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KEF新老Q系列对比听评


作为纵横音响界超过40年的扬声器设计、制造厂家,KEF在广大发烧友心目中历来是品质与艺术结合的典范,从高档的“Reference(参考)”系列到廉宜的“CODA”系列,KEF的执着与用心从未改变。这其中,有一个系列名声不菲,这就是本次为您介绍的主角——KEF Q系列。

KEF的Q系列音箱最早于1996年推出,是一款采用了KEF旗舰参考级产品多项先进技术的平价产品。此系列采用了KEF第三代Uni-Q同轴单元,防磁设计,可做音乐或AV播放等多种用途。由于技术成熟,设计优良,加上多用途设计和合理售价,Q系列刚一面市就成为KEF有史以来在中国最畅销的产品型号,声势一时无两,叫好又叫座。近几年,KEF凭借老Q系列在发烧友中间的良好口碑和非凡影响力,又借势推出新Q系列,以“IQ”命名, IQ系列较之Q系列从单元选择、箱体设计、连接跳线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大胆革新,令Q系列焕发了新的活力,更加适应现如今AV发烧友对于音乐和影院挑剔的声音选择。

作为KEF产品的中坚力量,Q系列产品在KEF的产品线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历来受到厂方的高度重视,这一点从KEF着力从多方面改进其性能就可见一斑。较之Q系列, IQ系列理所当然地保留了KEF招牌式的“POD”(冠状)与UNI-Q技术,但进行了深化与加强:在箱体方面,IQ系列采用了更坚固的底盘及更扎实的箱体,弧线型的箱体结构减少了箱体内的平衡面,使箱内驻波得到减少,提高了声音的清晰度。箱体板材使用高密度的MDF板,防止音染的产生。在单元选择方面,IQ系列使用了第五代UNI-Q同轴防磁单元,直接从顶级产品发展而来的钛膜圆顶高音采用新一代双层钴磁体,磁通量比同体积普通磁铁强十倍,当播放大动态高潮乐段时,有极低的失真度和顺滑的高频响应,满足了新一代存储格式DVD-A与SACD对频响的严苛要求;另外,优秀的设计及生产工艺保证了高音和中低音安装于接近完美的同轴位置上,发挥出精确的声音定位和宽阔的音场以及易于驱动的优势,而且只要音箱放置基本正确,聆听者就能享受到美妙的音乐,不会过分拘泥于“皇帝位”的限制。在细节方面,IQ系列将Q系列的跳线由铜片升级至含银连接线材,保证了信号的高保真传输。

本次试听的伺服器材选用了英国朗泉的EVO系列CD机与功放,它们都拥有着良好的素质和典型的英国声风范,朗泉EVO功放的输出功率为85W×2。听音房间面积约为40㎡,做了简单的声学处理。

 

 


首先选择了IQ7,这个型号相当于Q系列的Q5的升级版。IQ7由160mm钛膜音盆中音与19mm的铝质高音单元组成Uni-Q同轴防磁单元,外加一只160mm的低音单元,其在IQ系列里属于仅次于IQ9的落地式音箱。首先试听的是一首不知名的爵士音乐,音乐前半段是优美的萨克斯演奏,IQ7在重播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英国音箱特有的韵味与中频感染力,中高频段信息量丰富,但又不过于喧闹,让人很容易投入音乐中。而后女歌手的低吟浅唱更是让人倍感亲切,吐字纳声既真实、自然又温暖、闲适,一曲下来,让我对IQ7的中频表现力颇有信心。而后试听的是女歌手常安的一首《绒花》,这首歌曲的高频非常丰富,常安的歌声给人的感觉是中气十足又略带些金属的光亮感,我想这与金属振膜单元不无关系。但对于高频响应的丰富程度与否,我想是见仁见智的,有可能是当时听音环境的吸声处理不是很理想,我个人感觉在处理这类本就偏硬的录音上,IQ7诠释得稍微有些过头。在音场的营造方面,拥有精准同轴共点发声单元的IQ7确实有独到的地方,在音箱粗粗摆位的条件下,已经能够营造一个比较正确的声场定位,这种声场及定位感觉和传统垂直排列单元音箱的定位感有所不同,聆听者不用过于在乎所谓的“皇帝位”,只要与两只音箱距离大致相同即可。我当时在聆听的过程中,有意移动身体位置,不能说声场一点没有变化,但绝对比想像中要小。您可能觉得有无这样的效果无伤大雅,其实细想起来,用户在很多时候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正襟危坐在音响前费力地去寻找最佳的聆听位置,而且当家中老少齐聚听音时,这一效果不正好能体现“众乐乐”的音响主旨吗。

 


在IQ7之后,我们又试听了IQ系列里最大型的落地式音箱——IQ9,它其实相当于Q系列的Q7升级版。总体而言,IQ9与IQ7有着相同的声音取向,由于IQ9多了一只低音单元,因此在低频的拓展方面更胜一筹,例如在重播大动态的《渡口》时,开始深沉而有力的大鼓是明快而不拖沓的,鼓皮有质感而不薄,蔡琴的歌声也因为有了丰富的低频做衬而更显沧桑和富有感染力。

 

 


是时候对比一下新老两代Q系列音箱了,这时我们请出了Q系列中最大型的Q7。Q7与IQ9相比,最直观的就是使用单元不同:Q7采用了同轴单元加长圆形低音单元组合的模式(目测最宽处可达到8英寸),前方只有一个倒相孔,显得简洁、干练又深沉、儒雅。实际试听的效果也与它的外观相得益彰,同样是先前试过的那首爵士乐,萨克斯无形中多了几许空间感和包容性,人声的感染力更加强烈,如果在没有听Q系列之前,您可能会觉得IQ系列的中频已然非常到位,但和Q系列相比,还是多了那么一丝浮躁,少了一点沉稳。虽然比IQ9少了一只低音单元,但Q7的低频依然有着相当的水准,但类型却与IQ9有所不同,前者更着重的是“感”,后者注重的是“型”与“量”。总体而言,Q7最让我满意的就是对于音乐内涵的深层次诠释,也许相比市面上林林总总所谓超宽频响或者凌厉动态的产品而言,Q7着实不如,但就音乐本身的味道而言,却让人流连忘返。音响产品的判断历来主观性非常强,但有的时候喜欢就是喜欢,很难用硬性的指标去证实。这让我想到了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不是所有的数据都能够被测量出来,也不是所有测量出来的都是有用的数据。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