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梦重温,依旧不减魅力-Audio Research LS-26前级扩大机(2)


中性、清澈、无染的现代音色

从线路特徵来看,LS-26不仅继承ARC一贯「High Definition」的路线,也因为继承REF3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在输入容许度和讯噪比方面,有着明显的提升。不过,从长期接触ARC的产品的经验来说,千万不要把ARC当作一般真空管机来看待,他们虽然使用真空管作为放大元件,但骨子裡他们追求的音乐重播表现是「High Definition」,也就是中性、清澈、无染。我记得走访ARC原厂时,和现任总裁Terry聊起ARC对声音的坚持,让ARC不太容易打开日本市场,虽然日本人很喜欢真空管机,但他们喜欢的管机是浓郁走向,要带有一点怀旧味道,相较之下,ARC的真空管机音质音色显得过于现代,但ARC又不喜欢走花俏的造型,这样「外观古朴,声音现代」的定位,使得日本一直是ARC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痛处,不过相较之下,ARC在台湾则是非常好,长期以来培养了不少忠实的使用者。

为了迎接LS-26,我准备了Avalon Indra喇叭与之相配,后级则是ARC自家的Reference 110,讯源使用dCS Puccini CD/SACD唱盘,聆听地点则是U-Audio的试听室。

LS-26延续着ARC的设计传统,看起来不花俏,但很耐看,使用也很直觉,背板上佈满了平衡与非平衡端子。在ARC的观念中,真平衡线路才是追求「High Definition」的王道,所以建议用家最好使用平衡连接。由于採用真平衡线路,所以平衡连接的增益比非平衡大一倍,相对的,採用平衡连接时,音像形体与声音密度都会显得更饱满。

健康的庞大规模感

在实际聆听时,无论以平衡连接,或是非平衡连接,LS-26都拥有健康的庞大规模感。怎麽说「健康的庞大」呢?在老真空管机当中,音像通常会显得较为庞大,让音乐的主角凸显,但相对的细节少一些,给人见树不见林的感受,LS-26虽然音像稍稍庞大,但细节的掌握绝佳,在音乐主体之外,你还可以发现许许多多声音细节,营造出鲜活的现场感。譬如Bill Evans的「Waltz for Debbie」,录音当中不仅有乐手的演出,还把现场的各种细节一併收录,如果少了这些现场空间的细微声响,Bill Evans的音乐主奏已经够迷人了,但LS-26重现的各种录音细节,却彷彿把人的情绪带领至Village Vanguard的现场。

LS-26这种「健康的庞大」,还可以用摄影来比喻。很多刚玩摄影的朋友都喜欢大光圈镜头,不仅可以缩短快门时间,也可以拍出主体明显而背景模煳的照片,尤其拍摄人像时,大光圈的好处更是明显。但是如果保留最多的细节,适度地缩小光圈,才能够把景深延伸,把更多的细节入镜。这好像我们在聆听「当铺爵士」时,如果少了小酒馆裡面的听众的声响细节,即使音乐主题明显,也无法尽显现场录音的真实感。在LS-26上面,略大的音乐主体配上丰富的细节,就像是使用顶级镜头,把光圈适度缩小一般,同时掌握了音乐主题和细节。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