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一样的空气 Martin Logan Summit 静电屏风喇叭


没有了空气,我们都会缺氧窒息;没有了空气,HiFi的声音不能再透过空气传递;没有了空气,Martin Logan大手大手驱动空气,大幅大幅地跟空气耦合的耍家绝技将无法施展!就是这下绝技,令我毫无保留地推介这Martin Logan的二当家Summit,给予所有喜欢欣赏演唱会现场录音、发烧级爵士录音、以活动劲度与场面见称的大型交响乐或大合唱录音的HiFi发烧友。如果纯音响与AV环绕声兼用,更要音场感跟得上电影音效必有的宏大空间感及场面的话,敢肯定Summit可带来能人所不能的过瘾极效果! Summit之所以有上述能人所不能的威力,原因只有一个,正是Summit乃混合式静电屏风喇叭。

非常寂寞

今时今日若提到静电屏风喇叭而不提Martin Logan或Quad的话,那就不如不说了!在静电屏风界享负盛名、资深而又依然活跃的,现在可以话只有这两家,Quad更被公认为静电屏风喇叭鼻祖,然而Martin Logan亦有超过28年历史。两者的路向可谓截然不同,Quad至今专注两声道纯音响,而Martin Logan则早在18年前,当推出首个静电中置喇叭后,已正式踏上纯音响与AV环绕声兼容之路。形态上,Martin Logan越来越趋向以高而收身为主(25周年纪念版CLX除外),而Quad则依然维持横向大面积之传统造型。更重要是Quad以纯静电为主,Martin Logan则早就朝向静电混合电动音盆低音单元的路向发展。大抵上两者可谓客路不同,不存在直接竞争。

静电喇叭技术其实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已经出现,而Quad就在1956年起加入,至于Martin Logan第一个纯静电屏风喇叭的原型则在1980年面世。及至1982年Martin Logan成功创制,音响史上第一款符合Hi-End标准的静电屏风与电动式低音单元混合的喇叭,并于1983年的CES上展出。时至今日,在混合式静电屏风喇叭范畴上,Martin Logan可谓非常寂寞,昔日的竞争对手大都早已夺权或低调非常!

混合式静电屏风

究竟Martin Logan的混合式静电喇叭有啥独特之处,令到它成为少数能够在这个以采用电动式半球型或音盆单元为主流的喇叭圈内占一席位,其掌握的技术当然不简单。先要明白静电屏风之所以靓声在于无声箱并且是双极式发声,震膜无须像有箱喇叭般,跟背后(声箱内)额定空间的空气(气压)抗衡,因此活动更自由。其发声原理是两个固定电极中间夹着一幅镀上导电物质的薄膜,当薄膜受到前后电极的极性不断高速改变所推挽,从而震荡直接推动屏风前后的空气,产生出绝无箱音染且透明度极高的声音。但亦有其先天限制,因其(震幅)前后移动的冲程远不及电动式音盆低音单元,为求取得这下低频的冲击力,故Martin Logan多年来致力发展混合式设计。但杀著当然仍在其专利的XStat静电屏风震膜技术之上。

透明的发声板

在一幅超薄且透明的聚合物薄膜上,利用专利的气化电镀技术,令薄膜变成导电体震膜。这幅震膜经镶妥后,其水平弧度(30度)及斜度的设定,亦是其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可保证声音的扩散角度,统一音波从发音面抵达聆听点的时间,乃全频臻至最佳连贯的重要因素。

Martin Logan的另一特点在于那个满布蜂巢式小孔的金属网。刚才曾提到,静电屏风的发展原理是,透过前后两个固定电极来推挽夹在中间的一块导电体震膜,电极以高电压、低电流模式运作,而满布蜂巢形小孔的金属网就是固定极,人们可触及的一面具有100%绝缘效能,而向著震膜的一面则带高压电,工作电压可高达10K Vrms。更重要是在金属网固定极上穿孔的形状、大小与密度都经过仔细研究,高频穿透率比常用的喇叭网布高之同时,视觉上亦更通透,确实遇过有不少并非发烧友的,眼见这幅透明的发声屏风已大有好感,甚至大呼过瘾。

