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鮨――SUSHI寿司起源
听说在后汉年代,中国就已经流行这种东西,一千八百多年前(即东汉末年),寿司已在中国流传,那时候就有用盐、醋、米和鱼腌制成的食品。宋代的时候,中国战乱,这东西又演变了一下,品种更多,成为逃难吃的充饥食品。至公元700年,即奈良年代,寿司开始传入日本。当时是一些商旅,用醋腌制饭团,再加上海产或肉类,压成一小块,作为沿途的食粮 ,后来广泛地流传日本,当时的配料更用上各种刺身,并名为“江户散鮨”亦称“握鮨”,即是现今最受欢迎的寿司。
数现代日本SUSHI寿司,除“握鮨”外,尚有两种“卷鮨”与“箱寿司”。“卷鮨”是把青瓜、吞拿鱼、鸡蛋与腌萝卜等材料用紫菜包着。“卷鮨”又分为太卷与细卷,顾名思义,大小之分也。现在寿司已经几乎成为日本饮食文化的代名词,寿司用料讲求新鲜、制作精美,口感鲜嫩,甚至在全球各地都曾刮起过寿司热潮。
日本Soulnote,这是一个音响品牌,想必听过的人不太多。这也正常,这个新品牌的确年轻,甚至互联网上能够搜索到的资料也非常有限。我对她的了解也只能追溯到2010年香港音响展上,那时大昌贸易的展厅内展示了几款Soulnote的播放机和放大器产品,好像还有一款小小的书架箱。这几款小机器包括CD1.0C转盘、DA1.0解码、SA710合并功放等等,当时印象只觉得这几款Soulnote产品外观小巧精致属于比较传统的Hi-Fi类型,但摆在诺大的展厅中却并不起眼,要吸引参观者的目光并不是易事。只是听闻她家的产品坚持在日本生产,价格不贵,但音质却非常出色。
在音响传媒打滚多年,一直接触不同价格层面的器材,总感觉现在的Hi-End产品有点贵得夸张,动辄过百万、甚至数百万一对的音箱、数十万一台的功放,甚至连线材卖到十万以上也并不罕见,这样的奢侈品到底在炫耀什么呢?技术?品位?身份?还是攀比呢?诚然,顶级的Hi-End产品往往以追求完美的方式,将设计、用料、工艺、声音表现等各方面做到极致,以此彰显设计师及品牌的实力。因此这些产品线路设计都非常严谨,所采用的元件,甚至是线路板的材质大多都是最顶级的规格,比如特富龙绝缘加无氧铜电层的线路板、纯银制造的电容等等,即使外购的元件也经过精挑细选和严格的老化配对后才使用,无论面板或者内部工艺,都经过精雕细琢,不留瑕疵。加上外国人高工资水平和品牌营运成本等等因素,如此这般之下,产品成本当然不会低了。事实上,大多数Hi-End产品精益求精的声音表现更能体现出品牌的价值,精良的设计和严苛的用料确实带来了非凡的声音,这也是为什么产品卖如此高价但依然不乏玩家的原因之一。
Hi-End器材做工好、声音好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高昂的售价令她们只能成为富豪级玩家的宠物,经济能力一般的音响迷和爱乐人只能消费大众化普及型产品。其实一直以来我比较热衷于推荐那些有高素质声音表现,但售价能够被大众接受的普及型音响产品。这类产品未必有威猛的外形、奢华的用料,但由于大多采用成熟合理的线路设计和不俗的用料,声音表现也能达到一定的水准,这样的产品已经能够非常好地满足上述人群的需要,同时也成为市场的主力部队。很明显,日本Soulnote就是走这样的精品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