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比试会」,实际聆听的过程中我们先以AW-120后级驱动Preference,把準备「比试」的CD听完,再换上Preference Plus,然后搭配SA-Reference重复一次刚才的步骤。我们发现,Preference与Preference Plus的确可以很清楚地鑑别出前端器材的优缺点,只不过呢,听完SA-Reference后,不但再也没把AW-120换上去,连Preference也没有回到喇叭架上,因為,此时的Preference Plus已经黏住我们的耳朵了,换不下来了!
身价超过90万的旗舰后级Plinius SA-Reference。
本次试听的参考软体
1.贝多芬第5、7号交响曲,杜达美(Gustavo Dudamel)指挥委内瑞拉Simon Bolivar青年管弦乐团
2.「圣乐吟颂」(Scared Songs),洁西˙诺曼(Jessye Norman)
3.莫札特弦乐五重奏,The Allegri Quartet与Prunella Pacey(中提琴)
4.Heartplay,Charlie Haden与Antonio Forcione
5.「歌剧魅影电影版」电影原声带
6.「走风的人」,王宏恩
林治宇的试听报告
首先聆听杜达美指挥Simon Bolivar青年管弦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7号交响曲,一开声便觉得不同。即便两款CC喇叭的音箱体积完全没有改变,但很清楚地,Preference Plus让整个交响乐的音场显得更為沉稳,底盘变得更加扎实。这样的感受到了激昂乐段更是明显,在大音量时Preference Plus的音场的层次仍清晰,且未见紧迫感,但反观Preference,各声部间已有些许纷杂的状况,少了轻鬆自在的餘裕度。
接著播放洁西˙诺曼的「圣乐吟颂」。这是由皇家爱乐管弦乐团伴奏,Ambrosian Singers合唱团搭配演唱的圣乐歌曲,也是一张规模庞大的录音,以Preference Plus聆听,音场不仅更宽阔、更深远,洁西˙诺曼的歌声也变得更為厚实、沉著,音像轮廓更清晰,庄严隆重的气氛也更加彰显。此片第一轨《Sanctus》有庞大的合唱,录製的动态落差不小,当小声时,我可以感受到录音现场丰富的残响与深远空间感,可见Preference Plus的细节分析力相当强,而大合唱时,强大的音压持续输出,却不觉嘈杂或是压迫,可见Preference Plus的单体经改良后,大音压时的失真更低了,动态表现也更好。
室内乐则聆听莫札特弦乐五重奏。弦乐非常甜美,感觉水分变多了,光泽更美了,毛噪也跟著降低了,简单地说,就是流畅而华丽的美声,尤其纯A类的SA-Reference加添了韵味,又不牺牲透明度,的确是Preference Plus的绝佳搭档。接著又听王宏恩「走风的人」,直接播放最后一轨的《月光》,这是一首单纯以民谣吉他伴奏演唱的小品,在Preference Plus的詮释下,我听到极為乾净漆黑的背景(或者应该说「没有听到」),让王宏恩的歌声更显浮凸,这原本就是Preference的优点,而Preference Plus让声音的纯净又更上层楼。
总而言之,Preference Plus所带来的是全面的提升。很难想像,Preference已经这麼好了,但Preference Plus还能再向前一大步,Capriccio Continuo的研究精神值得讚许。
郭汉丞的试听报告
把Preference Plus迎回U-Audio编辑部担任参考喇叭已经约莫半年时间,我们经常用各种扩大机来「尝试」Preference Plus。我承认,Preference Plus是一款很有个性的喇叭,它具备相当中性而通透的音乐质地,而且很有脾气,要是前端器材性能略逊,音乐很容易浮躁起来。当然,这样的喇叭搭配有难度,却让评论器材的工作变得更直接,毕竟,评论者的工作就是要辨别各种器材的性能与个性,搭配Preference Plus自是得心应手。
在巴洛克的「比试会」当中,我们用两部后级搭配普通版的Preference与Preference Plus比较,答案相当明显,编辑们不约而同选择Preference Plus与Plinius SA Reference的组合,也是最昂贵的组合。这场比试自然不公平,这好像準备了AMG版本的 Benz SLK和普通的C 180K同台比较,每个人都会说AMG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