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起了个大早,九点多一些Terry就载我到了Audio Research,不过问了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早起鸟(Early Bird),工厂实施弹性工时,七点就有人到班,所以下午有些人会早点走,不过最晚也不会超过五点。工厂内负责生产作业的员工上班时间固定,但像Terry这些管理阶层的员工,上班时间就没有限制,会留在公司加班很晚的,都是几位坐办公室的经理人员。和第一天见到Terry的印象一样,Audio Research的办公室虽然宽敞明亮,但是所有的摆设装潢,都力求简单清爽,没有铺张昂贵的排场,一派朴实。
工厂佔地五万平方英尺
从照片当中,你大概可以想像Audio Research的规模,外观是典型的美式工厂,佔地广大的厂房面积约50,000平方英尺。在Audio Research将近35年的历史当中,只有搬过一次家,原本的工厂离现址不远,是Audio Research的公司资产,面积比现址大一些,但是因为厂房是两层楼建筑,要扩大生产线在规划上有所侷限,所以大约四年前开始寻觅新址。目前新的厂房採长期租赁,而自有的旧厂房则出租给大卖场,从这些长期资产的投入,Audio Research显然是一家有「根」的公司,而不是随便就会收摊的小公司。
从厂房的规模来看,Audio Research在Hi End音响界可算是规模庞大的公司,生产量一定要到达某一个程度,才能支撑起这麽大的工厂。此外,目前公司员工大约五十人左右,无论在人力或生产资源上,Audio Research都是少见的大型Hi End公司。别以为这经营起来轻鬆,他们没有接其他OEM业务,这麽多人专门投入製作Audio Research器材,在市场上一定要有相对应的销售量来支持。
老闆依然亲自参与设计
这次拜访Audio Research有一项遗憾,因为行程安排晚了一些,老闆William上个月离开明尼亚波里斯到洛杉矶避寒去了。虽然少了面对面访谈的机会,我们还是安排了书面的採访。暱称Bill的William Johnson显然活力依然充沛,即使E-mail往返,回应的速度却极快,语气一点也不像八旬老翁,还亲自收发E-mail。
不过虽然William不在家,所有一线主管都坚守岗位。接待我的Terry负责行销,也兼管业务,和他搭档的David Gordon是北美地区的业务经理,目前Audio Research最大的市场依然是北美,大约佔所有业务量的一半,其他才是海外市场。David在Audio Research服务的时间也有九年了,不过他可是Hi End音响界的老手,在此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在Thiel工作。
从William的专访中,他说Audio Research的产品设计过程,是由行销与业务提出市场需求,而他会依据业务的建议,设计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雏形先用麵包板製作,然后交给研发团队完成后续工作,接棒的工程师就是Ward D. Fiebiger与Warren G. Gehl。Ward的工作大部分是线路的开发与试做,而Warren则多了试听的工作。此外,Warren还负责所有Audio Research产品的最终品管,每一部都要经过他试听合格,才能出厂。
乾淨清爽的宽阔厂房
整个工厂的运作由副总裁Ralph Fetter负责,由Ralph负责厂区的导览与解说。Ralph发给我一个透明的大型护目镜,在进入生产区域之前,门口写着「请戴护目镜」的警语,原来这是当地的法规规定,生产线上必须配戴护目镜,我也只好带着护目镜採访拍照,还好没规定要戴安全帽。
进入生产区第一个印象是乾淨清爽,由于厂房佔地宽广,又是一层楼延伸,所以几个工作站连起来,工厂的规模比外观看起来还要大。这麽大的工厂,却保持得极为乾淨,我特别注意周围的角落,也都乾乾淨淨。我绕了一圈,才把工厂的分区大致弄懂,从正中央聆听室的空间,大致把生产区域一分为二,前面负责器材的生产,后段则是零件备料与成品出货前的仓储。
中央聆听室的门口,摆放着几块白板,画出生产阶段的格子,在每个格子上都贴着黄色立可贴,代表不同器材的生产阶段。所以,不管是生产线上的同仁或者是业务同仁,都可以清楚瞭解目前线上作业的产品,究竟生产进度到了哪裡。这对负责销售的Terry和David更是重要,如果他们接到客户需要快速出货的电话,马上可以到白板前面浏览,看看是不是赶得上客户的需求,如果只差一两个步骤,就可以和Ralph商量,弹性调整工作进度。
以Ralph的说法,他称之为「Push-Pull」的生产流程,也就是从业务端Push生产进度,而他负责Pull产品因应订单。如果临时业务有需求,只要Push一下,生产线就会弹性地Pull出完成品。
纯手工量产品
Ralph开宗明义的告诉我,Audio Research做的是「纯手工的量产品」,所以大部分的製程都是一关一关手工製作。其实不用多说,光是照片中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动作,就说明了「全手工」的製作过程。由于Audio Research在市场的需求量颇大,不能等订单来才生产,所以生产流程必须走向制度化,他们採行三个月为週期的计画性生产。每三个月由Ralph、Terry和David开会讨论生产量,详细规划每一种型号的预计生产量,然后由Ralph执行生产计画。
虽然Audio Research拥有傲人的生产规模,但他们还是有部分需要委外生产,譬如铝质面板和机壳,以及许多包括真空管在内的电子零件、电路板,都要依照三个月的生产计画,提前订购料件。工厂后半段的仓储空间,有一半用来储藏这些准备投入生产的料件。所有外购的零件送来之后,还必须经过重重测试,才能够投入生产。备料、测试、零件包装,也全部都是人工完成。Ralph表示,Audio Research的合作厂商都是长期配合,能够瞭解他们对品质的要求,虽然零件的成本比较贵,但是进厂后执行严格的检查,退货也是常有的事。
特别重视线路的洁淨度
为了确保线路的洁淨,完成焊接的电路板都要经过特殊鎔剂的清洗。这种特殊鎔剂很贵,每加仑要价美金750元,竟奢侈的直接喷洒在主机板上清洗,这也Audio Research好声的秘诀之一。
相对于严格的料件检查,生产流程似乎就比较没有那麽特别。从插件、焊接、组装,看起来安排合理顺畅,但并不特殊。Ralph大概看出心中的疑惑,只差还没开口问,抢先一步带我看Audio Research关于生产的秘诀。前面我不是才说,Audio Research的工厂乾淨的程度,让我印象深刻,其实他们在製作的过程中,也特别强调线路焊接的洁淨程度。所以他们特别购买了昂贵的特殊鎔剂,专门清洗焊接后的残留杂质。一旁的Terry补充说道,这麽多年的Hi End音响製造经验,他们发现几乎每一件小事情,都对声音有所影响,所以他们对每一个生产细节都会斤斤计较。焊点上面的杂质怎麽清理?当焊接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会把电路板拿到清洗槽,直接用压缩喷雾的方式,冲洗电路板。不过这种鎔剂可能有毒,操作时工作人员得全程戴上口罩。这种特殊鎔剂有多贵?一加仑要价750美金,而他们直接用喷洒的方式清洗电路板,够奢侈了。不仅要经过喷雾清洗,在后续完成电路板组装的每一站,桌面上都摆着棉花棒与特殊鎔剂,随时清洁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