大当家

作为现今Martin Logan ESL静电屏系列的二当家,若只以混合式静电屏风计算,Summit应算是大当家,因在它之上巨型得多的25周年纪念型号CLX其实係纯静电屏风。混合式大当家Summit主要由两个部份组成,一幅约11”宽44”高的静电屏风,再加脚座上备有两双10”口径铝盆的低单元,向前/向地(箱底下)各一。在同系其他的各级型号身上,如Spire/Vantage/Vista等则只配备单一8”低音单元。这个专利的有源低音系统PoweredForce,除包含双低音及一套2×200W(4 ohms)的低音用功放外,亦能够分别在25Hz及50Hz上作出多至10dB的增减调节,而低音更是在270Hz上开始接棒,这表示低音所负担的工作份额甚为吃重。可以想像,一向前加一向地的10”低音,声箱采取密闭式负载,可确保低音反应快又干净之同时,每单元背后各有200W功放驱策,亦容许玩家在中低或超低频上加大力度,这个专利的PowerForce低音技术更令低频能够有效下潜潜至24Hz这超低频境界。如此种种条件加起来,夸张点讲,若以之来玩AV的话,或连独立的Subwoofer亦可省掉。又如果并非如本刊试音房般铺上厚地毡,而是木地板或地砖的话,肯定低音流泻更见功,肯定要几多有几多,只待你根据环境及需要,透过在背板上的两个旋钮去增减中低或超低频,而分频点设定在270Hz,怪不得其中低频打下劲度十足,播起大牛筋来有心有力,既有量亦见韧度,细节与劲度皆不缺。就是拥有12”或15”大面盆低音的电动式多路大喇叭亦未必比得上。

面对著身价九万多元的Summit,在配器上当然毫不马虎,在正式试音时出动一对4 ohms负载下输出上千瓦,峰值电流输出260 amps的MF单声道后级750K Superchrager来驱动。前级则是Audio Note M6,更配上Bow Tech Zz-eight CD机。

Live

先以[忆莲Live 07]打头阵,根据过往对Martin Logan的经验,以及近来听这演唱会现场录音的印象,正是未开声前已有十足把握Summit能够活生地重现出这录音的场面,只是未知能够好到那个地步。[忆莲Live 07]甫响起,即感觉到许多方面空气正在活动,更是完全无须用力、费劲或聚精汇神去搜索,亦能接收得到许多细节,深深感受得到演译的情绪变化。那份实在得来不跨张的现场感,加上人声的张力,就似睇见忆莲在我面前咬Mic。那些和音“Backing Vocal”的衬托感,主音与和音声部的层次变化强而不渲染,不人功化,能令我清清楚楚分得开当中的和音与多声部和唱之别,确係在静电屏风身上才享受得到这下,一般采用半球或音盆单元的喇叭确係比不上。没法子!正是那一大幅11”×44”的静电震膜之功,试想想其直接跟空气耦合的面积之大,同步驱动空气之多,即会明白静电屏风的优势。忽然想起,藏碟中有一张忆莲于1988年出版的唱片[City Rhythm都市触觉Part 1],立刻找出来一播,相当惬意!虽谈不上发烧但亦毫不粗糙,忆莲的嗓子有韵味得来跃动,最欣赏的是那份音乐节奏感不单只强且起落动感鲜明,软硬强弱分明,投射出一幅大面积的,生动立体又相当透明的音乐画面。想不到两个相差二十年的录音都来得有听头,不知可否说Summit跟忆莲很夹得来?对于女声录音,其实Summit的确优为之,无论是刚才的忆莲,抑或Twelve O’clock Tales[Amazing Grace]中的Niki King,LPCD 45版[望春风]中的张杏月,又或[奈何]中的黄红英,她们的歌声透过Summit播出来,音色都份外有贴心感觉,更是润湿得来不慢朦,一份叫人享受,更有味道的汁液感。

强顶录

牛筋可谓Summit强顶录中不得不提的一章,在“老金”试音碟第17首The Dialogue中大牛筋与套鼓的对话,大牛筋(低音提琴弹拨)来得有心有力,牛筋空气颤动、跳动与韧度,既有量亦见高度密集能量,细节与劲度皆不缺,甚至在现场听都未必能够获得的像真极感觉。就是拥有大面盆低音(12”或15”)的电动式多路大喇叭亦未必比得上。那套鼓的大小鼓、脚鼓的鼓皮效果,全都层次鲜明。敲打High Hat的声音与空气,由强到弱、由远到近,透明、有层次又流畅地扩散/飘散。虽然脚鼓抽动胸膛的能量未及15”纸盆低音,不过睇见一大幅鼓皮3D地颤动著的感觉,实在过足瘾!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