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九年成立于英国Sheffield的Wilson Benesch,一向致力于高刚性音箱的研发。第一对推出的ACT-1落地喇叭,就打破传统以碳纤维与木板作音箱,碳纤维低质量、高刚性的特性一方面降低木箱谐振的污染,另一方面也让能量以最有效率的方式传递出音箱以减少能量驻留。接下来出现的旧旗舰Bishop承袭ACT-1设计,但加入了铝合金材质,每边四对的Isobaric推挽式低音也首度出现在Wilson Benesch喇叭身上。
Odyssey系列的出现,则是源自于Wilson Benesch公司探究一级方程式赛车那种高强度车身结构后,以全新的音箱设计再度出发之高成就产品。打头阵的Discovery甫一推出,就受到全球音响界的一致好评,随后Arc(见165期评论)、Centre和新旗舰Chimera,都采取了碳纤维聚合物加上铝合金材质直接制成,单体方面依旧下载Bishop身上著名的Tactic战斗低音,Isobaric的设计理念也同样用在Discovery、Chimera二对喇叭上。
令人叹为观止的喇叭设计
半年多前我所论的Arc实质上是Discovery的简化版,Discovery除了在喇叭下方多出一对Isobaric设计的低音,以构筑出额外的二分之一音路、压克力顶板以约略30度角向后延展外,其余部分都与Arc大致相同。高音采用Scanspeak制品,Tactic战斗单体则以三层覆合振膜与强大的铷磁铁总成构成。前障板与底座为钢合金,厚度20mm的碳纤维侧板共有七层。
铸铁打造的喇叭架与喇叭主体是不可分割的,它从底面一路延伸上至音箱顶端,不但精美富创意,还充分展现出Wilson Benesch的设计天份。U字形底座提供喇叭周缘足够的支撑面积,空出的部分刚好让外凸的Tactic Isobaric单体尾部与一长一短的低音反射孔(长管负责低音、短管负责中高音)露出喇叭之外。以Discovery这么小的音箱,一下子要装下四颗单体和二支反射管,单体需要足够的呼吸空间,内部还要腾出地方来放置分音器(高音采二阶/中、低音采一阶)实在有点吃力,没想到Wilson Benesch突发奇想,竟将分音器就安置在作为音箱龙骨的脚架之中。这一手实在是高招,没想到利用有限空间作最好的元件安排,也是Wilson Benesch在高科技使用外的绝活之一。
大功率后级伺候
以Isobaric设计的喇叭,对扩大机推力的需求一向很高,Linn的Isobarik与Sara如此,Eggleston的Andra也是,当然Wilson Benesch这对Discovery也难逃以强力扩大机伺候的命运。这与同样采取Isobaric设计的Bishop那种严重反电动势不同,反电动势会大量消耗掉扩大机的有效输出,非隔离变压器设计或功率不够的器材都不会是理想的搭配。Discovery的问题则出在效率过低,前后我动用了三套不同组合来搭配,每组的输出功率都在100瓦以上。第一套是全真空管的Conrad-Johnson Premier 7B加Audio Research VS110,第二套是晶体的Ayre K-5x加V-5x,第三套则是Audionet的旗舰前后级Pre G2与AMP II MAX。其中Audio Research VS110输出功率100瓦,其特色是速度快、暂态反应佳、控制力强,音质也很细腻(请看下一期评论),搭配起Discovery的表现就很出色,一点也不输其他大功率晶体机。Ayre这套前后级全新开箱不到几天,据以往使用经验,还得花上个把个月才能达到圆熟状态,但Discovery基本的音质音色已可略见雏形。Audionet Pre G2与AMP II MAX则是让Discovery发挥了所有实力的最佳搭配,AMP II MAX每声道800瓦的强大输出,根本就是无坚不摧。
别说我对Audionet驱动Discovery发出的声音情有独钟,就连Wilson Benesch原厂也对它多有青睐。最近海外传来一则消息,Wilson Benesch原厂已经买下Audionet在英国的代理权,并特别成立了“Audionet,UK”公司准备开始行销Audionet器材。不但如此,瑞士Wilson Benesch代理商也在同一时间采取同样行动成立了“Audionettzerland”,Audionet一路长红的表现,要不令其他厂商眼红也难。
但问题是Audionet这套前后级加起来总价高达一百万元,真的要拿它来搭配35万的喇叭不免叫人手软,但退而求次改用像Audio Research VS110这种音质走向细腻:细节多、驱动力又强的后级,再配上一部SP16前级,总价也与喇叭相近,一切就显得功德圆满。
Discovery不但是优秀扩大机的试金石,它对线材的选用也同样讲究。质感不够好,或是特别强调某个频段的线材,都会在Discovery高忠实的再生之下暴露出其缺点。最后我选用了全套Carads Golden Reference平衡线作Linn Ikemi CD唱盘、Audionet前级与后级间的桥梁;没有平衡设计的Conrad-Johnson和Audio Research就以我长期使用的Cardas Hexlink取代。电源线是TcM Power Reference 2,喇叭线则是Kimber Kable BiFocal X。
吓死人的动态与低频
上回我聆听Arc喇叭时,它那种丰富无比的细节、一尘不染的透明度、开阔深远的音场、纯度极高的音质、真实无比的乐器音色都留给我极为深刻的印象,而这些特质不但可以在Discovery上一一找回,整体声音品质还高出许多。但在开始描述各种乐器的表现前,我得先向这对书架喇叭致上一份最高的崇敬。这话怎么说呢?
