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壇最早寫 MBL111喇叭是在86期,當時由我執筆。後來在102期時,111做了小修改,不過大體上造型沒變。到了l53期,111B正式推出,這時111已經大改款,金字塔型的尖矛改為類似中國古代官員鳥紗帽那種造型的頂端,當然其他也有很多地方改變了。從153期之後,我們就沒有寫過111系列了。事實上,在111B之後,MBL又推出111D,不過論壇一直沒有寫過。奇怪,111呢?或許您要問。對不起,沒有111C。為什麼要從B直接跳到D呢?或許以前我曾問過MBL的老闆Woilfzmlg Meletzkvy,但是我忘了。是不是因為英文C發音類似台語的[死』呢?為了避免觸霉頭,所以才跳過。
由我開始,是否會由我結尾?
現在,111系列已經發展到最新的111E’而且剛好由我執筆發表在論壇第200期上。雖然不是特別安排,但冥冥中似乎也代表某種意涵。什麼意涵?MBL對聲音觀念的改變從86期一直到200期,剛好做了相當完美的總結。至於未來是否還會有111F、111G等?現在尚未可知。有關11l的設計原理以及改款到lllB的細節,請讀者們參閱論壇,在此我想先談談Meletzky對於喇叭設計的心路歷程。
在101時代,Meletzky對於喇叭低頻段的表現與台灣音響迷的愛好有相當大的落差,Meletzky說歐洲人強調的是低頻段的質感與向下延伸能力。而不是要求低頻段的量感。可是,台灣音響迷所要求的不僅足質感與延伸能力,還要求足夠的量感。這樣的要求讓Meletzky一時之間無法適應,以至於MBL在台灣推出101時,大部份人都嫌其低頻段量感不夠。後來Meletzky終於『從善如流』,為101設計一個超低音201。有了201之後,台灣的音響迷開始接受lol了’許多人甚至還使用二個201。
到了111時代,MBL已經進入將lOl結合20l的思維,並且保留圓形Radialstrahler(Radical)高音單體與中音單體,另外加上錐盆中低音單體以及一個l 2吋低音單體,整個箱體設計成金字塔型,最上面就是尖尖的長矛。老實說金字塔型設計沒有問題’但最上端不該有那個尖矛,這又觸了台灣人的大忌。對於歐洲人而言’這卻是相當獨特的造型設計。在東西方審美觀念衝突下,Meletzky最終選擇生意第一,把長矛改為烏紗帽。老實說烏紗帽此長矛還要討喜,造型也依然獨特,这就旱111B。
高音单体有分級
來讓我們從頭到腳把111E說一遍。高音單體採用他家專利Radial HT-37 CFK碳纖維圓球型高音,中音則是 MT-50 CFK圓球型碳纖維單體,中低音是二個5.5寸鋁振膜錐盆單體,低音單體則是二個lO吋鋁振膜錐盆。中低音與低音單體都是像SEAS特別定貨生產的,市面上買不到。最上面這二個圓球型單體看起來與以前一樣,事實上體積比以前的要高一點點。而且,Meletzky還透露,用在MBL喇叭上面的高音單體看起來一樣’事實上卻不一樣。怎麼個不一樣法?所有的高音單體完成之後,一個個測試,挑選出頻寬達50kHz的用在101身上,40kHz的用在111身上,三萬多Hz的用在116身上,30kHz的才用在121身上。所以,您不要以為111E的上半截看起來與121一模一樣,事實上高音單體的性能不同’此外121的分音器也與111E不同。看到此處,101E的用家偷笑了吧?您的高音單體是精挑細選、頻寬50kHz的精品。
您知道,為了消除二側單體背波對箱體的振動負面影響,MBL發現在中音箱體上安裝一個圓形銅塊能夠讓定位更清晰,實際上這個圆形銅塊起了改變箱體共振頻率的作用,它讓箱體的共振頻率栘出中音單體的頻率響應範圍之外。而為了解決二個十吋低音單體的背波問題,MBL在低音箱體中央加了一塊補強材料,上面還有吸振設計,讓二個低音單體背對背隔著那塊補強材料緊緊貼著,据Meletzky說這樣可以將背波振動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除了研究箱體振動的影響之外,您會發現,111E的中音箱體與低音箱體之間改用金屬尖錐,這項改良讓11lE的定位感又提昇不少。此外,111E底下的腳錐也一定要裝上,裝上之後還可以提昇定位感。磁隙只有0.07mm間隙誤差。
在此我還要透露一點那二個圓球型單體的小秘密。這二個圓球型單體由於體積大,又要能夠承受大功率,所以無法使用以體積小見長的鈹磁鐵,而是用磁力高達1.6Tesla的強力磁鐵。此外,它的磁隙非常精密,只有+/-0.07mm的間隙誤差。當電流流經線圈時,音圈會上下運動,讓球型單體妤像上下捏扁一般,聲波朝360度輻射出去。無論是高音或中音,它們推動空氣的量遠多於一般傳統喇叭。或許您有個問題:既然這種球型單體那麼優秀,為何別的廠家不模仿呢?道理很簡單,一來MBL握有專利,二來技術難度很高。因此,到目前為止,這樣的球型單體全世界僅有MBL擁有,別無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