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珏
最早看到、听到Classic的放大器是在数年前,那是一部输出瓦数不高的合并式放人器,型号我记不起来,仅记得面板是非常简单的那种。那时因为帮朋友买放人器,因此向音响店商量,借回去与音箱搭配试听、没想到朋友的音箱灵敏度太低了,就这样未与Classic结缘。从外型的设计来看,Classic相当有生意头脑,他们设计了一个简洁的外壳以后,就大小通吃了,你会看到Classic的外壳通通都一样。这在开发模具的费用上就省下了不少。用这种方式,Classic可以将外观成本压到很低,将更多的钱花在机器内部,也才可以在低廉的售价之下还让公司赚钱,这是一般厂商很难做到的。后来Classic推出了震惊音响界的160瓦合并式放放大器No.6.6,这部造型高雅特殊、售价适宜、而品质成就非凡的合并式放大器为他们打响了市场。当时我看杂志上说No.6.6根本供不应求,所以迟了好几个月广州总经销中坤才有进货。中坤开始供货后,我第一时间去听了这台No.6.6,它与前面我听过的那台瓦数不高的合并式放大器的音质就大不相同了,不仅高频音质细致甜美连低频也丰富起来。从此 找对Classic有了新的认识,在我的感觉中Classic好像从推出No.6.6以后开始向上窜,真正打进了顶级音响圈,与Mark Levinson、Krell相比,它的售价低廉,因此吸引不少精打细算、注重实效的音响迷。Classic就好象坐电梯般,品牌的形象一天比一天好。而最近,Classic乘胜追击推出No.6.10,这是每声道80瓦的合并式放大器。
Classic No.6.10的内部整齐简洁,看不出有何惊人之处,但是它所发出甜美透明的声音却是很多合并式放大器所没有的。假若你深受声音刺耳粗糙之苦,这台平价的ClassicNo.6.10必然可以让你忘却烦恼。ClassicNo.6.10是每边80瓦的设计,因此使用起来充满柔力,让人感觉力量绵绵不绝。
让人意外
那天一拿回来,我将音箱接上后,就随便放了一张CD让它热机,自己径自作别的事去了,因为我的经验告诉我,机器刚拿回来都会怯生生的,如果没有时间让它与那些前后端的搭配器材混熟,那是绝对不会好听的。我把卡尔维诺渗透对迷乱现实的思索,颇具哲理的《如果一个冬夜,一个旅行者……》小说读了一大半之后,心想机器大概也热够了,于是进到音响室开始试听。搭配试听的器材有Cary CD-306/200CD机,Sonus Faber Cremona Auditor音箱,Onix、Goldmund线材。我首先放了—张Chesky的拉赫曼尼诺夫第二号钢琴奏曲,这张CD是TAS发烧榜上的CD,如果器材差劲或者搭配不当,听起来总是有一点嫌躁、嫌刺,而且不够软,那钢琴根本就不像,哪有那么硬的钢琴,而且弦乐也没有光泽。当前面几声钢琴轻轻的弹出时,我就发现不一样了,比早期的Classic机器更软、更沉而且更甜,以往的音色改变了不少。继续听下去时发现得更多,怎么以前那种毛躁锐利感一扫而空了,小提琴的声音已经带有光泽。等不及第一段乐章听完,我马上换了西贝流士第二号交响曲(也是Chesky的),哇!那些弦乐怎么一下子都变得可爱起来,以前那觉得干干的、涩涩的,现在听起来都带有一丝甜味,真奇怪,难道Classic的设计师在设计这款放大器时打翻了糖罐不成?听了一阵,我特别注意大提琴及低音大提琴的质感与量感,发现在这个频段们低颇显得丰富起来,而且感觉上还比以前更低沉。连续听了二张Chesky的CD,心想原来Chesky的CD竟然是如此好听。
接着听了几张CD以后,发现这台放大器的声音应用“美丽”来形容,而“美”就是音乐追求的目标。关于这点,我曾同音乐学院的教授交换过看法,他们在听音乐时不管什么层次、深度、定位感之类的,只求美而顺耳,我时常笑他们不够科学,但也无法不承认“美”也是音乐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趁着兴致高昂,拿出EMI那张多明哥专集,当多明哥的声音唱出来时,不仅轻松,而且较圆,还有好像更丰润了,以前曾在平价器材上出现的撕裂感显著的减少了很多。但还是不够厚,不够肉声。多明哥不行,听听帕瓦罗蒂如何?Decca那套梅塔指挥的《杜兰多公主》只要这套CD能过关,那其余的特性都可以不必试矣。第一幕开始我就发现这个ClassicNo.6.10的绵绵不绝的力量,当定音鼓及大鼓一打,或合唱唱到极强时,整个声音仍然很清楚,而且还加了弹性的感觉。在这套CD中,虽然帕瓦罗蒂的声音仍然令人充满撕裂的威胁,但是在大音量时已经不会令我坐立不安,而且音场的深度与宽度都变大了一些。看来有许多套歌剧都可以重新拿出来听了。
美不胜收
既然现在用Classic No.6.10听起来音乐都变美了,那我就尽找一些被打入冷宫的片子来试试,看看是否也有同样的收获。记得以前有一张PRT廉价版的CD,白色封面的马勒第一号,是巴毕罗里指挥的,这是名版没错,但是以前买回来,听了一次就让它靠边了,因为它是Mono不说,音质还硬硬涩涩的,听起来没有美感,与其听它,我还是宁愿听Solti的。现在再拿出来听,却令人吓一跳,怀疑是否同—张CD,因为一开始的那种深度感及空间感与我以前的印象完全不同,常听人家说录得好的Mono在深度感以及层次感上不仅不会输给立体的,有时甚至还超过它。
以前我不太相信,现在进入我耳朵的声音却令我不得不信,它是那么澄明、清楚,而且美。我迫不急待的跳到第三乐章,唉呀!那大提琴的声音好美呀!后面的定音鼓、钹、及后来的木管乐器不仅层次清楚,而且音色很美。第四乐章的大鼓以前听起来像在打棉絮般,现在不同了,那鼓听起来已经像个鼓,而且有向下的低音,还有鼓皮的弹性。还有—张Olympia出版的打击乐器改编那张《卡门组曲》,这张CD什么都好,就是有一个缺点:弦乐太硬、太亮了,而且油油滑滑的,比较没有擦弦的质感,另外就是大声时还会有一点点燥。
现在如何呢?上述那些缺点几乎一扫而空,只是油油滑滑的弦乐质感仍然没有改善,噢!这台ClassicNo.6.10好像专治一切生、冷、干、硬、噪的毛病似的。我越来越喜欢它了。第一天就此打住,因为时间已经很晚了,再听下去要将音量扭小,听起来不过瘾,倒不如明天再来试一些爆棚的好录音,看看它能不能有更佳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