一开始我先将Discovery接上Audio Research VS110后级,以三一七方式摆放在八坪的密闭空间中并稍加ToeIn,等一切就绪后,放上最近常用来测试的“宇宙河马”第四首,突如其来的庞大的音像外加滚滚而出的强大低频,顿时让我整个人从椅子上弹了起来!这哪是一对合理的小型书架喇叭能够发出的声音?!这种浩瀚的低频量感,不是只有在像Focal-JMlab Electra 926或者是B&W 802那种体型的落地喇叭才找得到?超强的低频量感不断地朝地心猛窜,结实有劲又具有清晰线条的声音不断冲击着听感,以Audio Research VS110搭配Discovery所发出的声音,就已经彻底将我的思绪打乱,如果让其他喇叭设计者听到换上Audionet后的表现,肯定会吓得他们冷汗直流。要考验Discovery低频量感有多丰富?延伸能力有多强?中低频内的细节有多少?只要拿“宇宙河马”一试便知。
什么都不说,光是低频表现这一点,Discovery的表现就已经大幅超越简化版的Arc,甚至在五十万元内的书架喇叭中也绝对无人能出其右。即使Discovery的要价远远高过Arc一倍有余,但这种惊人的动态和低频重播能力,在同型喇叭中根本就是千金难买。换句话说,对于喜爱Willson Benesch书架喇叭、使用空间在十坪左右、又具有足够财力的音响迷们,我建议您不妨直接跳过Arc而就Discovery来得干脆些。
对于喇叭摆位我在这里要补充一点,就是探出头的那二根反射管在功能上各有所司,长导管负责低音,也就是下方的推挽式低音,短导管则负责中高音部分。根据实验,我发现将长管内、短管外的摆放方式最能让音像凝聚,低频效果也最好,当然这只是在我个人空间使用的结果,您在使用时还得视实际情况调整。
美妙的弦乐与铜管声
一对低频量感丰沛的书架喇叭就能够让我抱以无上的尊敬?当然不是。Discovery在小提琴、钢琴、人声、铜管这些重要乐器上的表现,也同样能够让人感受到满心的愉悦感。您一定很怀疑,一对以碳纤维、铝合金这些冷冰冰的材质作成的喇叭,究竟能够发出什么样的好声?编制简单的弦乐四重奏我就略过不说,这种价位的喇叭如果没办法让室内乐发出好声也太不应该,Discovery要挑战的,是由克雷曼担任小提琴主奏、杜特华指挥波士顿管弦乐团的Gubiadulina“Offertorium”(DG 471 625-2)现代音乐。现代音乐一向以音色为尊,乐曲第一段开头小提琴强奏时的音色充分表现出克雷曼独有的犀利,强奏后琴板震动与杂音清晰可闻,拉奏至高把位时音色依旧圆润。紧接着各式铜管以花舌演奏方式交迭而出,不但层次分明,前后的距离感也拉得出来。金属震动灿烂夺目,三度空间感大的吓人,向后延伸的顶板可说是一大功臣。音像边缘的描绘能力极强,乐团后方的大钹弱击、三角铁的极高频泛音充斥在音场之中,极细节丝丝飘入耳中十分受用。播放至小提琴弱奏处,也充分展现出Discovery对于微动态的再生能力以及微细节的传达。要声音精确,乐器质感又要好,Discovery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就为您一一办到了。
人声、钢琴声表现杰出
女高音Edita Gruberova于1992年在日本录下了这张“The Anniversary Concert”现场演唱。演唱者拔高音域时声音纤细但有着丰润体态,音量极小但颤音幅度仍旧纤毫毕露。花腔演唱的起承转合流畅无凿斧之痕,人声的结像位置刚好位在喇叭正中偏后方,不会埋没于音场中也不会带着攻击性,由Discovery听来格外甜美有味。
Discovery同时具有小喇叭难得一见的钢琴再生能力。由波哥瑞里奇演奏的穆梭斯基“展览会之画”钢琴版相信读者们都很熟悉,片中的动态无比庞大、钢琴规模感恢弘宽广,由Discovery唱出您绝对很难想像那是从一对书架喇叭所发出的声音。听那琴键重击下营造出无伦的飘逸感,琴板共鸣与触键木头味十足,无数的低频线条爬满了聆听空间,最低八度音程也表现得有模有样。最让我吃惊的,是在大音压下我仍旧可以听到隐藏在背后的微小震动,小音量时的低频也不会因此而缩水。这不仅代表它在各频段都能再生出饱满的能量,速度感、暂态反应、低电平解析以及结像力等也都达到了最高的水平。
革命性的书架喇叭
科技,往往是一个杰出音响器材成功的催化剂。如果能将好的科技用在对的地方,Hi End音响很可能就会被引领到另一个我们从未探触过的新领域。Discovery,这对颠覆传统喇叭制作的革命性产品,是我目前听过五十万元级以下小喇叭中,细节最多、透明度最高、音响性最佳、完成度最高,同时也是最能震慑我心的顶尖Hi End器材。不仅如此,它也是少数同型喇叭能在拥有极高透明度的同时,又能兼备各频段能量与密度的顶尖器材。即使Discovery在推出后,已经获得全世界无数赞誉,明年年初的“年度器材风云榜”,我们还是十分乐意为它锦上添花一番。