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C旗舰 CD-903(3)


仍有不够自然的数位特色

她不怎麽自然,在长时间的聆听之后,您会觉得她似乎仍然摆脱不掉所谓的数位特色。用同一个版本来比较CD和LP的差异时,您会发现她的音色依然不够细腻,不够活泼,不够生动,更重要的,是她对「堂音」方面的表达能力似乎特别地弱,以致听起来有点乾,有点硬,有点不自然……

我在我的聆赏记事簿上写下了这些发现,突然间我一眼望去,像是似曾相识般地翻开了前几页,在潦草的字堆中,我找到了对vdH M.C. Silver当时的聆听记事。这时,我抛开了记事本,走向903的身边……

没错,症结应该是出在搭配的问题上,这些「不自然」,「堂音不足」、「定位良好」、「音场深邃」不都和M.C. Silver的特性正好相符吗?因此我决定再向鬍子总编那儿借一条Monster Cable M-l000来试试,说不定就不会有这些「缺点」了也不一定。

在M-1000还没借到手之前,我还有一项真的是可称为「缺点」的发现要告诉各位:由于我个人的聆听室非常安静,而且器材的安放我喜欢安排在我伸手可及之处,所以器材的「宁静」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知有多少前级就是因为在变压器有哼声的情况下,被我以「不能安静地好好唱歌」的罪名给踢了出来。结果正不巧,今天这一部903她的运转马达有一点点「唧唧」声,大约就维持在八、九百Hz左右而且频率固定,若是大音压的乐曲还好,听不见也就算了;要是听像是萧士塔高维契第六、第七、第十一号交响曲第一乐章那种需要宁静气氛乐曲的时候,903那种「没有情调」扫兴噪音实在让我到了已经忍无可忍的地步,恨不得手边能有个什麽棉被之类的能把她给埋起来……

气人的是,我真的这麽做了,但却怎麽也掩盖不住那像极了磁带哼声的噪音。到最后,我唯一所能做的事就是--就当它是母带哼声吧--果然,这样一来我的感觉就好多了。(编按:这可能是CD在高速旋转下的噪音。由于207是密封设计,所以听不到此种噪音。我听过的大部份CD唱盘都有这种转动的微小噪音)

看来,有时自己骗自己也是蛮重要的!

堂音仍嫌不足

终于,我企盼已久的M-1000又再次踏进了我的聆听室。我迫不及待地把她接上一听,是有改变,但是否有改善那就很难说了。

首先,是原本那个精准的定位很明显地模煳了起来,可是音色却平顺自然了不少!那种有稜有角的粗糙感也减轻了大半。可是,奇怪的是,903的堂音表现并没有跟着好转起来:不论是Sheffield Lab的莫斯科系列,或是Chesky的拉赫曼尼诺夫第二号钢琴协奏曲,或是Gary karr的大提琴独奏曲(King K 33 Y 138),由于堂音不足所造成听觉上不够飘逸(Airy),不够生动,乐器大小比例太小的问题都一一呈现出来,虽然情况不像使用M.C. Silver时那麽严重,可是和LP系统相比较之下,纵有M-1000相助,但仍然没有办法到达一定水准,这一点倒是真的很可惜。

这麽说来,M-1000仍不能算是903的好搭档了。可是,我再怎麽想,也没有办法从我上两个月所听过的二十多组线中挑出能符合现在所需要的条件--堂韵要足(或者甚至说要有点染色的情形),而且要很细腻,透明感要好,定位也要精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在整个音乐频段上表现得很一致,不能有丝毫偏颇,因为903在频宽这方面的表现很好,若是与之搭配的讯号线有太强烈的「特色」的话,是会破坏这种平衡度的!--难的是,我苦思了良久,始终找不出一个适当的人选。看来,只有请Music Catcher的设计人李先生,为903度身订製一条了。

最后,在无计可施的情形下,我只得把原先接在207上的Siltech拔下,让我最熟悉的线在我最熟悉的系统中,这样我才能在变数最少的情形下了解903的根本性格,至于其他更複杂的搭配问题,就留待有心人去动脑筋吧。毕竟,两次失败的教训早已让我再出没有勇气尝试了,说不定,这些拗不过来的脾气正是903的特性呢。

功过不论,客观为主

待我换上了Siltech之后,我才真正地安下心来聆赏一些和我原本系统不尽相同之处,因为这时我才真正可以把一些发现完全归给903。是「功」,是「过」并不能有个定论,不同系统之间的差异实在太大,但是「客观的描述」相信是可以让您有个参考的。

精确定位,引人入胜

「精确的定位」仍旧是903最引人入胜的优点。她能把在舞台上的一件乐器或是一个人声,做到「点」(Pinpoint)般的精准,而且由于她在营造音场的时候,音场的最前排和最后排都比一般的CD唱盘都来得「夸张」,也就是说她的音场比较「向前」(Forward),再加上深度感,定位良好,所以在音场感的享受上,她的确为CD音源的能力立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以往常被人诟病的「二度空间感不佳」、「层次感不好」的缺点,看来在903身上已经获得了相当的改善。

然而这个精准的定位并没有获得我热切的赞同,原因无它,只因她缺乏了应该伴随定位感而来的另一项特色--「型体感」(Body)!

在我对音场、定位的了解还停留在相当粗浅的阶段时,我追求的完美定位感是朝着「发声点」的方向去走的。当时我觉得每一样乐器的定位应该是一个点,而音场就是由数个「点」深浅高低不同排列而成的--您觉得呢?

渐渐地,待我「民智渐开」之后,我虽然追求到了「音点」,但那却使我感到不自然,不生动,和真正在音乐厅裡的感受相去太远,突然有一天,我领悟到了一个道理,一个更合乎情理的想法……

每一个发声体都是有共鸣箱的,人声是如此,小提琴是如此,吉他是如此,定音鼓是如此,铜管木管乐器也未尝不是如此,所以它们发声的方式,应该像是中秋节的明月一般--它有个最亮最明显的「发光点」,旁边也一定还有可供描述轮廓用的「光晕」存在。倘若像我从前一样只去追求「发光点」的话,我是能够非常满足的,而现在我追求「发光点」与「光晕」(我想不出更好的词彙了),也难怪我会老是觉得格格不入,而且不自然。

NEC 903的输出端子有RCA及平衡式二种,理论上平衡式输出要比RCA输出要来得好,因此有许多高价位的机种也都已附加平衡式输出端子。这种端子还可与专业录音室中的器材直接相连。

型体感还是无法比过LP

在使用LP当作音源时,这种「型体感」的追求是「轻而易举」的(如果您功力不错的话);可是在CD系统上,几乎可以说是毫无斩获,好的CD唱盘定位固然很准,但却准的不自然!以我目前的经验来说,只要LP系统经过了相当精心的校调之后,她在定位感和型体感的成就绝不是CD系统所能轻易比拟的,CD唯一做得比LP好的地方只是CD唱片从头唱到尾时不会有音像移动的现象;但如果LP系统用了高级的直切臂的话,这句话可又不成立了!

有了这种经验之后,每当我看到某某知名人士在文章中大力鼓吹「CD的定位感如何如何优越,是LP永远追及不上」等这种论调时,我只有两种反应:第一个是认为他在打商业广告(为生存嘛,不得已也);第二个嘛,衷心期盼他有一天快快长大!

903在我「无理」的要求下,使得她不能在「定位感」这项成就上脱颖而出,平心而论,她比其他同侪更杰出的地方只是做得更精准而已,然而,这已经不是我追求的目标。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