲜明饱满的声音. 而多声道音乐就没这个现象, 左中右声道联成一体, 不仅能具备音场深度, 结像也优于立体声. 那么环绕声道呢? 环绕声道在SACD的作用是另一个 “听起来很具现场感” 的关键, 因为他能营造包围感的音场, 当一位歌手唱歌时, 如果你是在现场, 声音是充满整个空间的, 因此飘荡在后方的音场此时可以透过环绕声道来回放, 这两个环绕声道给予混音师能表现亲临现场的感觉. 而超低音声道取自Dolby的LFE理念, 将超低音声道集中管理, 符合空间声学条件, 因为超低音声道的摆位原本就与中频与高频不同, 能产生最好的中高频音箱摆位不利于超低频, 因为超低频的波长太大, 在一个空间里最利于超低频的地方通常会是墙角附近的位置.
使用的器材搭配为: Marantz SA-17S1, Denon 3805功放, M&K LCR-850 Reference System. 试音空间为33m2. 线材使用Bona讯号线与喇叭线, 连接超低音炮的使用Canare, 连接17S1到功放的超低音线为Proco. 多声道最重要的事情除了音箱摆位之外, 就是要让每个声道的音压一致, 特别是超低音声道, 很多人喜欢把超低音声道的音压调大来增加量感与震撼力, 但是这会导致低音失衡, 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听某一首歌曲时低音音压好像刚好, 听另一首歌曲时音压又太大. 多声道超低音音压在录音室的标准与各声道音压是以85dB C加权来做标准, 因此买一个简易型的声压计来测量各声道音压是值得的花费. 声压计不仅能测试音压, 也可以帮你找出超低音最佳摆位. 我放上M&K的音压测试盘, 用声压计把音压调整好, 使超低音炮与各声道达到最佳的状态, 来去自如的超低音与主音箱融合在一起, 希望对于测试SA-17S1能提供最佳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