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最富魅力
剩下的中频部份是本机最大的魅力所在。400仔的中频的充满音乐感而又带有丝丝甜味的,用DG的Mravinsky指挥Tchaikovsky Symphony No.5第四乐章一试便知,尤其是木管部份,隐然可以听到木管气柱式发音的存在;用400仔听人声更是漂亮得令人食指大动,我听的是Bergonzi唱「茶花女」中Alfredo的咏歎调,Series 400对于Bergonzi的运腔换气及其特有的Tenor带Baritone音色都表达得异常贴切,特别是当伴奏变成小编制的时候,人声的每一个抑扬顿挫都能一清二楚地交待下来,令人不得不重新考虑真空管的存在价值。
至于解析力及速度感方面,Series 400只能算是不过不失,用严苛一点的角度看,甚至可以说400仔的速度算是中等而稍慢一点(真空管加上纯A类,也难怪)。在The Who最新的专集Join Together之中,有许多快速的吉它弹奏及脚鼓踩击的部份,加上The Who一贯震耳欲聋的编曲方式,要表现得好非有上佳的速度感及充分的解析力不可。用AI听起来可以感到The Who变得斯文了一些,那些狂野的乐段也收敛了。为了怕是因为400仔的12 Watts影响了它对The Who这一类狂暴乐团的表现力,我又拿出了Belafonte来一试究竟,结果证明AI的速度的确不快,但不影响音乐的表达;而解析力在小编制时又较之其它中大编制的时候有部份的改善,12 Watts毕竟不是万能。
其它的音场、空间感、透明度等均有水准以上的表现,深度感略有不及宽度,但可以用喇叭摆位来补救。在动态范围上,受限于输出功率,只能算是普通,剩下的,大略均是个不过不失的表现。
有心者的Good Choice
AI400的内部。这部综合式真空管扩大机虽然才12瓦而已,但是音质却不能轻视。其实,真空管的功率愈小音色愈美。您所需要的就是一对高级的高效率喇叭。
我的结论是,这是一部入门者不宜的扩大机,却也是有心入门者的Good Choice之一,其中的得与失需要你自己仔细思量。它需要使用者花上不少的心思去搭配周边器材及调整声音,使用者也可藉由这样的一个使用过程得到许多玩Hi-Fi的乐趣及经验(可以换胆,换线,换Tip Toe,换......,甚至换内部零件,反正很方便)。在音色上,400仔是以中频为基础向高低二端作合理而悦耳的延伸,走的是阴柔派的音色取向,所以别期待它有地动山摇的重量级低频,因为只有12 Watts,在大音量大编制的情形下会有不大严重的崩散,所以如何为400仔找出一个最适合的音量是很重要的。在使用上,它对录音好坏有很大的判别能力,好的录音配上AI独特的染色相得益彰,反之,则烂到离谱,由这一点而言,可以算是中性的。在搭配上则必需考虑CD Player输出的强度及喇叭的效率,建议使用中小型的高效率喇叭,但也不妨试试Spica或Linn Kan II,总之自古成功在尝试,多试几对是没有坏处的。不过ProAc等解析力太强的不必试后,个性不合。至于线材及辅件,请根据财力及口味,自行决定。
总之,不论你是否对Audio Innovations Series 400有意思,冲着对平价真空管机的一份敬意,也冲着它那独特的造型设计,您都应该到音响店去看看、听听,然后再做决定。
注一:本文中各频段的区分方式,请自行参看本刊以前登过的音频分析表,不再另外说明。
注二:本机的前级部份可说几乎是为了Phono而设计,可以想见这一部分声音应该不错。如果你仍有LP,不妨在这方面多加尝试。另外,本文内容以随机的原厂真空管为准,任何有关换担之后的改善或变烂,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本人不负文责。
注三:Series 400在本刊热机超过三、五个小时之后,其中高音之淳和竟然足以驯服MV-2的高解析度,此的高解析度,此时再重听Tafelmusic的弦乐真是漂亮到令人耳油直冒。由于400仔稳定性极高,本刊整日开机使用亦未有过伤风感冒。建议购入人士考虑将之长煲,但因而增加的换胆开支本人仍然不予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