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沛元 录音杂谈


  前几天,乐团演出了一场“民族打击乐之夜”,而且在演出的前一天以及当天上午,也在演出场地进行了唱片录音的工作。

  这次也是由雨果唱片公司的易有伍先生,担任录音师的工作。雨果唱片成立以来,可以说对于国乐唱片市场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也立下了一个高标准的典范。

  高市国以往几张由雨果录制的唱片,可以说是乐团最好的宣传了。许多海外或者大陆的乐界人士,往往都是先听到了唱片,才有了后来实际的接触。所以说,对于一个演出者来说,录音的重要性,在这个世纪以来,已经逐渐提升到相当主要的地步了。 演出当时的表现,有视觉、场地、观众、距离、以及稍纵即逝等等的因素影响,所以对于音乐以及演奏的细节,无法深刻掌握。

  但是唱片就不同了,可以反覆听、专心听,所以一切的细节,都会在多次聆听中逐渐被发掘出来。如果有瑕疵,现场演出可以容忍或者根本会被忽略掉的,到了录音成为唱片之后,可就会成为无法遮掩的缺点,严重的甚至可以到达“遗憾终生”的程度。
 
  由这里来评估,当然要把录音当作是头等重要的任务来办理。所以一次录音任务下来,比起正式演出还要累得多。录音的好坏,除了演奏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录音师对于音响效果平衡的感觉了。利用座位的改变,可以调节乐器音量的平衡,有时还是不足之处,还可以加上辅助用的麦克风来收音加强。不过最主要的收音,还是必须由一个主要的麦克风来作。如果像是跑外场那样用了一大堆麦克风,每样乐器都有,然后再用混音器来调整,效果就比较差了。

  因为即使是平衡可以调整,但是距离却是差异很大的。我们听乐器大都是在观众席,如果把麦克风摆在离乐器很近的地方,即使把音量调成一样,听来的距离感、以及混和了反射音响等等的综合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大都是以调整距离(某乐器与麦克风之间的距离)。例如唢呐太大声,就退后个几公尺,倍革胡音量太小,就加个辅助收音的麦克风。如果像某些打击乐器特别吵的,也许就得请他们退到音乐厅反射板的后面去了。(指可以打开一部份的反射板)

对于团员来说,录音无疑的是一种很消耗精力的任务,后台往往要准备诸如“康贝特”、“蛮牛”之类的提神饮料。咖啡以及茶当然也是少不了的。

  演出时,一旦乐团列车开动以后,一直到乐曲结束都不会停止下来(若真的停了可就“代志大条”了),而且不管演出失误如何,演过了就算了。可是录音就不同了,会不断重复不好的地方。即使好的地方,也为了安全起见(怕机器或带子出问题),至少也得录个两遍。所以一张唱片的录制,大约要花上两天左右的时间。

  而决定好与不好的关键人物,就是在录音室同步监听的录音师以及音乐总监。一般这两个职务的专业是有所不同的,录音师要作的是调整音响效果,让录制出来的音乐能有美好的音色,而音乐总监则是要对音乐演奏的内容作出判断以及调整。然而大多数乐团,指挥已经在台上了,也不见得有音乐总监,那么谁来监听呢?有个方法是录一段,指挥就跑去听一段,这是相当浪费时间的,而且不论是指挥以及演奏团员都会很累。

  雨果唱片之所以能有目前这样的成就,主要就是解决了这一点。因为易有伍先生本身就是个优秀的指挥家,又是个顶尖的录音师,所以等于是把双方面的品质把关工作加以统合了,所以不但可以掌握最好的效果,挑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且可以节省宝贵的时间。最后来说说演奏的部份。以我个人来说,录音、演出、排练,这是三种不同的任务,要求也依序递减。为了录音,可能必须预先花时间修些好哨子,把乐器整理一下,音孔该挖该补的也要调整一下。其他乐器的情况可能不会这么麻烦,但是仅以调音一项来说,录音前一些定音乐器如笙、云锣等等,也都应该加以保养调整才是。

  近年来各乐团的录音工作持续进行,可以买到的唱片也就愈来愈多了。希望将来能够逐渐做到把所有好的曲目都录制唱片,并且要能容易买到。这样相信对于整个国乐的推广,会有相当的助益的。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